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ndall Aungst:抓住育苗中任何可控机会
- 来源:水产前沿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Randall Aungst,育苗,水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0-30 15:36
拥有近40年育苗场实地工作经验的比利时英伟水产公司全球技术支持经理Randall Aungst认为,育苗过程中每个可控环节都要控制好,没有“特效药”只控制某一方面就可高枕无忧,即便亲虾好,不控制好生产过程也极容易发病。
Randall Aungst,比利时英伟水产公司(INVE Aquaculture,简称“英伟”)全球技术支持经理,一位实战型的技术专家——1996年马来西亚苗场遭受白斑病的打击,几乎全军覆没,经过他的咨询、管理和帮助,使这些苗场扭亏为盈;他最早从事斑节对虾、黑虎虾亲虾选育工作,并成功使之规模化养殖;经他管理或培训过的育苗场,按照其提供的方案,育苗成功率显著提高……
迄今,Randall仍活跃在对虾行业生产一线,目前负责对苗场提供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其近40年的育苗场实地工作经验,能帮助苗场显著提升育苗水平(提高成活率、提升仔虾品质、减少丰年虫消耗量),这些成就均在美国、墨西哥、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泰国、越南等地苗场取得过很成功的案例。
现在,Randall有了整套针对EMS防控的方案,在东南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EMS解决方案:四方面控制生物安全
“苗的质量直接影响其在养成环境中的表现,就EMS的情况,并不可能单独做好某一个关键环节就可以防控EMS的。”Randall说,苗场要侧重亲虾(幼体、仔虾)、育苗设施、水、饵料四个方面生物安全性管理,将减少病原引入的可能性以及避免传播一系列的操作规程与日常操作流程整合到一起,基本原则就是防止特定病原进入系统,防止病原传染。
受EMS影响,2013年全球虾产量相比2011年下降15%,期间泰国减产47%,越南减产43%,中国减产26%。现在也有猜测EMS的病原体是副溶血性弧菌和哈维氏弧菌特点的基因组与其他弧菌的组合,但是现在还有待考察。EMS存在两个潜在传播途径,除了通过水质、同类相残、生物膜、浮游生物等途径水平传播,这应该从养成塘管理着手解决;另一个途径是垂直传播途径,经过被污染的亲虾、幼体和仔虾传播到虾塘,这需要从苗场入手解决。
育苗设施方面,Randall建议每个车间都要配有独立的鼓风机和进排水系统,最好不要共用,休停期间才可以保证足够的消毒、干燥。“每个育苗车间最好独立,可以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休停期间育苗设施干燥尤其重要。”Randall说,清池时,打氧机等整个输氧系统都要消毒;消毒后,要有足够的时间干燥,保证病原死亡,再开始下一个生产周期,以英伟的消毒剂为例,使用后至少要干燥5天以上。整个弧菌群建立通常需要2-3个月,在苗场生产2-3个月之后,也容易发现出苗率下降,可能就是育苗设施干燥时间不够,引起蚤状综合症以及别的病症。
“生物膜在弧菌的传播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Randall说,哈维氏弧菌通过水源进入苗室、亲虾和卵,然后经形成生物膜在池内存活下来。这些细菌在生物膜存活下来后,会影响接下来育苗阶段。目前针对仔虾阶段易携带弧菌主要从育苗阶段和运输前阶段控制,哈维氏弧菌对氯霉素和土霉素敏感,但生物膜形成后,生物膜的表面聚活物质会干扰各种化学物质的扩散,妨碍抗生素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Randall建议可以使用一些对抗形成生物膜的产品。
“现在很多苗场,集中孵化丰年虫,停产期间丰年虫也是弧菌携带传播源。最好根据车间设一个孵化场,集中孵化的话,病原还是一直在传播的。藻类和丰年虫最大的风险所在是会带很多病原。”Randall建议,在处理这两种产品的时候,必须按照操作守则,英伟有产品可以相应的产品来减少风险,例如ACE针对控制丰年虫孵化期间的病菌。
现在很多苗场提倡使用藻类和益生菌来育苗,经过实验证明,育苗过程中使用益生菌,可以明显降低弧菌的浓度以及提升总蛋白和颗粒血细胞的浓度。Randall针对益生菌和藻类的使用,也提出了他多年总结的经验,“使用复合型益生菌时不建议激活,激活之后不同的菌落,不同的芽孢杆菌菌株之间就会竞争。只有一种会成为优势菌种。不同菌株是针对不同病原的,不同菌株放进去之后就可以‘各司其职’了,针对不同病原进攻,我们希望总的弧菌浓度降低,用不同的芽孢杆菌对抗它。”Randall建议每个苗场都要保证使用纯种藻,并且最多使用两种藻类,益生菌、藻类最好是使用第三方证明有效的产品。
育苗过程中,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可控和不可控两类,Randall认为亲虾开始到幼苗每个可控环节都要控制好。“没有‘特效药’只控制某一方面就高枕无忧,即便亲虾好,不控制好生产过程也极容易发病,这对EMS或其他病害都是有效的防控。”Randall说。卤虫代替计划:可替代50%鲜活饵料“目前,我们的人工饵料在不影响卵质和虾苗质量的前提下,可以替代超过50%的卤虫和沙蚕等天然饵料,我们的研发目标是在未来达到100%的替代。”Randall说,卤虫是目前育苗阶段的最佳饵料,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生物安全隐患。因此,卤虫替代计划也可看做是育苗过程中能够被可控的部分。
目前虾苗时期使用最多的饵料就是藻类和丰年虫,但是这两个产品都会带来很多病原;最为关键的是,卤虫自然供给量的不确定性及价格波动给生产规划带来影响,卤虫的主要供应地是美国大盐湖、中国、独联体(CIS)地区,2010-2011年产季是卤虫最高产量——3000吨,但根据世界银行以及国际农粮组织预测,到2030年,全世界对卤虫卵需求量将达到5000吨,与实际产量之间存在2000吨的缺口。
“现在市面上的丰年虫代替饵料实际使用结果差异非常大。世界上很多做微胶囊饵料的,大家的悬浮性都差不多,而我们的营养损失率在水里是最小的,也减少了对水体的污染。我们有一个新的方案——最佳营养平衡,通过直接减少最大限度的丰年虫,来节省成本,同时育苗效果、动物活性、仔虾体长都不会改变,甚至更好。”Randall举例说,现在培育100万尾苗,用4kg丰年虫卵,用替代品之后,可以直接减少3kg的丰年虫卵,整体成本减少20-40%。最佳营养平衡方案在越南、泰国、中南美洲都已经开始推广,据悉效果很好,存活率跟使用大量鲜活饵料相当或更优,个体更长,仔虾质量更好,饲料成本明显下降。
“英伟在丰年虫替代上拥有长时间的数据积累,每次研发都是从实验室开始,小范围小规模多次重复成功之后,再带到商业中尝试,每一个产品在全世界范围都是做过实验的。”据Randall介绍,英伟是最早开始研发丰年虫替代的公司,几十年来都在研究对虾蚤1期、蚤2期等等各个阶段的营养,发现各个阶段的营养结构有很大差异化,丰年虫对对虾来说不一定都可以消化的,因此一开始就尝试做育苗饵料。在对虾不同发育阶段的营养结构丰富的实验数据基础上,每一个配方都会经过市场的审视,然后不停地改善。
文/图 本刊撰稿人 蔡章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