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集群 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型
- 来源:中国信息界•智慧城市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云计算,大数据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29 14:56
——专访呼和浩特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狄瑞明
呼和浩特拥有丰富的能源储备和充足的电力供应,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将云计算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提出走一条“将能源储备转化为信息储备、将能源输出转化为信息输出”、依托优势资源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的经济发展道路。日前,呼和浩特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狄瑞明接受本刊记者的专访,畅谈了呼和浩特通过打造国家级云计算产业基地,带动人才聚集,促进产业升级,建设智慧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
记者:请您谈谈呼市发展云计算产业自身有哪些基础和优势?
狄瑞明:首先很感谢《中国信息界》对呼和浩特市以及呼和浩特市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关心和关注。呼和浩特市发展云计算,打造国家级云计算产业基地的基础和优势主要可以概括为七个方面。
一是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呼和浩特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摄氏度,适于大规模数据中心设备的自然冷却,全年有7-8个月不需要空调系统,有利于云计算产业降低运营成本。呼和浩特地区拥有比较稳定的地质结构,远离地震带,历史上也没有发生过大的洪涝灾害,能够保障大型数据中心稳定运行。
二是得天独厚的首府优势。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集中了自治区重点科研机构和科学院所,人才聚集。市内拥有各类高等院校22所,在校学生25万人,年毕业人数8万余人,拥有内蒙古自治区70%的科技与教育资源,能够满足各类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呼和浩特汇集了自治区各大政府机关、区直企事业单位和区域总部,为云计算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是充足的能源保障条件。呼和浩特拥有国内三片电网之一的内蒙古西部电网,电力资源丰富,供应稳定,电价便宜,还可自主为云计算企业批准兴建配套自备电厂。截至目前,全市电力装机843万千瓦,仅火电装机已达770万千瓦。对于用电大户,还实行发电企业直供电价制,非常有利于云计算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在和林盛乐云基地,27.76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内,已全部完成十一通一平;基地配套建设了自备电厂,提供冷热电三联供服务,拥有完善的双回路供电系统。
四是优势明显的地理区位。呼和浩特地处京津冀城市群西部,不仅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城市,而且还是我国陆上通往蒙古、俄罗斯及东欧诸国的重要桥头堡,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方面优势明显,为云计算产业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网络构架体系中,呼和浩特地处“三北”交汇处,不仅是三大电信运营商光缆的重要交汇点,而且还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光缆通道中枢。目前,呼和浩特正在积极努力,争取成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
五是难得的政策后发优势。2013年以来,抓住国家加快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信息消费的难得机遇,呼和浩特市全力开展了国家电子商务和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创建工作,并相继获得巨大的成功。随着国家对试点城市政策的持续推进和资金扶持力度的逐年加大,受政策利好推动,信息消费的快速发展对于云计算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将不言而喻。
六是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近年来,在国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呼和浩特依托成熟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也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云计算项目已相继落户呼和浩特,加上基础设施及相关产业配套建设投资规模近700亿元。项目建成后,呼和浩特将成为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目前阿里巴巴、百度、搜狗等互联网企业已经入驻基地数据中心,并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七是明确的发展目标。在《内蒙古自治区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已经明确,要将呼和浩特市打造成全国重要的枢纽型云计算产业基地。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云计算产业发展,将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鸿盛两化融合示范区确定为发展云计算产业的重点园区,目前已规划出总计32平方公里的土地大力发展云计算,并明确提出以引进和培育大型云计算和大数据企业为重要抓手,以推动行业应用为重点,依托云计算数据中心和富集的大数据资源,积极推进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链向上下游环节延伸,重点推进云计算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工业服务、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旅游、教育等行业的应用示范,推进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城市建设,创新云计算服务发展,全力带动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高端制造业的提升和发展,为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请问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为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制定了哪些具体的政策?采取了哪些保障措施?
狄瑞明:近几年呼和浩特市云计算产业的不断发展,是国家、自治区大力支持,我市积极推动的结果。2011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2012年出台的《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2012—2020)》中,明确提出了支持我市大力发展云计算等相关产业;在《内蒙古自治区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将我市定位为打造全国重要的枢纽型云计算产业基地,并且根据云计算项目投资规模,在资金扶持、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自治区出台的优惠政策措施中规定:投资云计算及其配套项目,直接享受优惠电价,每度不高于0.38元。与南方沿海城市的电价相比,优惠一半左右。
从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自身层面来看,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科学定位云计算产业基地,将其纳入长期发展战略。要紧抓战略机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等有利条件,以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作为全市产业发展的新引领,立足内蒙古,服务京津冀,辐射全中国,将我市建设成中国云计算数据中心、中国数据增值服务中心、中国云计算技术创新中心;以云计算数据中心和大数据平台建设为切入点,以推动行业应用为重点,以引进和培育大型云计算和大数据企业为重要抓手,驱动产业链向上下游环节延伸,打造我市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集群,进而带动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高端制造业的提升和发展,为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打造优质服务平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的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鸿盛两化融合示范区,目前已吸引了三大运营商在内的8家企业进行建设,建成后总占地面积超过4500亩,各类服务器数量可达200万台以上,拥有集信息网络、计算、存储和安全保障为一体的全国最大、功能最完善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同时搭建自治区通往北京、上海、广州等核心大城市的光纤宽带通道。增大支撑自治区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基础电信网络的出口带宽,铺设通往国内和国际的光缆通道,使我市成为全国重要的云计算产业聚集区。
三是引进培养并举,聚集高端专业人才。依托呼和浩特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平台,重点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高水平云计算技术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通过多方合作,采取开设云计算专业或院系等方式,定向培养云计算应用和研究方向的专业人才,目前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已率先开设云计算相关专业;不断推进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与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建立战略合作,建立云计算产业人才培育基地;三是通过多渠道宣传大力吸引云计算青年科技人才,大力引进国内外云计算创业团队来呼和浩特创业、立业、兴业。
四是制定出台指导方案,秉持发展规划先行的理念。我市已正式印发《呼和浩特市加快云计算产业发展工作方案(2014-2017年)》,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总体思路,确立了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提出了下一步发展云计算产业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并且已着手制定《呼和浩特市促进云计算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目前已完成初稿,正征求相关部门和地区意见;同时,由国家工信部国际经济合作中心负责,经过两次深入调研和考察,已形成《呼和浩特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初稿,将于今年9月正式完成。
记者:请您谈谈呼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或问题是什么?通过发展云计算产业已经或即将为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发挥哪些作用?
狄瑞明:当前我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仍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影响下,如何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如何突破传统制约因素,发挥比较优势,加快信息化、城镇化,加大开放力度,实现我市总体经济社会稳中向好发展。因而发展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是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市在信息经济时代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与应用,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推进优势资源转换的有效途径。我市大力发展以数据中心为重点的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能源储备和充足的电力供应,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走出一条“将能源储备转化为信息储备、将能源输出转化为信息输出”的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的经济发展道路。以发展数据中心为突破口,可以在产业发展初期有效规避我市信息化高端人才的不足,以数据中心带动产业聚集,以产业聚集带动人才聚集,以人才聚集促进产业发展,从而形成循序渐进、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二是带动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云计算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云计算产业链覆盖面广,辐射带动性强,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市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有利于支撑和带动新型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并增加新型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对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是加速两化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如今在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提升信息化水平也成为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云计算可以使信息交互更加便捷、数据运算更加迅速,不仅为企业节省成本,为社会节约资源能源,而且优化企业生产流程、提高企业生产运营效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牧业现代化进程,也可以有效帮助实现和提升全民信息化水平,从而加快推进呼和浩特新型城镇化进程。
四是加快沿边开放型经济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力举措。我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要充分利用地缘条件和国家沿边开放战略实施的有利时机,将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发展与对俄、蒙及东北亚沿边开放和经贸合作结合起来,吸引跨国公司在我市设立云计算数据中心,发展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应用,聚集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发展与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配套相关的电子信息产业。通过打造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基地,发挥辐射和聚集效应,带动商流、物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数据流的有效运转,同时驱动外向型产业发展,为推动我市并带动整个内蒙古自治区沿边开放型经济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记者:您能否谈一谈今后呼市在云计算产业发展方面将重点推进哪些工作?
狄瑞明:在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方面,呼和浩特市今后的基本思路是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效升级,通过做好四位一体的重点任务,配套全面保障措施,实现云计算产业结构内外互联互通,发展壮大。
一是继续推进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打造国家云计算产业基地。依托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鸿盛两化融合示范区的云计算数据中心聚集区,推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吸引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大型IDC企业的数据中心入驻呼和浩特,吸引国内外大型信息通信企业落户我市,同时建设重点行业灾备数据中心,以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为依托,打造国家云计算产业基地。
二是延伸云计算产业链,加快云计算行业应用落地。以数据中心建设和行业应用拓展为重点,推进我市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链向上下游环节延伸。重点发展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相关的产业配套,具体包括服务器、存储、终端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及其相关配套,通信光纤研发和制造,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的研发和承接服务外包。依托云计算数据中心和富集的大数据资源,重点推进云计算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工业服务、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旅游、教育等行业的应用示范,推进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城市建设,创新云计算服务发展,加快云计算行业应用落地。
三是发展大数据产业,拓展大数据应用服务。积极探索公共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鼓励政府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基于云计算平台将数据资源集中开放,吸引大数据应用企业基于我市数据资源开展应用开发,提升我市公共服务水平,并探索大数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百姓,惠及民生。充分发挥我市的优势条件,吸引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金融、能源、国家部委的数据中心和国家层面各领域的数据资源聚集我市。
四是提升基础网络,支撑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加强网络建设改造和统筹规划,全力推进我市基础电信网宽带化建设,以呼和浩特为枢纽,搭建自治区通往北京、上海、广州等核心大城市的光纤宽带通道。增大支撑自治区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基础电信网络的出口带宽,铺设通往国内和国际的光缆通道,使我市成为全国重要的云计算产业聚集区和国家云计算产业的重要承载节点。
同时辅以具体保障措施,包括继续强化组织领导,全面统筹协调;完善政策配套,提高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引进培养并举,聚集高端专才;强化服务监管,优化发展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借势借力整合资源等,通过多措并举,促进我市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
记者:自2012年以来,呼市已联手三大通信运营商建立了云计算基地和数据中心等重要基础设施,请问呼市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布局,未来将发挥哪些作用?
狄瑞明:发展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是在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的宏观背景下,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推进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与应用,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强政、惠民、兴业”的战略目标,也是我市立足内蒙、服务全国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带动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加速与支柱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力推进能源资源就地消化和有效转换,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沿边开放型经济强而有力发展的引擎。
三大云数据中心建成后,不仅仅能有效提升呼和浩特以及内蒙古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能力,而且对产业集聚、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衍生新兴战略性产业和创新商业模式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这同时也是我市逐步建成“立足内蒙古,服务京津冀,辐射全中国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数据增值服务中心、云计算技术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和主要依托;同时在大力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的基础上,为呼和浩特市打造“不求最大,只求最方便、最智慧”的智慧呼和浩特提供服务创新平台,为呼和浩特国际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的有序开展起到助推作用。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基地的打造,发挥辐射和聚集效应,带动商流、物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数据流的有效融合运转,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提效优质,推动呼和浩特、带动内蒙古经济社会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