以“项目化”活动促进幼儿自主探究

  • 来源:留学
  • 关键字:项目化,探究,能力
  • 发布时间:2024-04-13 19:06

  文_ 王文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倡导科学教育理念时强调科学教育应“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在于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其体验探究过程,从而发展其初步的探究能力。”

  “探究”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自主”是影响幼儿“探究”的重要因素。文章以主题活动“彩虹塘清理记”为例,阐述如何基于“项目化”形式开展主题活动,观察解读幼儿,为幼儿的自主探究提供有效的支持,从而促进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

  基于真实的项目选择,萌发自主探究欲望

  以生活为“引”。幼儿园的教育是一种“活教育”,早在80 年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创办了第一所公办性质的幼儿园,并提出“活教育”,告诉我们大自然、社会都是活教材,所以关于幼儿活动的开展,我们都要通过在真实的生活基础上开展幼儿的教育活动来引发,这是契合幼儿成长规律的。在主题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探究基于他们的内心兴趣、需要和所探究的问题,结合原有经验,与环境充分互动中获取新经验的完整过程。例如在“彩虹塘清理记”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对在彩虹塘观察到的种种现象提出“小鱼为什么死了”“彩虹塘的石头怎么变黑了”等问题,激发着幼儿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愿望,于是他们向教师提出要清理彩虹塘的想法。从日常生活中生发的兴趣与需要,形成真实的探究项目,为幼儿主题活动开展形成良好的开端。

  以实践为“轴”。《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我们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孩子。活动的开展不仅都要基于真实的内容为载体,还应充分满足幼儿的亲身实践体验。

  例如:在幼儿提出想要清理彩虹塘的时候,引出“我们要如何清理?”“用什么工具清理?”“里面的植物怎么办?”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探索看似涉及劳动教育的范畴,实则却是幼儿与“彩虹塘”产生自主探究的内在动力,而教师通过鼓励与支持幼儿通过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收集工具、同伴合作等方式,在实践过程中达到支持幼儿实现自主探究的目的,幼儿活动中的发现、尝试、质疑等都将转化为个性化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实践支撑孩子探究,只有参与了实践过程,才能让孩子的探究兴趣更加浓厚,从而驱动孩子在活动中的探究欲望。

  任务驱动的项目进程,强化自主探究能力

  任务驱动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且能够明确任务和目标促进幼儿在项目化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并鼓励他们主动地寻找和解决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学习。

  巧设问题情境。教师的有效互动也是影响幼儿保持探究热情的关键因素之一。幼儿在活动中能够产生千奇百怪的问题,教师如果善于发现幼儿生活中偶发的教育契机,用心去看懂孩子的兴趣、需要,积极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快速启动幼儿的学习思维,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让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并解决问题,发挥幼儿的自主能力。

  例如:在清理过程中,幼儿发现总是有其他小朋友进入彩虹塘,由于彩虹塘还未完成清理,过多人员的进出不仅容易影响清理的进度,同时地面湿滑也容易发生危险,为了避免此类问题发生,怎么样让所有的小朋友这段时间不进入彩虹塘?于是教师引发思考:“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所有小朋友都知道这段时间不能进入彩虹塘?”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发幼儿的讨论、分组并寻找材料,亲自制作标识。又如清理彩虹塘之前,小鱼、小乌龟该放在哪?里面积累的枯树叶该如何清理?一系列的问题提出,引发幼儿思考解决的办法。教师在此过程中创设引发认知冲突的环境,启发幼儿关注问题,并适时提出挑战,从而帮助幼儿深入地思考解决问题,不断推进项目活动的开展。

  鼓励大胆试错。《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的经验不是一蹴而就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几次甚至是多次的试错,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尝试才能获得成功经验。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要鼓励幼儿大胆试错,以提出问题、引发猜想、进行实践的方式不断探索,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错过程中习得新经验。

  例如在清理彩虹塘的过程中,幼儿的已有经验是利用不同的刷子进行洗刷池底,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选择的刷子并不能将淤泥清理干净,于是幼儿继续在生活中寻找各种不同的刷子,如钢丝球、毛刷、丝瓜瓤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重新调整方法,在保洁阿姨的指引下,借助生活中的特殊的扫把,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特殊的扫把洗刷池底淤泥的过程变得轻松和高效,从而在使用新工具的过程中收获了新经验。只有在不断的试错过程中,幼儿才能通过自主探究选择最适宜的清理工具来清理彩虹塘。经验与实践的综合使用,让幼儿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经验,同时不断强化幼儿自主探究能力。

  多元方式的项目评价,深化自主探究意识

  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能够很好地体现其探究精神,例如:坚持性、专注性、同伴合作、创造等。多元方式的项目评价,可以将幼儿探究精神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通过全面的评价将幼儿在活动中的探究精神提炼升华,培养他们喜欢探究、愿意探究的行为习惯。

  碎片化观察,交流探究的思考。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不是每一次的评价都要采取正规的形式。在清理彩虹塘的过程中,教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让幼儿开展交流;晨间入园时,教师组织幼儿互相交流调查情况,分享自己的发现。午餐后,当孩子散步时,可以走进彩虹塘讨论清理的情况,并发现存在的问题,与同伴交流、发现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在轻松的氛围环境中碰撞思维,总结探究经验。

  小组式互动,分享探究的可贵。在活动开展中,孩子们对于清理中需要做的事还有很多的疑问,当他们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借助小组的讨论形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幼儿自由组队,将自己带来的工具与在幼儿园收集的工具进行比较,与小组同伴进行讨论,将在清理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同伴进行分享。

  幼儿根据小组讨论后的分工去寻找清扫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主动参与活动,借助讨论的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教师利用幼儿园保洁资源,提供清扫建议。幼儿对于清扫不是很清楚的时候,他们还通过咨询保洁阿姨,聆听保洁阿姨的建议,最后借来了长长的刷子,以及竹扫帚来清扫。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身边的资源,幼儿通过不同小组的互动,懂得了倾听他人的意见,懂得了在小组中同伴合作的重要性。小组分享的形式保证了每一个幼儿都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愿发表意见的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下也可以感到轻松,只有勇于表现自己。集中式表达,感受探究的收获。每一次项目活动的开展,并非全体幼儿全程参与,经验往往局限于小组之间,未参与其中的幼儿无法亲身感受和体会,这样优秀的经验便不能有效地进行传播。教师可以采用故事分享的形式,鼓励幼儿将在项目化活动开展过程中获得的新探究体验进行分享,帮助幼儿梳理探究经验。幼儿在项目活动中的闪光点被集中分享给大家,不仅能帮助分享的幼儿总结经验,还能让参与的同伴在聆听过程中习得新经验。

  综上所述,在“项目化”活动的开展中,幼儿经过了问题提出、深入实践、感知困难、聚焦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师不断满足幼儿探究需求,点燃幼儿的探究热情,支持着幼儿自主探究行为的深度发展。幼儿在自主探究中,亲身经历知识发现和获取的过程,不仅形成了对自己终身有益的学习态度,也形成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文系厦门市第四期幼儿园学科带头人培养2022 年度课题“主题活动中支持幼儿自主探究的策略研究”(编号:XMYJXD20220308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作者单位:厦门市海沧区蓝月湾幼儿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