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三大优势构建世界一流云数据中心

  位于呼、包、鄂“金三角”腹地的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是中国奶制品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是内蒙古现代化工业集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区,中国移动(呼和浩特)云数据中心就位于经济开发区里的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在信息化浪潮的影响下,中国移动在美丽广阔的内蒙古大草原生根发芽,依靠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带动了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中国移动是如何取得这样的成绩?中国移动(呼和浩特)云数据中心在筹备和建设当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又有哪些足以示范他人的技术特点?带着诸多的问题,本刊记者来到中国移动(呼和浩特)云数据中心,一探其中“奥义”。先进技术,多手段降低运营PUE中国移动(呼和浩特)云数据中心自2012年5月正式启动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近尾声,二期工程将于今年10月前后启动。

  对于云数据中心建设来说,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数据中心运行的稳定性,只有如此,才能保障数据中心业务稳定、安全、可靠持久地运行。可以说,稳定就是数据中心的命脉。而要实现其稳定性,首先需要有稳定的供电系统。

  传统数据中心多采用集中式的供电。但随着信息产业的爆炸式增长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现在超大型的云数据中心耗电量是非常惊人的,原有的集中供电模式已经无适用于新型数据中心建设需要,必须寻求新的供电模式和技术,以实现更稳定、安全持久的运行。为此,中国移动(呼和浩特)云数据中心选择了目前最先进的高压直流供电技术。

  中国移动还以节能环保、降低能耗为目标。对于数据中心能耗方面问题,要降低PUE,主要还在于制冷系统。对此,中国移动在该项目设计上采用模块扩展的思路及绿色环保技术,利用自然冷源,融合先进的制冷技术,充分利用空调系统、余热回收系统和高压直流供电系统的共同作用,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减少污染排放,力求建立低耗能、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模式,打造“绿色基地”。不仅如此,中国移动为了真正降低PUE,除了采用先进的技术,还加强了对能耗的动态监控和管理。因为,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这就需要真正了解能耗到底耗在了哪里。所以,对能耗的管理,也成为中国移动降低能耗的不懈追求。

  独特地缘,实现资源优势转化

  内蒙古自治区的气候有利于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也有利于云计算企业降低制冷能耗和运营成本。同时,在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数据中心的另一大优势是电力资源丰富,这里有着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基地,风电的装机容量也在全国名列前茅。仅数据中心所在的经济园区就已开工建设2台350兆瓦热电联产自备电厂,距数据中心直线距离仅4公里。如此丰富的电力资源,给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营以支撑,也让内蒙古的丰富的电力资源找到了最佳的出路,不仅实现了最优质高效的利用,同时也省却了长距离输电而带来的电能损耗。

  除此之外,呼和浩特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腹地,是沟通西北各省区的内地的陆路通道,更是连接中国内地与蒙古国、俄罗斯及东欧各国的桥梁。作为西部离北京最近的省会城市,这里位于呼、包、鄂“金三角”腹地,距北京只有480公里,跟市区只有22公里,距蒙牛总部基地只有7.5公里。同时,作为全国45个交通枢纽城市,呼和浩特市还拥有全方位、立体化、大运量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具备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这个先天优势。

  软硬结合,共建云服务生态链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来临,相对于过去硬件式服务模式,当前的IDC产业对硬件能力、服务水平、业务整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方面,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的优势更加明显。云数据中心的建设将催生一条包含硬件供应商、基础软件提供商、云提供商、云服务提供商、应用提供商、企业机构用户和个人用户等不同角色的全新产业链。更关键的是,云数据中心为内蒙古未来的发展起到了方向性的示范效应:只有将资源优势与高效、节能、绿色和高附加值的产业相结合,内蒙古才能实现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这或许才是带给自治区的最大价值。

  可以预见,中国移动(呼和浩特)云数据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一个超大规模、绿色节能、集中化云计算数据中心。可实现集中的网络管理、业务支撑、交通物流、企业信息化等国际化运营支撑,并推动TD-LTE、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融合创新发展。随着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的落成,云计算不仅为老百姓的工作、生活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享受,同时也必将使得地区通信设施、出口宽带以及网络通信环境的改善得到跨越式提升,让每个普通人都能享受到以极低的成本接触到顶尖的IT技术,享受云计算给工作、生活带来的便捷服务和无限乐趣。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