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税改革的影响研究
- 来源:销售与市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税率调整,消费行为,经济影响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2-13 15:29
徐燕燕(银川能源学院宁夏银川750000)
摘要:本文探讨了我国消费税改革包括征税范围调整、税率调整、征收环节后移及下划地方等方面的问题,阐述了消费税改革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如抑制非必需品消费、促进环保消费和调节收入分配。对经济的影响,包括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税收收入及增加地区经济竞争[1]。强调消费税改革应充分考虑多重效应和长远影响,以实现政策目标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消费税改革;征税范围调整;税率调整;消费行为;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 F812.2 文献标识码:A
消费税是各国普遍开征的税种之一,是以特定的消费品为课税对象,在特定环节征收的流转税税种。我国自1994 年建立消费税制度以来,消费税在调节消费行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消费税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第三大税种,2023 年收入达到约1.6 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8.9%[2]。消费税的调整不仅直接关乎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更对消费者行为产生深远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及国内消费结构的升级,适时改革消费税政策已成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引导绿色消费、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探讨消费税的具体改革措施对消费者消费行为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改革优化措施。
1 消费税改革存在的问题
我国消费税经历了数次改革,涉及征税范围、征税环节、税率等方方面面,但都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习惯的转变,消费税制度仍需要进一步完善。消费税征收范围存在一定的缺陷:未将一些高端奢侈品(私人飞机、高奢鞋包、高奢皮草等)设置进消费税的税目,对于高档消费品的界定是否考虑重新定义,目前类似精华、香水、口红等消费税的起征点是否过低等[3];消费税的税率一般采用从价税率或者定额税率,是否考虑对高奢品采用超额累进税率,以进一步增加税收,缩减贫富差距等。
2 消费税改革优化措施
2.1 征税范围调整
征税范围的调整是消费税政策的核心策略之一,其目标在于通过税收手段引导市场,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将奢侈品、高能耗或高污染商品纳入征税范围,是政府运用经济杠杆作用于社会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目标。这种策略体现了政府对消费趋势的预见性干预,以期塑造出更加绿色、节能的消费模式。例如,2016 年12 月1 日起对超豪华小汽车加征10%的消费税,旨在引导更加健康的消费习惯;2022 年11 月1 日起对电子烟征收消费税,充分发挥了消费税对于消费行为的引导调节作用,降低消费者尤其是未成年人的购买意愿,降低电子烟对公民健康的潜在威胁,从而控制了电子烟市场的过度扩张;2023 年进一步扩大了成品油的范围,明确了烷基化油(异辛烷)、石油醚、粗白油、轻质白油、部分工业白油(5 号、7号、10号、15号、22号、32号、46号)、混合芳烃、重芳烃、混合碳八、稳定轻烃、轻油、轻质煤焦油的征税标准[4]。
奢侈品的征税,旨在遏制过度消费,减少对稀缺资源的无度消耗,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不理智的炫耀性消费,鼓励大众转向更加实用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将高能耗与高污染商品纳入征税范围,是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有力回应。通过增加这些商品的税收负担,政策制定者意在激励消费者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替代品,推动绿色消费。这也有助于科技创新,鼓励企业研发低碳、环保的生产技术,以降低其产品所对应的消费税负担。
征税范围的调整本质上是对市场消费行为的积极引导,旨在通过税收政策调整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实现对非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抑制,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优化税制,政府在宏观层面上引导资源流向,促进经济结构的绿色转型,确保社会经济活动的可持续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2 税率调整
税率调整是宏观调控中的核心手段,旨在平衡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多重需求,具体策略涉及多个层面,如经济稳定、社会公平与环境保护等。对酒精饮料和烟草商品的税率上调,不仅利于抑制过度消费,还有助于纠正外部性,减轻公共卫生负担。税率变动产生价格传递效应,当税率上升导致商品零售价增加,消费者需求曲线会相应下移,减少对这些商品的购买,从而间接实现对不健康或过度消费的遏制。卷烟和成品油消费税率的上调不仅关乎经济调控,还体现了社会政策的实施,旨在构建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消费环境。税率变动对价格的影响,实质上是对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再分配。提高税率会增加消费者购买特定商品的成本,进而影响其购买决策。消费者在面对价格上升的商品时,可能选择减少购买、转向替代品或寻找未增税的商品,这种价格敏感性的消费模式调整,反映出税率调整在引导消费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3 征收环节后移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它意味着消费税的征收点将从生产源头转向流通环节,即从制造商处移至批发或零售层面。这一转变旨在建立更为精确的税收追踪机制,确保税收与市场动态的紧密耦合。批发和零售环节更直接地反映了商品的市场价值,从而在价格中融入消费税成本,使税收计算与商品的市场价值同步,增强了税收的市场相关性。
后移征收环节,使得税收的计算与商品的实际市场交易更加一致,从而能更好地反映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中所包含的税收负担。这不仅强化了税收与实际消费之间的联系,也提高了税收的透明度。这一变化激励地方政府在税收征管中扮演更为主动的角色。地方政府直接参与消费税的征收,增强了他们在税收管理中的责任心和能动性。地方政府能够更直接地受益于消费税收入,从而在公共服务提供和基础设施建设上拥有更充足的财政支持。
2.4 下划地方
消费税的下划地方政策,实质上是中央政府对财政权力的一种结构性调整,旨在激发地方政府的能动性和创新性。这一举措意味着地方政府将承担起更直接的财政责任,促进地区税收制度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通过下放消费税征收权,地方政府不仅能够更灵活地应对本地市场变化,还能根据地域特色和产业优势,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与地方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税收政策,以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2019 年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印发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的通知》,明确消费税稳步下划地方。这种税权下放机制有助于强化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能力,使他们在遵循国家整体税制框架的同时,根据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自主设定一定的税收优惠或激励措施。消费税的下划地方还有助于增强地区间税收竞争,不同地区可能会竞相优化税收环境,吸引投资,从而驱动区域经济的繁荣。这一过程将自然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整体经济效率,最终促进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更重要的是,消费税的本地化管理能够使地方政府更加关注民生需求,通过税收收入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以满足本地居民的生活与社会发展需要。
3 消费税改革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3.1 抑制非必需品消费
针对非必需品施行的高消费税收政策,意在借助经济手段对消费者行为加以调控,从而抑制对非必需品的过度消费。这一策略意在遏制对超豪华小汽车等非必需品的非理性购置,以激励消费者构建更为理性、有节制的消费模式。这一措施的推行,不但基于经济方面的考量,更是对社会资源的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效落实。伴随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政策层面正着力引导消费者从需求端调整消费结构,将消费导向更具性价比和实用性的商品,进而推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一举措也与我国大力倡导的绿色消费理念相契合,倡导消费者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而非单纯追求品牌效应,以形成环保、节约的消费文化。通过提高非必需品的消费税,政府在市场机制中融入了公共政策目标,力求在不影响基本生活水平的前提下,优化社会整体消费格局,实现从过度消费到适度消费的转变,以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2 促进环保消费
消费税对高污染高能耗商品征收高额消费税,如不断提高成品油的消费税税率,在鼓励环保消费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激励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更多地考虑环保因素,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迈向更为节能、低碳的生活方式,为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引导消费者将目光投向商品的环境足迹,从原材料采集到产品废弃,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潜在影响;鼓励消费者在购买时考虑更深层次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进而催生更广泛的公共责任感。消费税政策的调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对绿色消费文化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是社会经济体系向绿色、公平和可持续方向转变的有力推手。
3.3 调节收入分配
消费税政策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通过其累进特性来达成的。针对高收入群体消费的奢侈品或高端服务征收更高的税率,实质上是利用税收杠杆来实现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这种机制旨在抵消收入的不均衡,以期缓解社会经济的分层现象。通过对高价位商品和特定服务增加税收,政府引导高收入群体将部分消费能力转移至公共福利,间接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均衡流动。这种税收设计有助于缩小社会的经济差距,因为高收入群体在购买高档商品时将承担更多的税负,从而为公共财政贡献更多,用以支持社会福利计划,如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惠及社会所有人群[5]。这种累进的消费税制度增强了社会对公平的认知,提高了公众对税收制度的信任和接受程度,进而维护了社会的整体和谐与稳定。消费税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积极作用,展现了税收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工具在创建更具包容性增长和共同繁荣中的价值。
4 消费税改革对经济的影响
消费税改革应充分考虑多重效应和长远影响,以实现政策目标与社会效益。
4.1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激发市场活力
消费税调整对市场供需关系的干预,能够有效地激发市场活力,尤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降低或减免某些商品的消费税,可以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促进产能扩张,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的供应数量。这种市场竞争的加剧,推动了企业创新和效率提升,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更优质的选择,同时也为企业开拓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绿色、健康和可持续消费,能够引导消费者关注环保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不仅培育了新的市场需求,还催生了绿色技术、环保产品及服务的繁荣,为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的路径。新兴的消费趋势,如绿色食品、可再生能源和环保产品等,得以在市场中崭露头角,为各类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消费税政策通过影响消费者行为,不仅优化了市场结构,也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激活了市场的创新力和生命力。
4.2 提升税收收入,助力经济增长
消费税征税范围的扩大和税率的进一步提升,都从源头上增加了消费税的税收收入。消费税征税环节后移有利于规避企业通过设置内部价格、隐藏实际收益而少缴税款的行为,间接增加了税收收入。税收的增加为政府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领域,用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政府也更有实力支持经济发展和创新,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和产业升级。
4.3 地区税率差异,增加经济竞争
征税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可能会导致地区税率差异,使得应税消费品在不同的地区最终价格出现差异,影响消费者购买地点的选择。这一影响会促使地方经济竞争更加激烈,通过财政收入转移去提高群众的社会福利水平,进而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就能再次增加消费税的税收收入,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增长。
5 结语
消费税通过征税范围扩大、税率提高、征税环节后移和下划地方等重大改革对消费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抑制非必需品消费、促进环保消费、调节收入分配,旨在培养消费者养成环保、科学的消费习惯。消费税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激发市场活力。提升税收收入,助力经济增长,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成为了社会经济体系向绿色、公平和可持续方向转变的有力推手。
参考文献:
[1] 陈淼, 姚凤民, 陈彩虹. 消费税征税环节后移影响我国区域间财政公平的量化研究[J]. 地方财政研究,2023(12):70-79,100.
[2] 田蓉, 王星颖, 闫鸿鹂. 消费税改革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 基于数值模拟与量化分析[J]. 财政科学,2023(6): 34-49.
[3] 叶晨. 消费税改革对地方财力均衡的影响分析[J]. 北方经贸,2023(5):44-47.
[4]郭玮,刘甜甜.消费税改革对地方财力均衡的影响探析[J].科学决策,2023(6):131-144.
[5] 周海鹰, 易佳. 汽车消费税后移的影响及改革建议[J].现代商业,2022(24):113-115.
作者简介:徐燕燕(1989―),女,汉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财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