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管

  大连市智慧化城市管理体系(智慧城管)建设是市政府下达的2014年度市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作为智慧城管的具体建设和实施部门,我局把智慧城管体系建设作为今年全局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目前,我局正科学安排,扎实工作,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力争年底完成建设任务。

  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为目标,按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立足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创新,切实发挥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现有城市管理资源,建立起政府监督指挥、部门各司其职、公众广泛参与的城市管理联动机制,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实施原则

  城市管理工作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和公众利益,关系城市可持续发展。实施智慧城管建设,及时发现和处理城市管理问题,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维护群众利益、密切联系群众,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实施智慧城管建设,搭建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对于改善城市管理手段,发挥政府管理与服务效能,全面提升城市及社会运行效率,为建设美丽文明大连创造良好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为出发点,以城市管理问题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智慧城管建设的适用性、拓展性、兼容性,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发展。

  ——坚持监管分离、分工负责的原则。按照创新机制、理顺体制、明确职责的原则,优化城市管理手段,再造城市管理新流程,建立监管分开、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

  ——坚持资源共享、提升效能的原则。按照勤俭办事的原则,整合现有各类信息化资源,强化统筹协调、各方协作的工作机制和互动机制,实现设备、信息系统的共建共享。积极采用先进实用的技术模式,合理配置系统资源,建立稳定可信的运行维护模式,提升智慧城管的建设运行效能。

  ——坚持注重实效、开拓创新的原则。要按照城市管理工作需要,注重实效,开拓创新,既要学习已有的成功经验,又要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形成有大连特色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通过智慧城管建设切实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

  ——坚持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原则。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将市长公开电话和12319服务热线与智慧城管有机结合,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智慧城管考核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行政效能监察体系,强化政府监督,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基本模式

  智慧城管的基本模式,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按照街道、社区行政区域划分若干网格状单元。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和事件进行分类管理,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单元网格上,实现城市管理内容数字化。由城市管理监督员使用“城管通”终端在划分的区域内巡查,实施全时段监控,将城市管理的现场信息快速采集和报送。由智慧城管监督指挥机构对部件和事件问题分拨到参与城市管理的部门和责任主体进行快速处置。同时建设可供市民参与的新型开放平台,增加面向公众的街景地图网站,网站提供市民报案免费下载的客户端软件,可让市民在街景地图上标注城市问题位置,将城市问题信息上报到网站上,而市民拍摄的报案图片可与街景地图提供的历史图片进行对比取证,从而实现城市问题的快速处置。建立智慧城管综合评价系统,对城市管理部门和责任主体的工作过程和绩效进行评价。通过问题的主动发现机制、责任明确的处置机制和长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实现科学高效、精细严格、全时段、全覆盖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实施范围

  (一)地域范围

  本期覆盖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和高新园区建成区范围。待条件成熟后,逐渐向周边区县拓展。

  (二)对象范围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象范围主要包括六大类事件和七大类部件。

  1.六大类事件,包括市容环境类、宣传广告类、施工管理类、突发事件类、街面秩序类以及城市防台防汛、冬季除雪等本地扩展事件类等内容。

  2.七大类部件,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其它设施类以及本地扩展部件类等内容。

  建设目标

  本次大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目标为:全面实施网格化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面向城市管理和公众服务,以人为本,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积极参与城市管理,打造责任明确、全民参与、社会监督、智慧管理、服务市民的大连市智慧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力争在2015年前初步建成全市高效统一的“一个海量数据库、一个综合管理平台,一个协同工作机制、一套支撑保障体系、一支管理应用队伍”的智慧化城市管理与运行体系。

  创建智慧城管时空云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城市管理信息的存储、共享、交换与服务,打造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新模式,最终实现城市综合管理(大城管)的目标。

  建设智慧端全民城管应用系统通过全民城管移动终端、网站、热线电话、短信、微博、微信等多种手段,建立方便、快捷、精准、有效的城管案件上报通道;实现城管问题的快速受理和自动派遣,明确责任单位迅速解决城管问题;实现城管问题从报案、受理、处置和评价的全过程公开,充分依靠群众的力量提高城市管理问题处置的质量与效率;现城市管理部件数据的便捷更新和实时维护,确保城管数据的实用和鲜活;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快速应急与指挥决策;实现对区域、部门、岗位的科学考评和奖惩;实现城管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为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为广大市民提供基于实景地图的各项生活信息服务,方便市民以主人翁的视角参与城市的管理,并享受智慧化城管理带来的便利服务;

  建立标准统一的城管数据采集、更新、管理、服务和维护机制;报案、核实、受理、派遣、处置、评价等城管问题的闭环流程;建立面向城管部门、责任单位考评和奖惩机制;建立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奖励机制。

  大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内容

  智慧化城市管理和运行体系,即智慧化城市管理和运行体系的信息及平台建设,包括与之相配套的保障体系、人才队伍、运行机制。

  大连市智慧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体制机制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数据建设、运行环境建设以及培训等。

  (一)体制机制建设

  机制体制建设是整个项目建设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只有机制体制设计合理,形成强有力的管理体制机制,才能更好地推进城市信息化进程,也能从根本上保障智慧化城市管理的有效推行,包括:智慧化城市综合管理组织机构的建设、智慧化城市综合管理流程建设、评价考核体系的建设、人员招聘及管理制度、指挥处置手册等,并设计出符合全民城管格局的考评体系。

  1.设计“一级监督,两级指挥”管理模式

  2.设计“政府与市民积极互动”、“管理与服务相得益彰”的全民城管新模式;

  3.设计“云-端”互动的智慧城管技术机构;

  4.建立城市管理组织机构(市区两级机构、监督中心、指挥中心、监督考评员队伍);

  5.建立报案、核实、受理、派遣、处置、评价等城管问题的闭环流程;

  6.综合评价体系;

  7.城市管理指挥手册。

  8.建立面向城管部门、责任单位考评和奖惩机制;建立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奖励机制。

  (二)智慧城管云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智慧城管云共享服务平台是整个项目的核心技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处理分析与挖掘、构建管理与服务兼并的智慧城管的核心支撑平台。通过云计算技术,采用统一的云平台对硬件资源、数据资源、服务资源进行管理。实现大城管所及的各个部门的信息资源与公共业务资源整合、共享与交互。建设按需定制、动态高效、灵活扩展、全面管理、稳定可靠的新一代云共享服务平台。

  (三)应用系统建设

  应用系统是指支撑智慧化城市综合管理运行所用到的应用系统。应用系统建设主要包括满足标准智慧城管的基础模块和结合大连市实际情况建设的拓展模块。同时通过全民城管移动终端、网站、热线电话、短信、微博、微信等多种手段,建立方便、快捷、精准、有效的城管案件上报通道。实现城管问题的快速受理和自动派遣,明确责任单位迅速解决城管问题;实现城管问题从报案、受理、处置和评价的全过程公开,充分依靠群众的力量提高城市管理问题处置的质量与效率;实现城市管理部件数据的便捷更新和实时维护,确保城管数据的实用和准确;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快速应急与指挥决策;实现对区域、部门、岗位的科学考评和奖惩;实现城管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为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提供辅助决策依据;包括基于共有云的市民监督与服务系统和基于私有云的应用系统:数据无线采集、呼叫中心受理、协同工作、地理编码、大屏幕监督指挥、综合评价、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和数据交换、城市部件在线更新、视频监控、GPS监控指挥、移动督办、业务短信、数据挖掘、车载GPS指挥调度、环卫管理等。

  (四)数据建设

  大连市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建设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库数据。包括:

  1.基础地形图数据(市规划局提供)

  2.正射影像图数据

  3.地理编码数据

  4.单元网格数据

  5.部件数据

  6.城市实景数据

  7.建立标准统一的城管数据采集、更新、管理、服务和维护机制;

  8.为广大市民提供基于实景地图的各项生活信息服务,方便市民以主人翁的视角参与城市的管理,并享受智慧化城管理带来的便利服务;

  (五)运行环境建设

  运行环境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需要的软硬件、网络环境和办公环境,包括:

  1.连接城市监督指挥中心和专业部门的有线网络;(市政府电子政务技术服务中心提供)

  2.连接手机终端、车载终端及管理平台的无线网络;

  3.满足应用系统运行需要的软硬件环境:服务器、存储设备、软件平台等;(中心机房、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安全设备市政府电子政务技术服务中心提供)

  4.呼叫中心

  5.场地建设,包括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场地和机房场地等。

  6.大屏幕系统

  工程进展

  自今年3月份正式启动智慧城管系统建设工作以来,我局按照2月24日亚东市长办公会议和市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智慧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紧紧围绕2014年底初步建立智慧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总体目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落实了筹备人员的岗位目标责任制,争分夺秒、全力推进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组建了工作班子。启动智慧城管建设项目以后,我局迅速在系统内抽调了5名熟悉相关业务,具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同志,按照建设工作需要,通过实地考察和在实践中边学边干,全面推进智慧城管建设任务。与此同时,我们还以领导小组的名义,督促各区和市各有关部门建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联络人制度,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体系建设相关工作,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

  (二)分解了建设任务。为推动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积极筹备并召开了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动员会议。以市政府名义下发《大连市智慧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对系统建设工作尤其是对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落实了各区及市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具体建设任务。

  (三)组织了建设内容的招标。智慧化城市管理体系建设项目是一项科技含量高、资金投入大、涉及部门多的系统工程。因此按照招标程序规范运作是保证项目又快又好向前推进的关键举措。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前期对市政府公共资源建设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根据我市实际及未来管理需求,明确建设方式。目前完成监理招标,正在实施方案、数据普查招标。

  (四)提出了机构设置建议方案。广泛吸取其他城市组织架构设置的经验和做法。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并提出了我市智慧化城市管理机构设置的建议方案。

  (五)落实了办公场地。按照市政府批示,根据智慧城管场地的实际需求,我局正在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沟通协调相关事宜。

  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建议

  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力争在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并进行试运行,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紧完成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尽快开展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监理、方案设计招标,正在进行数据普查招标,拟定6月底完成项目前期工作,7月份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二)开展网格划分、城市管理事、部件确权和处置标准制定工作。部件确权是智慧城管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中心环节,这项工作涉及范围较广,涉及部门也较多,许多工作需要各部门协调沟通。各区、相关部门和管理单位要大力支持和配合,确保数据普查任务能够保质保量完成。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