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村里没水喝
- 来源:方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水磨村,水荒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01 07:48
以前从未想象过,在北京这偌大而繁华的城市,竟然会有地方“没水喝”。而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水荒的地方名叫水磨社区,距离清华大学西门不过两百米,从前还是个以水推磨、为皇家园林圆明园磨面粉的村子。直到八月初有媒体报道了水磨社区的严重水荒,外界才在惊愕之余将探寻的目光放在了这个面积不大却居住着上万人的城中村上。
在清华西门附近一打听,我很容易地找到了水磨社区。尽管那天是工作日,社区里仍旧熙熙攘攘,沿街叫卖的摊贩、挎菜篮的阿姨、骑自行车的大爷,无一不让人想起小城镇里热闹的集市。再往深了走,却发现有不少人拎着大水桶进进出出。
原来,自从7月底水磨社区的自来水断了以后,居民们便依靠用水桶去外边打水来生活,离得最近的清华大学和社区旁边加油站的公共厕所就变成了居民们的重点取水地。但几周以后,学校和加油站不堪其扰,于是采取了限制进入和关闭厕所的措施,使得居民们一度又无处取水。
水磨社区随处可见的打井电话、架设水管道便是居民们最无言的挣扎。现在水磨中街和东街的小道上几乎每隔10米左右就有一口水井,整个社区粗略估计也有40多口井了。然而,在北京私自打水井是违法的,社区附近的管理部门也曾经来查封过这些水井,但效果不大,新的水井仍旧如雨后春笋。为了防止被查封,也担心自家井水被别人偷用,居民们在井的外部还用水泥厚厚地砌住,只从里面伸出一条黑色管子直接通到家里。地下打上来的井水看似清澈,但水质怎么样没人知道,这种水居民一般用来洗衣服、洗菜,却没人敢喝。
部分居民通过打水井解决生活用水,但更多的居民还处在无水可用的状态,他们一步步从煎熬到忍耐,再从忍耐到习惯。水磨社区有不少老居民,打出生就在这了,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水荒。有一位年近70的老大爷告诉我,自己因为年纪大了用水也少,趁着几天前水管里微弱的水流接点水,一桶也能用好几天,如果实在没水就不用了。
然而,居民们的忍耐和习惯背后似乎是一个无解的死结。
水磨社区一直是由清华大学负责供水,由于近年来社区人口暴增,用水量也越来越多,而供水管道还是当年铺设的细管道,清华的供水量已经远远跟不上小区需求的猛增,因而导致水荒。但整个社区建筑复杂、人员繁多,更换管道难上加难,现在连清华大学和政府部门也无法给出解决办法,居民们只能在一点点企盼中“好死不如赖活着”。
文|刘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