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中水产业何以持续
- 来源:水产前沿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污水,水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0-30 15:46
2014’VIV中国水产论坛于9月21-22日在北京昆泰酒店如期举行,这是VIV(国际集约化畜牧展览会)第一次为中国水产养殖业举办的国际研讨会,抗生素替代和EMS防治问题成为焦点。
为期2天的2014’VIV中国水产论坛于9月21-22日在北京昆泰酒店如期举行,这是VIV(国际集约化畜牧展览会)第一次为中国水产养殖业举办的国际研讨会,来自荷兰、韩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与中国的近200位水产精英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会议内容共包括2个主题发言、11个科学报告和8个企业报告。其中,抗生素替代和EMS防治问题成为焦点,引发大家对可持续健康养殖的思考。
针对全球关注的对虾EMS疾病问题,来自Amlan International的总裁Ron Cravens博士介绍了一种可以捕捉肠道中弧菌所分泌毒素产品——加利百灵Z,实验证明对虾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该产品可使对虾存活率显著提高40%。而来自意大利的Manuela Parini博士则分享了短中链脂肪酸单甘油酯(商品名为斯福)在预防对虾EMS方面的作用机理和应用效果,另外它还可以预防或治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
来自韩国和荷兰的学者对中国水产养殖中抗生素的使用现状及其替代方向做了深入探讨。Charles Bai博士向我们传递了一种“用饲料添加剂替代抗生素”的新型养殖理念,他讲到,欧盟2006年即全面禁用抗生素,韩国也将在2018年7月全面禁止饲用抗生素,所以抗生素替代物的研究势在必行,有机酸、植物精油和黄土素可能是很好的选择。荷兰的AndreuRico博士和他的科研团队在分析了1600个养殖场的数据后提出了风险评估模型,并提供免费的软件下载,该模型可对水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进行了风险评估。
作为国内水产动物饲料营养领域的总舵手,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院士与国内外的嘉宾分享了中国水产养殖的情况及未来中国可持续水产养殖需要应对的挑战,并再次强调“10+1”个缺,他指出,未来中国水产养殖的方向将是深海养殖,同时拓宽饲料蛋白源也是世界与中国养殖业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次论坛的企业报告内容也一样丰富,涉及产品推介、风险投资和行业报告等多个方面。来自Rabo Bank的Gorjan Nikolik在会上对亚洲渔业产业进行了分析,Gorjan Nikolik是食品和农业企业的资深产业分析师,一直专注于全球海产品的分析。他在报告中提出了一种新的三角信贷模型,据说将有助于缓解某些水产养殖者在资金周转方面的问题。
此外,来自通威股份的技术总监张璐对水产饲料行业2014年的发展状况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指出,在今年上半年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好好反思:如何改变靠天吃饭的养殖现状、如何激发老牌企业的活力,同时还要向行业中的优秀企业学习。
Charles Bai:用饲料添加剂替代抗生素Charles Bai,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兽医院的营养生理化学博士,韩国釜庆国立大学FFNRC的负责人。2003年8月曾担任“愿景21韩国水产论坛”的主席,2008年担任世界养殖协会会长。
FAM:在很多水产养殖区,养殖者只是单纯的追求水产品的产量,而忽略了鱼虾的健康。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Charles Bai:在亚洲大多数国家,养殖户还是只追求产量,不关注鱼虾健康。养殖中最主要的威胁就是疾病,中国每年因疾病引起的损失达40亿美金,泰国50亿美金,印度176亿美金。疾病的爆发与水环境、病原菌和鱼体体质等三方面相关,不健康或亚健康的鱼虾不仅对养户造成损失,对消费者的健康也是不利的。
据我了解,越南100%的巴沙鱼养殖场都在使用抗生素,虽然也是出口鱼,但是养殖者平常都用药,只在出口前一定时间里停药,但这还是存在问题,因为长期用药产生了耐药菌,所以越南也在思考怎样改变这种状况。
在韩国,大家倾向于吃活鱼,这要求水产品在水族箱里要存活一定的时间,而且韩国政府也会定期抽检一些水产品,所以种种因素导致了养殖户越来越重视鱼虾的健康养殖。
FAM:韩国水产养殖中抗生素及添加剂使用的监管情况如何?
Charles Bai:韩国政府规定,从2018年7月开始动物饲料中全面禁用抗生素,这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去寻找饲料添加剂等替代品。我从事抗生素替代方面的研究已经有15年了,关注较多的是免疫增强剂如β-葡聚糖、诺伟司的有机酸产品、益生菌和多矿物质黄土素等,尤其是黄土素,我们经过试验证明它可以显著增加抗病力,与四环素的效果类似甚至更好,会尽快将其应用于鳗鱼等的养殖中。
FAM:韩国养殖户在选择饲料时主要关注什么?政府在饲料安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Charles Bai:我们国家养殖户的受教育水平都不高,选择饲料时基本上只关注鱼粉含量,而且韩国目前很少应用鱼粉替代技术,鲆鲽类的养殖中鱼粉含量可以达到50%,且用的是湿饵料,也就是冰鲜加上各种原料粉末搅拌后喂鱼,对环境保护非常不利。因此,对我们研究者而言,亟需做的一件事就是教育养殖户正确选择和使用饲料,要引导他们关注投入产出比,而不仅仅是鱼粉含量。
目前韩国政府也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从2016年开始,鲆鲽类的主养区像济州岛,将严禁使用湿饵料,这在韩国水产养殖中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同时,在饲料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的检测方面,韩国政府监管也相当严格,有专门的委员会在三个层面上进行监管:饲料原料,饲料本身和水产品。进口商和贸易商必须定期出具产品检测报告,如果饲料厂没有资质出具检测报告,就要跟我们这样的实验室合作,所以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做得还算可以。
Andreu Rico:中国水环境保护不容忽视
Andreu Rico,荷兰瓦赫宁大学和研究中心下属Alterra的研究员,擅长于生态毒理学和化学物质的环境风险评估,博士期间研究了亚洲使用水产用化学物质给环境带来的风险,特别关注中国、越南、孟加拉国和泰国。
FAM:您怎么看待中国目前的水产养殖业?
Andreu Rico:我之前为了做研究调查曾来过中国,包括广东、上海和海南,我觉得虽然中国发展很快,但是应该更加关注环境问题,因为中国有很多高密度养殖,未来可能就没有干净的水可以用了,都被污染了,政府应该关注一下水环境保护的问题。
FAM:您怎么看待虾养殖中日益严重的病害问题?
Andreu Rico:我认为虾病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水的问题,因为你不断地发病,不断地用药,又不断地排出去。如果在同一个区域有的养殖场很规范,但是隔壁的养殖场滥用药物,实际上管理得好的养殖场也就没法达到好的养殖效果了。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这是一个系统的全局性问题。我认为养殖场应尽量减少换水,循环水养殖可能是一个途径。政府必须要建立一个窥管体系,对于养殖废水的排放等问题都要监管到位。作为学者,要给政府提供意见和技术上的支持, 最后也要把养殖户教育好、管理好, 用统一的标准去管理。
FAM:在您关注的亚洲国家中,水体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情况是怎样的?
Andreu Rico:在泰国、中国、越南和孟加拉国,养虾行业基本上都使用微生物制剂,益生菌使用较多。高密度养殖必须要考虑产品质量,像泰国和越南以出口为导向的国家,必须考虑食品安全,避免出现药物残留等问题,用益生菌是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比较来看,泰国在调水产品上面做得比较好,其次是中国,然后是越南。中国在益生菌的使用问题上需要完善的是产品标识,很多时候产品里面的成分和菌种等都没有写明,标识混乱。这对养殖户可能意义不大,但是对研究者来说,通过标识我们可以知道他们用了什么,政府也可以加强监管,这是很有必要的。
FAM:我们知道,您的科研团队在分析了1600个养殖场的数据后提出了针对水产品、水生态系统、消费者、贸易过程等四个方面的风险评估模型,并提供免费的软件下载,请问该风险评估模型在中国可能的价值有哪些?
Andreu Rico:做这个模型的初衷是为了保护欧洲的消费者,给欧洲的相关机构使用。
作为研究者来说,我们当然希望这个模型得到更多、更好的应用,我们一直抱着很开放的态度,希望可以跟中国政府合作,共同应用这个评估系统去做一些事情。我们很希望有机会能和中国官方人员接触,包括药品监管的、环保方面的,我们会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和建议,完善相关的法规,寻找合作项目。
Simon Davies:中国养殖者也应关注鱼类福利
Simon Davies,普利茅斯大学生物科学院水产养殖营养研究方向的领军人物,他是国际公认的养殖鱼类营养学专家,担任《International Aqua Feed》杂志的主编,在很多鱼类营养和健康相关的科学期刊担任编辑。
FAM:英国在水产营养方面的研究热点有哪些?
Simon Davies:首先,我们一直都在研究鱼粉和鱼油的替代问题。我们评估过市场上存在的各种替代物。我们也在研究减少鱼油使用的问题,因为三文鱼的养殖很依赖鱼油。研究中我们发现肉食性鱼类的饲料中若植物性蛋白过多则会造成肠炎等问题,我们也在探究其机制。
其次,我们也正在为改善鱼类健康、关注动物福利而努力。中国的水产养殖也处在转型换代期,要关注水产品的品质和鱼的健康,健康安全的水产品也意味着更好吃的水产品。在英国,动物饲料里绝不添加抗生素,动物发病时也是严格按规定使用抗生素。
我们也在关注替代抗生素的饲料添加剂产品,包括益生元和益生素等,做了多种产品在各养殖品种上的效果评估。我们用最先进的研究手段,比如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来研究益生菌的作用机制。我们的科研基金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各大企业的赞助,企业正在把做的比较成熟的结论(比如三文鱼、虹鳟、海鲈和鲷类等的研究结果)应用于其他品种。
另外,非病原性的疾病也是我们持续关注的问题,比如三文鱼的骨骼畸形。在如今养殖密度越来越大的条件下,鱼类容易产生应激,造成体内VC 和氨基酸的缺乏等,我们也在研究如何添加这些物质来改善环境胁迫下的鱼体状态。在微营养方面的研究方面,我们尝试过在养殖收获前饲喂不饱和脂肪酸,这样可以使出售的水产品营养价值更高。
FAM:对于中国目前存在的无鳞鱼体色异常的问题,比如报告中提到的黄骨“香蕉鱼”,您怎么看?
Simon Davies:我不太理解黄颡鱼的这种变色问题,不过,在我们国家的三文鱼养殖中也存在色素的使用问题。饲喂人工饲料确实会对三文鱼的肉色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也做过一些工作,前期由国内两家较大的供应商提供安全的人工色素,但是消费者不能接受,他们觉得不安全,所以供应商只能去寻找天然色素,酵母和藻类等各种来源的色素都做了尝试。目前三文鱼养殖从一公斤左右开始使用色素,包括天然色素和人工色素两类。
FAM:您怎么看待中国的水产养殖业?
Simon Davies:我认为中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还是很好的,地方组织和中央政府要共同发展这个行业。对于年轻人来说,研究水产养殖和水产营养的成长空间很大,这个行业非常需要人,还有很多课题要做,人才培养可以分层次:中专或大专生可以注重养殖操作的培养,做养殖场的技术员;本科生、研究生等可以做基础科研,总之,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业。
文/本刊撰稿人 杨明 图/罗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