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集团的重生之路:从产业升级到资本运作

  • 来源:公司金融
  • 关键字:华西集团,重生,企业转型
  • 发布时间:2014-04-24 16:10

  华西集团从产业升级到资本运作的案例,能够给众多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传统企业以启示。

  金融资本推动了从事传统产业的企业成功转型,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充足动力。通过过去旧的经济增长方式,传统产业为企业累积了充足的资本;但是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传统行业逐渐饱和,竞争大、利润低,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必然要转向资本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这使得从事传统产业的企业必须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搏实资本认为,在第三产业不断冲击传统制造业的今天,金融资本一方面可以促进传统企业整合产业链,在获得更多优质资源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对金融资本的运作,参股、控股有价值的公司,使企业多元化发展,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优质资产,现实投资收益,也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但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不能完全脱离健康的制造业,尤其是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强化并发展以高端制造业为基础的经济实体,是金融资本运作成功的前提。

  华西集团从产业升级到资本运作的案例,能够给众多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传统企业以启示。

  华西集团的崛起—从多元化到专业化

  50年前的华西村,和千千万万的中国农村一样,长时间处于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状态,发端于田间地头的小作坊构成了华西村工业的最早基础。七十年代华西五金厂的成立标志着华西村从农业向工业转型。在以后的10年里,五金厂为华西村累计创利税135.03万元,不但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也走出了工业反哺农业的第一步。

  1979年,在逐渐饱和的市场环境下,五金厂产品开始滞销。艰难抉择后,华西村瞄准了有一定根基的塑料纺织行业,由此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工业多元化发展的道路。这条路一走就是20年。20多年里伴随着华西工业发展的关键词,是“速度”。1983年,经过3个月筹建,华西药械厂开始投产;1985年,华西锻造厂建成,主营产品法兰盘当年创产值548万元;1986年,村民集资入股60万元成立了华西铝制品厂;同年,华西五金拉丝厂投入生产……经过20年发展,华西村拥有了14家大公司,58家企业和1000多种产品。

  多元化是把双刃剑,分散经营风险的同时,也意味着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正在被分散。随着1998年到2001年华西村工业产值增长逐年放缓,华西人意识到正在逼近的发展瓶颈。2002年年底,村党委决定将14家大公司整合成8家,次年销售目标指向百亿大关。2003年,集团资源整合收到成效:8大公司销售均初战告捷,仅南、北钢两家钢铁公司就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宝昌化纤和毛纺服装公司则分别完成销售额50亿元和25亿元,建筑装潢公司、有色金属总公司、外贸公司、化工公司、旅游服务公司等五大公司,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随后4年,集团公司销售额更是以每年100亿元的速度增长。

  华西集团的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引入金融资本

  早在2002年的《华西村工作报告》中,时任党支部书记吴仁宝已经意识到“企业资本金不高”制约着华西村的工业发展。2003年是华西村新老书记交接班之年,也是华西村产业转型元年,华西村的“新书记”吴协恩给集团带来了资本运作的想法。吴协恩上任后提出“华西转型”的目标,对金融投资方面的要求是“5年搭平台”,能拿的金融牌照要都拿到,政策不允许做的业务,也要与别人合作,逐步参与。2012年,华西集团在金融方面的投入获得了5亿元的可用资金(指净利润加上折旧),利润贡献位居华西各大产业之首。

  转型原因:产业结构单一,传统支柱产业遇到危机,急需发展新动力

  钢铁创造了华西村昔日的繁华,但也成为今天华西村发展的难题。2008年以前,在华西的产业结构中,钢铁产业始终占据龙头地位,其收入一度占华西总收入的60%∽70%。之后,钢铁产业对华西集团利润的贡献日渐式微,政府的四万亿刺激政策催生钢铁行业盲目扩张,结构性的产能过剩,不仅给华西村,也给整个中国钢铁行业带来了严重的危机。钢铁板块疲软的表现,成为拖累华西集团整体业绩的直接原因。2012年,钢铁行业为华西集团带来276.3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减少53亿元,并且连续两年,钢铁行业的营业收入与成本几乎持平。

  而近年来,由于化纤市场内外需求持续低迷,行业景气度不断下滑,导致华西集团的另一主业—化纤制造业也陷入困境,化纤产品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2013年,作为华西集团旗下主要从事化纤制造的华西股份业绩大幅度下滑,营业收入22.14亿元,同比减少16.5%;实现净利润4481.73万元,同比下降67.64%。期间,华西股份出售华泰证券股票225万股,实现投资收益2244.70万元。面对主业亏损的现状,华西股份开始出售金融资产来维持生计。

  搏实资本认为,华西集团的传统支柱产业已经陷入困局,转型成了唯一的出路,恰恰华西集团也已经具备了转型的条件:在2003年,华西村成为全国首个百亿村,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实力,品牌知名度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具备了进入第三产业的基础。其中,金融投资不仅可以改变华西的经济增长方式,将富余资金投向不同的产业,在获取较好收益的同时,还可以分散经营风险,提高资产流动性,而且在适当时候通过金融杠杆兼并、收购其他企业,实现向外扩张。金融是经济的“心脏”,为产业发展提供“血液”,对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吴协恩在掌管华西集团后,未雨绸缪,一直把金融业在华西村的发展放在首位,才使华西村这个原先以钢铁、冶金、纺织、化纤等传统工业为主的经济体得以在2008年之后的经济困境中从容应对。

  转型第三产业:远洋航运、物流仓储、金融

  提起华西村的第三产业,不得不提及2008年金融危机。从08年初钢材价格异常飙升,华西集团管理层敏感地嗅出了异常。4月份集团所有企业开始严格执行“控现金流、降低库存”的危机方案,由此将横扫全球的金融风暴影响降到了最低。同年底,全球远洋航运业处于谷底时,华西村果断地以低成本介入,完成了矿石钢铁行业向远洋航运业的产业链延伸。目前,华西村的远洋运输产业年运输量为500万吨,正朝着下一个目标1000万吨前进。

  更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华西股份控股子公司江阴华西化工码头,在2013年也为公司贡献了3979.06 万元利润。由于华西化工码头盈利能力比较强,而且利用仓储这一平台,降低了公司的化纤原料进口成本,目前华西股份已经将华西化工码头作为最大盈利点进行培养。对此,华西股份还表示,未来将不断做大做优现有的仓储业务,创新业务范围和服务形式,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仓储物流体系,扩大电子盘交割库业务,搭建银企合作服务平台,拓展仓储物流服务范围,扩大业务量,稳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同时,金融投资业也不负众望,以优异的业绩,当仁不让成为了华西产业转型的排头兵。华西金融投资总公司下属13家金融公司,囊括了投资咨询、财务顾问、股权投资、小额贷款、典当、担保,甚至拍卖等各项金融业态,同时还参股了金融机构和实业公司,并设立了PE基金,在经济环境不理想的2011年这13家公司全部实现了盈利。让人更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只有77人的总公司,却能为集团上缴净利润5亿元。

  绘制金融版图

  华西金融投资总公司现有的金融产业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金融公司,如财务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公司等,这些业务华西都已拿到了资质,并在“沪宁线”的多个城市广泛布局;另一类则是金融股权,目前华西集团已经参股江苏银行、黄海银行、重庆农商行、广州农商行和海南农商行5家商业银行,以及华泰证券、东海证券和东海期货3家券商期货公司。此外,华西集团还设立了私募基金,进行能源、房产、Pre-IPO等多种投资,2012年的投资额已达45亿元。细究下来,华西村的金融服务业和其他产业一样,是其独特的发展理念和充分利用资源观念相结合的产物。

  在华西村的金融版图中,利润贡献最高的要数股权投资业务。实际上,华西村股权投资最早发生在1999年:以1.3元/股入股华泰证券。10多年来,这笔总成本2600万元的投资,仅现金分红就累计达到了3684万元,而经过历次送转股后,华西集团2013年上半年持有华泰证券2670万股,市值2.46亿多元,净收益为2700多万元。

  除了参股金融机构和成长型企业外,华西村还把金融资本与其它产业相结合,参与了资源和能源项目的合作开发。目前,华西集团与重庆渝惠集团合作兴建了重庆地区最大的农产品市场,预计建成后的年交易额高达400亿元;此外还和重庆东银集团合作,共投资了6个矿山和1个洗煤场。因此,华西人更愿意称他们的金融服务业为“金融能源”产业。或许在未来收益贡献上,能源项目将和金融业务平分秋色。

  文/搏实资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