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馆建设需要“打开围墙”
- 来源:中国信息界•智慧城市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神州数码,三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9-01 09:09
第二期中国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沙龙纪实
2014年7月18日,由《中国信息界》杂志社主办的第二期“中国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沙龙”在中国信息协会举行,本期沙龙主题为“智慧城市体验馆价值与模式研究”。中国信息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信息界》杂志社社长傅伯岩、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赵昭、北京市海淀区经济和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宋强以及来自中国电信、神州数码、三星数据、IBM、英特尔、千方科技、亿阳信通、泰豪智能、东蓝数码、立得空间、星球数码、合众思壮、超图软件、互信互通等十几家智慧城市优秀企业代表出席活动,大家对建设智慧城市体验馆的价值与意义、内容与体验、建设与运营等多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
三家体验馆特色解说
沙龙活动首先由神州数码、中国电信、三星数据三家拥有智慧城市体验馆的企业进行了PPT讲解,就各自智慧城市体验馆亮点内容和建设理念做了介绍和说明。
中国电信集团集成公司技术专家党晓新与大家分享了(杭州)智慧城市体验馆和(义乌)智慧城管建设的有关内容,强调了建设智慧城市“可视、可感、可测、可控、可管”的特点,其中“一张图、一个智慧平台、一个受理入口、一个协调机制、一个监督机制、一个反馈机制”的“六个一机制”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电信还介绍了设在北京总部的智慧城市体验馆情况,并邀请大家前往参观交流。
神州数码智慧城市研究院咨询总监孙宏睿与大家分享了“数字扬州”展示体验中心和“智慧南京”麒麟体验馆的有关情况,并引申传播学大师哈罗德·拉斯韦尔(Lasswell)关于“Display----展示的含义和本质”解读智慧城市体验馆建设的特征、方法、路径、流程、框架,他提到的“智慧可视界”的核心理念、“寻找展厅的灵魂”的创意策划、“追求艺术与IT技术的融合”的方案设计为大家带来强烈的新鲜感,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同。
三星数据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代表冯占江和同事严丽华与大家分享了(佛山)智慧城市体验馆和(郑州)图书馆市民文化中心有关内容,他们为大家带来了“智慧融合空间”的理念,将体验、娱乐、商业完美结合,以市民为中心设计体验空间。其中,三星公司在韩国的一个有关商业街“媒体柱”的案例引起大家的关注,该项目投资在三年内收回,现在已经开始产生盈利,为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嘉宾互动精彩发言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赵昭
“信息技术要服务于信息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的流动速度也越来越快,实际上这是一个信息技术要服务于信息需求的问题。对于现在的智慧城市的理解,要和大数据时代结合起来。大数据时代的关键内容就是数据,智慧城市建设首先需要数据共享,数据开放。而现在很多城市的体验馆做的很空泛,都是展示性的、表演性的,距离给市民提供新鲜完整的体验还有很远的距离。
海淀区经济和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宋强
“如果解决不好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就不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关键还是一些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并且一定要因地制宜。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是什么?不是花里胡哨的建一些乱七八糟的系统。智慧城市应该关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要让政府的管理更加便捷、更加高效;一个方面是要让市民的生活更加方便、更加舒适。确切的讲就是说你真正为老百姓解决了哪些问题。当前社会,城市管理存在哪些问题,老百姓生活存在哪些问题,智慧城市建设就应该去解决这些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住房问题、这是大部分城市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衣食住行学这些基本的百姓生活问题解决不好,体验馆建得花里胡哨的又有什么意义呢?智慧城市如果连这些群众的基本问题都解决不好,还叫什么智慧城市呢?
从这个角度出发,智慧海淀建设决定在贴近民生,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经过不断摸索,不断的修正,我们从去年开始,从三个方面入手着手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建设一个政务的基础网络,就是基础信息网络建设,将全区学校、医院、社区、所有的委办局接入平台,网络独享,政务专用。这样就保证了以后全区网上办事的畅通性和数据资源共享的基础。第二是建立了一个政务专有的数据平台,分布式的计算,分布式的存储,目的是存储10年之内的大数据,用于后续的智慧医疗和智慧教育,包括所有数据的分析和应用。第三方面还处于调研中,计划今年启动,就是要做好海淀区的数据资源规划。目前社会上资源是分散的,信息是分散的,有了基础网络,有了数据平台,缺统筹的大数据,随着数据越来越多的接入平台,哪些向委办局公开,哪些逐步的向社会资源去开放。比如城市避难场所数据、行政执法处罚数据等等,陆续向社会公开后,一定会为城市生活带来全新的变化。
城市管理方面我们完善了的网格化系统,目前我们的网格化管理已经把应急指挥、实有人口管理库、房屋管理库等等纳入到系统中来,系统正在运营当中,一些数据陆续补充。
为民服务方面我们建立了”全区通办,
三级联动“系统。”全区通办“是指从系统上把各个委办局通联起来,虽然还是大家主管自己的业务,但市民不用到处跑腿了,只要是海淀区的居民,可以在网上办理各个委办局的手续;”三级联动“是指从社区、街道、委办局联动,将权力下沉至社区,现在,市民在社区就可以办理很多基础的事情了。
以上是有关智慧海淀建设的一些情况介绍,智慧城市体验馆建设与智慧城市整体有紧密关联,了解一个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和市民对智慧城市的实际需求对如何建设体验馆是个价值参考。海淀区在中关村展示中心有一个体验馆,主要是向市民开放,更重要的是给市民的一种知识普及,一种真实的宣传。要让市民了解现在的科学技术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未来城市生活是什么样的?将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海淀区会积极的投身体验馆建设,也欢迎大家积极为海淀智慧城市建设、海淀智慧城市体验中心建设多提宝贵建议和意见。
泰豪智能研究院院长助理李刚
“智慧城市体验馆建设很快就会迈过1.0时代”
一般听到“智慧城市体验馆”一般会联想到两个东西,展板或者屏幕,是通过展示给客人看的方式来体验,我们称之为体验馆1.0版。接下来,我认为体验馆很快就会迈过1.0时代,开始向“浸入式”体验发展,游客应该能在体验馆切身感受到智能家居、智能社区、智慧医疗等带来的切身感受,就像在应用现场实地体验一样。
说到智慧城市体验馆的运营模式,我非常赞同“向公众开放”这种模式,那么如何来赢利呢?可能政府要做政府该做的事情,比如提供一个免费的大的场地和环境,对体验区进行智能家居、智能停车、智能养老等领域的分类。很多企业和厂家是非常愿意把他们的应用和产品放进体验馆里来的。由企业来建设维护和运营,政府也可以组织中小学生和市民到体验馆来参观学习,了解未来城市生活和最新科技成果,活跃学生的课外活动。这样也是对体验馆运营的一个有力保障。
IBM智慧城市咨询服务部顾问刘东
“体验馆建设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重要一环”
IBM创新展示中心(体验馆)展示了很多IBM智慧城市案例。IBM创新中心的管理其实是一种全球化的运营,也就是说我们在全球很多个城市都有类似的创新中心,而且这种创新中心的运营团队都是直接向总部汇报,整个团队都是在国外接受规范的培训,我们也将IBM全球最好的智慧城市优秀案例通过体验馆展示给大家。创新中心每年的接待量都非常高,其中还包括IBM的企业客户和政府的领导。主要是介绍我们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一些理念,其中自然也包括和来访嘉宾做一些智慧城市建设经验方面的交流。
智慧城市体验中心在解决方案中是很重要的一环,IBM很看重智慧城市体验馆的价值。在工程建设前期,智慧城市还处在设计和规划阶段的时候,体验馆更像是规划馆,有很多城市就是在规划中去展现对未来智慧城市的畅想。一些基础的数据都能够在这里展示,让大家提前去了解城市“智慧”的未来。到后期,在智慧城市不断建设的过程中,实际上体验中心就可以逐步与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放在一起去使用,逐步的把运营的数据接入进来,一方面服务城市的运营指挥,一方面就是大数据的综合分析。可以在整个体验馆内进行一些非常可视化的数据呈现,可以让人更能亲身了解到未来智慧城市是这样的,能够提供这么多管理和应用。
神州数码智慧城市研究院咨询总监孙宏睿
“体验馆不可能面面俱到,有些体验不局限在馆内”
智慧城市体验馆是什么?智慧城市体验馆真的能面面俱到吗?真的能把管理的功能取代吗?事实上,对这些问题每个人的认识都不一样。智慧城市到底是什么?智慧城市不是一个结果,对神州数码来说,让城市更加智慧才是一个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建设智慧城市体验馆不是为了堆砌产品,也不是仅仅为了让一堆软件上线。我们追求的是为市民服务。实际上很多体验不一定要局限于放到体验馆里,可以规划一片区域,将一些应用体验直接落地到实际的项目地,比如智能停车场,比如对一些江河流域的环保监测,我们没有办法把一条河放进体验馆,但我们可以在河边设置安排市民现场体验。
中国信息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信息界杂志社社长傅伯岩
下一步的体验馆运营要转向为市民服务为主,要打开大门,让公众参与进来“
如果从为谁服务的角度看,现在的智慧城市体验馆基本为两部分人服务,一部分为政府服务,一部分为建设这些体验馆的企业服务。在帮助政府了解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和科技发展水平,帮助企业做好品牌建设和宣传等方面,智慧城市体验馆有其合理的价值。
但是如果体验馆到了今天还是仅仅具有展示和宣传功能就远远不够了。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已经从过去的以为政府服务为重点转向了主要为市民服务,为公众解决问题。信息化是向前推进的,已经处在不同的阶段了。比如神州数码的公众服务平台,这个项目的特点就是打破了过去的部门之间的壁垒,基本上把百姓一生当中绝大多数要办的事情都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去服务。但是这里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就是这个系统如果没有用户参与,如果只给政府看,即使政府看得再好,建成之后用户不理解,不接受,不参与,这个系统就不能算成功。现在城市的服务对象已经改变,下一步设计的体验馆在功能上一定要随着我国信息化总体的发展进程而进步。比如说,我是一个城市的市民,我要怎么知道政府建了这么好的平台?看政府提供的材料是一方面,最好的方式就是体验,到体验馆里去了解。所以,我认为下一步的城市体验馆建设要转向为市民服务。过去的展示、宣传、营销这些功能该保留的要保留,但是,一定绕不开的是怎么让老百姓去看、去了解、去体验,因为他们才是这些服务对象的主体。将来的体验馆一定要打开大门,让公众真正的参与进来。
中国信息界杂志社执行总编辑尚进
“体验馆建设需要把握四个关键字母P、O、T、S”
神州数码是从建设体验馆的方法论角度来阐述这个问题,中国电信更多的从系统的角度来介绍体验馆的结构,三星数据拥有很强大的国际背景和理念,并正在把这种理念带到国内的智慧城市建设领域,让人耳目一新。
我对体验馆建设的现状总结为四个字母P、O、T、S:
Problem:问题导向。现在的体验馆建设技术感很强,很少在客户体验的时候从一个实际的问题出发,导向到底如何应用,如何落地,能解决哪些问题。
Operate:运营功能。现在的体验馆更像一个展示厅,一个广告馆,没有真正的和实际运营结合起来,运营的功能性没那么强,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Theory:理论架构。现在的体验馆直观的感受还是有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更多的是一种关于产品和服务的罗列,没有一个清晰的系统或者主线。
Share:信息共享。现在体验馆展示的内容更多是独立的,孤岛形式的,缺乏综合性和关联性。综合性和关联性是当前国家解决信息化问题的核心,今后建设体验馆要更多的考虑这些因素。
经过大家热烈讨论,本期沙龙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共识:
体验馆是智慧城市建设整体解决方案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的规划功能、展示功能、宣传功能、体验功能、学习功能、科普功能各有其价值,但不同功能根据实际需求占比空间有很大不同。
体验馆不必面面俱到,部分体验可以直接设置在项目所在地,以方便民众了解和学习,体验馆没有“围墙”。
智慧城市体验馆建设下一步要强调为民服务,向公众开放,增强真实体验,让市民与城市发展紧密互动。
体验馆建设可以考虑商业运营价值的挖掘,保留部分功能区做规划和运营智能,开放部分功能区商业化运营,保持对公众的开放性同时做一些市场化的管理尝试。
文/本刊记者马俊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