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 一代怪杰,笑傲江湖

  • 来源:电视指南
  • 关键字:笑傲江湖,青蛇,倩女幽魂
  • 发布时间:2014-11-26 15:20

  如果说徐克是香港武侠电影界的领军人物,想必不会有人反对。他的资历摆在那里,他的作品摆在那里,30年了,所有港产的经典功夫影片都绕不开他的名字。

  一千多年前的大唐,一派文化鼎盛的雍容气象。你可记得在“诗仙”“诗圣”之后还有一个惊才绝艳的李贺。因为他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而被人称为诗人中的“鬼才”。一千多年后的香港影坛,也出现了这样一位有着让世人惊艳的才情,同时又让人捉摸不透的“鬼才”电影人,他就是徐克。

  如果说徐克是香港武侠电影界的领军人物,想必不会有人反对。他的资历摆在那里,他的作品摆在那里,30年了,所有港产的经典功夫影片都绕不开他的名字。前些年的《倩女幽魂》《笑傲江湖》《青蛇》《新龙门客栈》也好,近几年的《狄仁杰》《深海寻人》《龙门飞甲》也好,徐克的每一次出手都会引发影迷的追捧。

  如果说王家卫以哲学家的姿态,缔造了一个迷离幽深的光影世界,让都市里的男男女女陷落迷雾而不能自拔;那么徐克就是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通过不断的尝试、创新,构建了一个另类的江湖,让刀光剑影、斧钺钩叉多了一丝江湖儿女的铁血柔情。

  有人说,“徐克创造了香港武侠电影的巅峰”,这句话或许是他的铁杆粉丝溢美之词。但有一个事实毋庸置疑——徐克这30年的电影之路一直都在不断地求变、求新,一直在以先行者的姿态引领着香港电影发展的新潮流。

  徐克是一个矛盾体。他的作品的意蕴,既有东方传统的悠远意境,又有西方特有的干净利落;故事的构思既有羚羊挂角、天马行空的不羁想象,又有理性、冷静的层层推断。让观众“惊为天人”的绝世美女林青霞扮成不男不女的东方不败;让充满大家闺秀气质的张曼玉化身为媚骚入骨的金镶玉;让被人称作“最美花瓶”的李嘉欣扮假小子,流露出难得的娇憨可爱……成功实现了这样的想法的人除了徐克,不会再有第二个人。

  他从来不拍四平八稳的正剧,却往往能在偏险怪奇中走出一条大道,让很多部原本“非主流”的故事变成多年之后还被人津津乐道的经典之作。熟悉徐克的观众基本上都能不看片头就能猜到这是徐克的作品。他的个人色彩太浓郁了,以至于影片中无论他是做导演、编剧还是监制,你都能找到他的影子。

  炯炯的目光、斑驳的银发、稍显凌乱的羊咩须,这就是徐克的经典形象。很难相信,在他如此瘦削的身体里会有无穷的精力。在所有人经过长时间的拍摄而变得无精打采时,只有“老爷”还能神采依旧、威严依旧。细数徐克30年来走过的光影之路,不难发现,他的众多作品中,武侠电影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尽管他也曾经尝试过时装片和喜剧片,但最让观众喜欢的、最能代表徐克风格的还是那些唯美、浪漫、奇诡的武侠动作片。

  在他之前,在他之后,都不乏武侠题材的电影。但说到情节设置、人物刻画、动作表现,只有徐克才能这样匪夷所思,只有徐克才会时时给人全新的视觉冲击。如果没有对武侠痴迷到骨髓,他会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选择武侠题材吗?我们还是听听他自己是如何讲述自己的狭义人生。

  现在做的就是最想做的

  我小时候有两个爱好,一是看武侠小说,还有一个爱好是画画。没想到长大后这两个爱好都成为我事业上的助力。记忆中的武侠印象对我拍电影有很大的启发,绘画则落实到了具体工作上,每当拍电影的分镜头、特技等,都是自己出的画稿给别人,让专业人士照着我画的样子来制作。

  很多人都不知道我还导演过动画片,而且里面有一部分动画形象就是我自己画的。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动画电影《白雪公主》在戏院里面上映。我的同学们都去看了,我就找妈妈去,告诉她我特别想去看一下动画电影是怎么回事。妈妈就带我去了,刚到戏院的大堂就带着我返回来了。”

  回到家,她气呼呼地教训我:“这种电影怎么看,你看公主穿得那么暴露,那么低胸,还接吻,小孩子不应该看那种电影。”这样我就没有看成《白雪公主》,后来到了大学,离开妈妈身边,我才敢去看。

  我很喜欢看到银幕上出现能动的图画,觉得动画是一项很神奇的发明。我当时有个愿望,就是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变成动画里的人物就好了。我有一幅珍藏的画,是我13岁的时候《孙子兵法》里面的故事,孙子和他的师兄拜鬼谷子为师的画面。

  让现实变成动画的梦想没有实现,但是我到美国念书却成全了我后来的电影之梦。回到香港以后,我以为需要等上很长的时间才能实现自己的电影人之梦,但是没想到上天很快就给了我一个机会,我被著名的独立制作人吴思远先生指定拍摄一部古装剧《蝶变》。

  从导演第一部电影《蝶变》到现在,我没有数过自己到底拍了多少部影片。我知道金庸大侠在封笔之后,将自己的14部小说做成了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其中每一个字代表一本书的名字。

  后来听说也有高人把我拍过的电影做成了一首打油诗:“夜色险、宴席香、倩子蛇针寺起网,蜀地中、黑道上、人鬼仙妖雷打梁,风流门、歌传堂、英雄魂警令侠道,笑东风、花满城、青火龙蝶我最王。”很感谢这位热心的观众,能用这样别具一格的方式来总结我拍过的电影,可惜的是这首诗可能是前几年写的,没有包括我最近几年的作品。

  叫我“徐不睡”

  我这个人,一有什么想法就会马上付诸行动,所以在旁人眼里,我是有点“怪”、有点“疯狂”的。

  2008年,我拍了一部与平时风格不大一样的作品,叫《深海寻人》。拍这部电影的初衷是因为很多年以前,我看过一部关于海底的纪录片,当时就被震撼了。我没想到,那么深的海底会有一座庞大的古城。我就想,这座城堡里面一定发生过很多故事吧,如果我能把发生在深海的故事拍成电影会是什么样子呢?在看这部纪录片之前,我对潜水不感兴趣,但自从我构思了这个关于深海的故事之后,我就非常渴望潜到海底去亲眼看一看,摸一摸。

  在水下拍电影的难度很大,很多人都劝我不要亲自下水,用特技或者海洋馆拍一拍也就行了。但是,我就是执意要到现场去拍,我要那种真实感。演员们也都被我赶下海,我不让他们用替身,就是要那种真人来演的感觉,跟我拍这部片子的演员都吃了不少苦头。

  因为自己的一个想法,就折腾那么多钱、那么多人来拍摄一部有可能票房失败的新题材的电影,人家觉得我是个“疯狂的导演”,这一点都不奇怪。有时候,我会一年之内拍6部电影,但也有些时候,一部电影我都要酝酿四五年。

  跟我拍过戏的演员们给我取了一个外号叫“徐不睡”,意思是我只要到了片场就精神抖擞,可以24小时连轴转,可以不用睡觉。拍戏是我毕生最大的爱好,所以只要在片场,我总是精力十足。

  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为什么经常戴着一副墨镜,其中的一个好处就是坐着睡觉的时候他们看不出来,以为我还醒着。或者我明明是醒着的,但可以装作睡着了,这样就可以听到很多醒着的时候听不到的真话。

  新瓶装旧酒

  我当监制的几部戏都是翻拍作品,《英雄本色》、《倩女幽魂》都是改编的,所以,我太太施南生说我有一种本事就是“新瓶装旧酒”。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就说过,我想把自己童年时很喜欢看的电影都收集起来,存到我的档案里面。在收集的过程中,我发觉很多老电影,即使拿到现在看也不会觉得过时。可是这些电影已经不再发行了,不是那么容易看到了。我觉得很可惜,就很想把自己对那些电影的感悟,在银幕上再现。

  比如,我拍过的《倩女幽魂》、《黄飞鸿》以及《龙门客栈》等都是前人拍过的题材。我很喜欢这些故事,就想把它们一一翻拍。我拍的时候,虽然还是沿用了故事本来的名字,但是在内容尤其是风格上都做了比较大的改动。

  邵氏出品的《倩女幽魂》以前就很红,当时李翰祥为这部电影花尽了心思,服装、道具都是精益求精,还带着《倩女幽魂》参加过法国的“坎城影展”。所以朋友们听说我要翻拍的时候都说我疯了,不过看到王祖贤和张国荣深情演绎出的人鬼情未了,大家也认可了。

  “新瓶装旧酒”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会引发观众对“旧酒”的怀念,一高兴就把早期的版本翻出来对比着看,让我和原来的导演同时被人记得,也算是一举两得了。

  很多人都知道“监制”是电影行业的一个工种,在片头或片尾的字幕上每次都会有“监制”两个字出现,但是很少有人能说出监制具体是负责什么工作的。在大家的印象中,导演、音乐、化妆、道具等职务都是很具体和清晰的,但是对监制的认识就比较模糊。

  监制其实是一部电影拍摄时的核心角色,他负责电影的日常运作与策划。大家不要把监制与制片人弄混了,制片人是投资人,也叫出品人,他们不管具体拍摄。但是监制要管,需要清楚地知道具体的拍摄计划,对什么时候开机、什么时候杀青、拍摄进度如何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另外,监制还要负责摄制组的支出总预算和后勤保障工作,他要代替投资人来监督导演的工作,还要帮助导演向投资人申请必要的资金。对导演来说,有一个人在时刻监视自己的工作,是一件很不爽的事情,所以监制和导演之间有一点分歧很正常。

  很多人做监制做久了,会变成我前面提到的那种老是给导演那种压力的角色。他会让导演不舒服,觉得好像后面有一个人监视他,有一双眼睛看着他,常常挑他一些毛病。具体到我自己做监制时,可能会有些不一样。我不喜欢给导演压力,相反我希望能帮导演创造一个更好的拍摄条件,让导演能心无旁骛、更专心地拍电影。

  比如,吴宇森导演拍摄《英雄本色》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就是监制。我就需要帮他一起找投资方、找演员、写剧本、找发行人,除此之外,我还要尽量帮助导演树立信心,以便他能更好地发挥。所以,有人把监制看做一个联络官的角色也未尝不可。

  我觉得,监制其实完全可以让导演很舒服,把导演想做的事情发挥出来。甚至有时候,我觉得这部分工作才是自己的强项。比如,程小东拍《倩女幽魂》的时候,当时他很怕拍爱情题材。因为他曾经拍过一些爱情题材的故事,可是效果没有预想中好,使他对爱情题材有点质疑。当时,我就鼓励他,让他尽力把《倩女幽魂》中爱情的比重放大。后来,在戏里面出现很多很感人的场面,观众也都认可了程小东的这种感染力和他的这种浪漫。

  具体到画面处理上,那是导演分内的事情,我作为监制就不会插手太多。但是我会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供他参考。比如,导演有时候会受到某种条件的限制,对事物的看法会有一些偏差。就像拳手打拳一样,他习惯了左手打拳,未必知道原来他右拳也很强。而我就可以告诉他,“你出多点右拳,右拳很有力的”。

  与黄霑的光辉岁月

  大家都知道已经辞世的黄霑大师是我的至交好友,我们合作了很多年,一同经历过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我们两个第一次合作是《上海之夜》。之前我偶尔听到他写的歌,很是喜欢,就主动打电话给他,说:“黄先生,我们可不可以合作?你能为我的电影写一首主题曲吗?”

  他很认真,一下子写了四首给我。关于这件事情,还有一个小故事。当时是凌晨两点多钟,黄霑突然给我打电话,要我过去选曲。我一听,这家伙不止写了一首歌啊,还有可选?我就去了。到了凌晨4点左右,我们定下了《晚风》作为电影的主题曲。我说词曲出来了,如果有一架钢琴试试音就好了。他点头称是,就打电话给戴乐民,想让他过来弹钢琴。可是戴乐民还在录音,出不来,我们俩就驾车到他家去。弹琴到了6点钟,我们就想再找一个人来演唱,就给电影的女主角叶倩文打电话,让她来试唱。叶倩文当时刚收工,正想好好睡一觉呢,结果被我们叫了起来。结果这首歌就是这样不可思议地出炉了。

  后来,我和黄霑一直合作,他为我的很多电影都做了配乐。我们两个在一起时,我总是欺负他。有时候,晚上一起喝酒,他把写好的歌给我看,我就说“很好很好”。等到第二天酒醒了,我就会跑到他的家里对他说“我昨天醉酒的话不算数,那首歌还是再推敲推敲比较好”。所以,很多大家喜欢的主题曲都是在我地不断“蹂躏”之下,他才创作出来的。

  我自己在音乐方面并没有什么造诣,只是喜欢而已,所以在这方面我做得更多的是给黄霑提意见,不断逼着他修改,改到我满意为止。在我眼中,黄霑是一个很狂野很率性而为的人。

  当然,他也很有才华,要不然他也不会和金庸、倪匡、蔡澜并称为“香江四大才子”了。他的狂放体现在随时随地都是真实的自己,从来不表演、不做作。他可以在很高级的餐厅吃饭,然后用蜡烛在餐布上写字,写着写着就把人家桌子烧着了。他还可以买上一瓶很贵的威士忌,走到街角之后,就洒在地上,为了祭奠某一个逝去的朋友。

  大家都很熟悉的《笑傲江湖》的主题曲《沧海一声笑》就是黄霑在我的逼迫之下改了又改才成稿的。写这首歌让他很苦恼,那段时间,他总是问我在忙什么,我就说要拍金庸的小说《笑傲江湖》;他又问我《笑傲江湖》有什么亮点?我说里面有一首歌很特别,小说里面是一首琴谱,只弹不唱的。我想不如我们改编一下,加入歌词唱出来,然后让这首歌在影片中反复出现,应该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就开始写这首歌。一直写了五个版本,我看过之后还是觉得差强人意,就问他可不可以再来一版。最后,大家喝酒聊天说:“真正能够笑傲江湖的能有几人呢?”在这种氛围中,最终的版本《沧海一声笑》定稿了。

  别的导演做电影音乐,会根据不同的题材找不同的音乐人合作,但我比较念旧,我一直就是和黄霑合作,最后到他身体不行,在他家人极力反对之下,我们才终止了合作。

  我经常会被生活中的某一件事情或者电影中的某一个镜头感动,但是听到黄霑去世的消息,我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失控。因为我很早就知道他病了,知道这一天迟早都会来临。之前,我已经经历过梅艳芳、张国荣的离去,施南生也张罗了他们两个人的后事。在梅艳芳、张国荣的事情上,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他们太年轻了,走得也太突然了。黄霑不一样,我们两个共同的经历更多。对于他的去世,我当时还算平静。但是直到他去世很久了,我还是不忍心看他生前的录像、不忍心听他写的歌。他的葬礼我没有参加,我怕听到我们一起合唱过的那首《沧海一声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