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闸蟹养殖市场概况(下)
- 来源:水产前沿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养殖,大闸蟹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0-30 15:56
通过走访了解到,苏南大闸蟹养殖总面积已达80万亩左右,正常情况下平均产量可达200斤/亩左右,经过多年发展,各地养殖已形成了独特的模式和习惯,但是在今年大闸蟹消费市场步入平民消费时代的背景下,正在经历着转变的阵痛和反思。
国庆过后,江苏地区气温普降至20℃左右,又到了“秋风起,蟹脚痒”的季节。经过两年18次的脱壳后大闸蟹已发育成熟,长黄生膏增肥,并开始洄游到出生地(长江口咸淡水交汇带)繁殖后代。养殖状态下养殖户不可能让大闸蟹洄游繁殖,在蟹塘防逃网的作用下,大闸蟹只能在塘里来回翻爬,于是搅浑了塘水、扯断了水草,最终爬上了老百姓的餐桌。
苏南地区是大闸蟹两大主养区之一,养殖围绕在湖泊周围,虽然苏州阳澄湖大闸蟹的品牌早已驰名中外,但是养殖面积只有2万亩左右,主养区并不在这里。10月上旬笔者重点走访了苏南大闸蟹主养区——高淳(固城湖)地区、宜兴(滆湖)地区和金坛(长荡湖)地区。
通过走访了解到,苏南大闸蟹养殖总面积已达80万亩左右,正常情况下平均产量可达200斤/亩左右,经过多年发展,各地养殖已形成了独特的模式和习惯,但是在今年大闸蟹消费市场步入平民消费时代的背景下,正在经历着转变的阵痛和反思。
苏南各地养殖模式
高淳(固城湖)地区——大规格、高产高效模式
高淳(固城湖)是江苏大闸蟹养殖的发源地之一,规模养殖大闸蟹已有30多年,代表着苏南大闸蟹养殖的最高水平,目前高淳本地大闸蟹养殖水面在24-25万亩,高淳周围100公里范围内,主要是石臼湖、固城湖、水阳江水域,包括江宁、安徽当涂、宣城等地,螃蟹养殖面积在30万亩以上。高淳大闸蟹交易市场是苏南最大的大闸蟹批发市场,除本地外,安徽养殖的大闸蟹多来到这里交易,交易涉及的养殖面积可能在50万亩以上,交易量可能比兴化安丰大闸蟹交易市场更大。
高淳大闸蟹养殖不但追求大规格(母蟹2.5两/只以上,公蟹4两/只以上),还追求高产量、高效益,当然也必须是高投入,成本普遍在5500-6000元/亩。该地区单个蟹塘面积一般在20-30亩,这个面积最适宜大闸蟹养殖管理,另外蟹塘专为养蟹开挖,塘底淤泥很少,为大闸蟹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去年高淳地区大闸蟹养殖普遍亩放700只左右,亩产160-200斤,由于去年螃蟹市场很好,今年放养密度增加到1000只/亩。蟹苗多来源于本地,规格80只/斤左右的苗种价格1.2-1.3元/只,成活率一般7成左右,也有少部分养殖户放养安徽宣城的苗种。
蟹塘套养品种为青虾和鳜鱼,为自己食用少量套养花白鲢和草鱼等。年初放青虾苗,在春季和冬季可收两茬青虾,亩产青虾普遍在50斤左右,今年平均价格30元/斤左右。鳜鱼亩放20-30尾,为给鳜鱼提供食物,年初还要放入少量鲫鱼苗,年底鳜鱼规格可达1-2斤。此外螺蛳投放量普遍在1000斤/亩左右,有少量养殖户投放量高达3000斤/亩,由于本地螺蛳供应严重不足,须从苏北、湖北等地运来,平均价格高达1元/斤。
饲料投喂方面,高淳大闸蟹养殖以投喂冰鲜鱼为主,亩投喂量在400斤左右,价格2.2-2.5元/斤;颗粒饲料投喂量很少,一般每亩只有几十斤。具体养殖过程中,在螃蟹第二次脱壳前全部投喂颗粒饲料,之后颗粒饲料、冰鲜鱼和其他辅料混合在一起投喂,第4次脱壳之前加大冰鲜鱼的投喂量,以保证成蟹口味。
宜兴(滆湖)地区——“穷”养蟹模式
宜兴(滆湖)地区螃蟹养殖面积在10-15万亩,蟹塘多为鱼塘转为养殖螃蟹,由于近几年螃蟹养殖效益不错,很多养鱼户转过来养殖螃蟹,所以螃蟹养殖面积有所扩大,但是由于鱼塘淤泥较深,面积较大(单个塘口多在50-100亩),难以改造,不利于水草种植和管理,塘底的淤泥也会对螃蟹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该地区大闸蟹养殖主要是中等规格(母蟹2两左右,公蟹3两左右)、以低成本追求高产量,有点“穷”养心态,养殖成本在3000-4000元/亩。亩放养量普遍在1300-1800只/亩,也有不少养殖户放2000多只/亩;亩产量一般在200斤/亩左右,高产可达250-300斤/亩。当地基本不培育蟹苗,多从安徽宣城和江苏南通等沿海产苗区购买,80只/斤规格苗平均0.5元/只。套养品种主要是青虾和鳜鱼,套养模式和产量与高淳地区相似。螺蛳一般每亩塘投放200-300斤。
由于宜兴地区螃蟹养殖户多是从养鱼转过来,有使用颗粒饲料的习惯,所以螃蟹养殖颗粒饲料使用量比较大,颗粒饲料成本占整个饲料成本的60-70%,平均5-7亩塘使用1吨颗粒饲料。其中前期颗粒饲料投喂比较多,中后期才会开始投喂冰鲜鱼,投喂方式是在螃蟹第2次脱壳后隔一天喂饲料和冰鲜鱼,目的是促进螃蟹后期生长和育肥,也有少部分养殖户全部使用饲料。
金坛(长荡湖)地区——精养高产模式
金坛(长荡湖)地区螃蟹养殖分布在紧邻长荡湖周围,面积在20万亩左右,长荡湖面积13万亩左右,由于平均水深只有1米,水质良好非常适宜围网养殖螃蟹,所以长荡湖围网螃蟹养殖面积达到3.5万亩左右(近两年围网将逐步拆除)。池塘养殖方面,该地区多为小塘养殖,由养殖户把自己的稻田改造并逐渐扩大而成,塘口面积多为3-10亩小塘口。因池塘养殖面积太小,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不足,所以疾病发生率、水质和水草管理成本较高。螃蟹养殖产量和规格与水、草关系极大,所以养殖户非常重视水、草管理,药物和水质改良产品费用普遍在600元/亩以上。
儒林镇是该地区小塘精养高产模式的代表,养殖面积4.5万亩左右,这里养螃蟹不讲规格,主要是追求产量。一个养殖户一般只养殖几亩塘,小塘虽有弊端,但因能做到精细化管理,产量却是非常高。正常情况下放苗1700-2000只/亩,也有不少养殖户放苗量达到3000只/亩。平均产量250-300斤/亩,高产的可达400多斤/亩。蟹苗80%以上是本地培育,成活率一般在80%以上,只有在本地蟹苗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才会养外地苗(主要来自安徽)。今年本地苗60只/斤规格的55元/斤,外地苗50只/斤规格的32元/斤。
由于养殖的最终追求是螃蟹产量,所以套养品种只有青虾,基本不会养殖任何鱼类。螺蛳一般投放800-1000斤/亩,价格0.5-0.7元/斤。养殖户普遍认为螃蟹投喂冰鲜鱼比颗粒饲料长的好、产量高、所以冰鱼投喂量很大,亩冰鱼投喂量最高达1000斤以上,颗粒饲料投喂量一般200斤/亩。
蟹料养蟹不被认可
和兴化地区全价颗粒饲料被养殖户接受并全程使用不同,苏南地区螃蟹养殖并不认可颗粒饲料,养殖户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认识大概和苏南普遍养殖密度较高有很大关系。金坛杨巷镇周家头村养殖户范福春认为饲料并不是大闸蟹能不能养好的关键,重要的是要把水质调好、水草管好,但一定要使用冰鲜鱼才能使大闸蟹长肥上膏。他还谈到,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只用饲料投喂很快塘水就会发浑,难以控制,只有使用冰鲜鱼螃蟹在塘里才能安静下来。正是基于养殖户的这个认识,现在苏南地区的蟹料销售没有哪个品牌卖的很好,比如通威、海大、澳华、天邦、嘉吉、普瑞纳等在蟹料方面比较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都没有太大销量。
目前江苏螃蟹精养面积达到150万亩左右,根据现有的蟹料使用情况,随后几年的蟹料市场增长空间很大。目前在鱼虾等水产料竞争加剧、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的背景下,蟹料利润空间还是相当不错的,各大蟹料公司正在抓住机会,想方设法做培育好这片市场。
但是现实和理想总是有差距的,目前蟹料的市场情况是品牌繁多、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行业没有标准可循,在养殖户本来就不认可蟹料的情况下,再给他们众多眼花缭乱的选择方向,于是整个蟹料市场只会恶性循环,前进起来举步维艰。
使用饲料养殖才是水产养殖发展前景之所在,在兴化市场蟹料已经被认可的情况下,饲料企业应该认真思考为什么苏南市场还不能接受蟹料养殖,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怎么解决,同时,扔掉现在靠各种营销手段做市场的思路,从问题出发寻找出路才能走出现有的困境。
大闸蟹步入平民消费时代
之所以说大闸蟹消费步入平民消费时代,主要是因为今年大闸蟹价格和前几年相比大幅下降,长远来看没有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老百姓今后都能消费得起。
目前大闸蟹大众消费规格——2两母蟹、4两公蟹的塘口价格都在35元/斤左右,现在各主养区域的存塘量较大:兴化地区40%左右,高淳地区80%左右,宜兴、金坛和洪泽湖地区的螃蟹基本还没有出售(将在10月底开始陆续出售),螃蟹销售节奏也明显慢于去年,销售迟滞的情况下业内人士普遍对后市不看涨,甚至有些人预计今年养大规格模式的兴化地区可能6成左右的养殖户会亏本。浙江澳华饲料有限公司苏南片区经理高平认为今年宜兴地区鳊鱼养殖行情不好,明年螃蟹养殖面积估计还会增加,但是现在螃蟹市场低迷,谁也说不好明年会怎样。
螃蟹养殖很难估计蟹苗成活率,只有等干塘才能计算出来,由于今年气候适合螃蟹生长,所以多数业内人士估计今年蟹苗成活率和成蟹产量会比去年高20%以上,加上市场因素影响,形成了蟹价较低的现状。但根据往年行情经验,前期螃蟹产量都会被市场高估,批发商会因此压价,到销售后期、即春节前,市场螃蟹供应减少,蟹价会大幅上涨,所以目前蟹价较低,养殖户惜售心理也比较严重——宁可等行情,不被行情催。
另外,今年螃蟹畅销规格为中、小规格(2两左右母蟹、3两左右公蟹),大规格螃蟹不再受追捧,在消费市场迅速变化的情况下,必须要求养殖模式适应市场变化,但是如何改变、方向在哪里现在尚无定论,还需要广大从业者继续探讨。
苏南地区大闸蟹典型养殖案例
亩放1000只养成大规格高产高效模式
沈广龙:在高淳武家嘴农业生态园拥有90亩沈家蟹业养殖基地
10月12日,笔者来到沈广龙的蟹塘上,临近傍晚,成熟的大闸蟹开始爬上岸,在防逃网的阻拦下大量聚集在岸边,就像进行一场盛大聚会,非常壮观。“今年螃蟹养殖效果非常理想,投喂的颗粒饲料不到1吨,冰鲜鱼2万斤左右,现在母蟹多在2.5两以上,公蟹多在4两以上,3两的母蟹和5两以上的公蟹也非常多”,沈广龙高兴地谈到。
沈广龙可谓水产养殖业新贵,拥有专业教育背景、从事过饲料添加剂业务,几年前开始包塘养蟹,养殖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几年养殖下来,从理论到实践,他每年都改进自己的养殖模式和方法,并把成功的经验介绍给周围的养殖户。“今年螃蟹放苗1000只/亩左右,套养鳜鱼和青虾,鳜鱼放30尾/亩,饲料主要投喂冰鲜鱼,还有颗粒饲料、豆粕玉米、麸皮、小麦等,但是沈广龙认为螃蟹养的规格大不大,除了饲料之外,蟹苗品种和水质也很重要,冰鲜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螃蟹的口味好坏,他认为螃蟹在第4次脱壳以后要加大冰鲜鱼的投喂量,以保证大闸蟹上市时的良好口感。
高淳现有的养殖模式成本很高,在大闸蟹消费市场变化的背景下,沈广龙需要改变现在的养殖模式,从而取得更好的养殖效益。“明年我准备主要投喂颗粒饲料,同时自己做发酵豆粕,这样饲料中就含有有益菌,可以少用调水和改底药品,如果发酵豆粕能提高螃蟹品质就更好了。”沈广龙谈到,明年还要改变放养模式,只养螃蟹,套养青虾不养鱼,并把塘里的野杂鱼全部清掉,这样饲料就不会被鱼吃掉而产生浪费。由于蟹塘套养青虾效益不错,沈广龙预计今年青虾亩产可以达到50斤/亩,平均价格30元/斤,他准备明年增加青虾套样密度,提高青虾产量。
除了做大闸蟹养殖,沈广龙还在淘宝网做大闸蟹网店销售,自己养的90亩螃蟹全部在网上销售,并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渠道进行宣传,销售额迅速扩大,他希望通过扩大自己的网上销售渠道,提高自己的养殖效益,并希望在销量足够大时帮助周围的养殖户增加养殖效益。
亩放1500只养成中等规格模式
蒋盘圆:在宜兴和桥镇长征屿养殖130亩蟹塘
今年是蒋盘圆养螃蟹的第8个年头,去年他的130亩蟹塘平均亩产接近200斤,取得了很好的养殖效益。今年他的蟹塘亩放蟹苗1500只,如今还没有开始出售,从爬上岸的螃蟹规格判断,今年他的螃蟹规格不错,母蟹多在2两以上,公蟹多在3.5两以上。“今年价格不好,我准备20号以后开始卖,因为去年螃蟹卖的比较晚,结果价格上涨,多赚了不少,所以今年还准备晚些时候再买,等等价格。”蒋盘圆谈到。
今年气候比较好,螃蟹产量可能比去年高,蒋盘圆今年的饲料成本比去年高出不少:“去年总共喂了10吨饲料、4.5万块钱的冰鱼,今年喂了14吨饲料、6万多块钱冰鱼。”“由于投喂冰鱼成本较大,我们这里养螃蟹多是在螃蟹第2次或第3次脱壳前全部使用饲料投喂,第2次脱壳以后开始冰鱼和饲料交替投喂,每天换一次。第5次脱壳后喂冰鱼一段时间,蟹膏上来以后开始喂玉米。”蒋盘圆告诉笔者。
由于冰鱼比饲料成本高很多,而且投喂起来很麻烦,所以养殖户并不愿意使用冰鱼投喂,但是如果不使用冰鱼,螃蟹就长不好,蟹膏和蟹黄上不满,蒋盘圆在2012年养螃蟹就没有使用冰鱼,全部投喂饲料,结果到市场上卖时因为品质不好吃了大亏,不得不通过大量投喂螺蛳来把蟹膏蟹黄补回来。
现在虽然价格不好,但是蒋盘圆对后期市场价格比较乐观,因为这两年后期价格都会上涨,他也因在后期销售获益不少。“去年都说养的多,大家都急着卖,到最后没有了,价格就上去了。今年都说螃蟹产量高,但是产量多少要抓起来才知道,我认为今年螃蟹产量不会比去年高出多少。”蒋盘圆谈到。
文/图 本刊撰稿人 孙华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