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金宝 讲“七小福”

  • 来源:电视指南
  • 关键字:唱戏,七小福,影帝
  • 发布时间:2014-11-26 15:28

  当年我们在荔园唱戏的时候,我师父永远是躲在第二排观众席里偷看,其实就是监督我们是否偷懒,所以我们师兄弟从小就有很好的眼力,每次出场都先观察师父躲在哪里,就像现在拍戏时找镜头一样。我师父喜欢戴一个帽子,当我们发现帽子的时候就精神抖擞,一旦发现帽子没了,就一下了泄了劲儿,一边演一边休息。

  提起洪金宝,熟悉港片的人一定不会陌生。他是20世纪80年代香港影坛的“大哥大”、“杂家小子”,同时也是史上最敏捷的胖子。洪金宝不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动作巨星,而且他还独具慧眼——在演员、动作指导、导演、监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他努力、勤奋、敬业、大度,将传统的道德观和崭新的武术理念融会贯通到影片之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朴实情感。他对香港电影贡献良多,带动了香港功夫喜剧片以及时装动作片的潮流。洪金宝是一个很敬业的人,为了做好动作设计工作,他对咏春拳、空手道、竞技比赛项目(曾观摩录像带学习内地武术比赛套路)等都有深入研究并加以创新,风格自成一体。洪金宝在自己编导的电影中,着意突出群戏,为每个人定造最能发挥的戏份,他为香港影坛挖掘了不少人才。

  在网上搜索洪金宝,跳出来最多的关键词就是“七小福”。或许这个名字太容易让人望文生义,在以讹传讹中早已模糊了它原来的意思。其实,“七小福”原是一出京剧的名字,亦是于占元当年创办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名字虽然取得唬人,但要论规模在香港众多戏校中也只算得中等,而且校舍破败,条件简陋,所幸师傅并未误人子弟,教得认真。学生拜师、学艺、签生死约依足了旧式梨园行的规矩,父母一旦将孩子送入戏校,契约期内便要完全听凭师傅的教导照顾了。好多影迷提起“七小福”便想当然的以为是成龙、洪金宝等大腕,其实“七小福”的成员从不固定,就像“流动的盛宴”。元龙、元楼、元彪、元奎、元华、元武、元泰等都曾是其中翘楚。随着时间流失,许多人逐渐隐退。洪金宝、成龙、元彪、元奎、元华、元德、元彬七人则成为当今香港影坛的扛鼎人物,由此大众眼中的“七小福”便顺理成章地具体到他们七个身上。

  “七小福”除了能演动作戏外,个个是有名的动作指导。香港电影金像奖设立的最佳武术指导奖,“七小福”能占据半壁江山。至于他们为何都能在功夫片领域做到游刃有余,进而成为一代大家,归根到底还是和他们当年做戏曲演员有关。洪金宝为何踏上戏曲这一行当?他和“七小福”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和故事?我们且听洪金宝向我们娓娓道来。

  Q&A

  Q:当初你为什么进了戏曲这一行?

  A:因为小的时候不爱念书,我记得我从小开始就有一个很“好“的习惯,从5岁开始就喜欢逃学。连幼儿园也逃,总之什么都逃。到最后念二年级就没得念了,于是在马路上打架,那时候我住在九龙城宋皇台公园,那些敌人都叫我“小霸王”。当时家里大人都要出去做事,没人管我。有朋友就说这样不行,干脆把洪金宝送到戏剧学院去学戏,让他将来有一技之长也可以混碗饭吃。于是我就去学校看,当时有几个师兄弟在那儿练功,小孩子翻跟头,我觉得很好玩。一个礼拜后我妈就把我带去了,结果一签就是7年,学习6年帮师父一年总共七年。九岁进戏班,16岁毕业。

  Q:在戏班有没有逃课?

  A:当然有。事实上,进戏班一个礼拜后我就后悔了。因为学校的生活太苦了,可是太迟了,合约都跟师父签了。于是我就逃学,逃跑过四次。所以周星驰那个《逃学威龙》应该是找我来演。

  Q:那怎么给揪回来了呢?

  A:有一次逃跑我师父一藤子都没打我,反而元华为了我的逃跑,被师父打了70藤,那藤子是那么粗的,这么长的,打断两根。那时候我们住在七楼,楼梯有个转弯,里面有个空地。我就跟《三毛流浪记》一模一样,背上铺盖卷儿,就躲在学校楼梯底下,席子一铺,我就在那儿躺着。我师弟元华知道我在那儿,每一次吃饭他都偷偷把饭剩下给我吃。

  Q:真仗义。

  A:师父在外面找了我三天,结果被元奎师弟告密,发现我原来躲在学校里。而且元华知情不报,打了70藤,藤子都打断两根,我看了很心疼,所以发誓再也不打元华了。我们应该打元奎,因为他做二五仔,我每一次逃跑都是他告诉师父。而且在这之前,我跟元华每一年的三十晚上一定会打架,打得大家脸上血都出来,起码有三年都是这样。为什么会打架?因为我们在三十晚之前都去唱堂会,到一些罐头厂、糖果厂表演,回来每人都分一包糖,大家就赌扑克牌,赌注就是就一颗糖两颗糖,就为这两颗糖打得鼻青脸肿,每年都打。可是从这件事之后,我发誓,永远不再打元华。

  Q:据说当时的戏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说新来的师弟要被欺。

  A:不是新来的要被欺负,是新来的都给欺负。

  Q:这是戏班啊还是监狱啊?

  A:都不是,是调皮乐园。

  Q:当时谁挨打最多?

  A:其实我在学校挨打是最少的,我们有几个师弟元武、元华那次挨揍比较多。

  Q:听说成龙挨打也挺多的?

  A:他是被众人打,他老喜欢惹人,所以他活该啊。

  Q:大家印象里练武术或者戏剧的小孩子都瘦瘦的,于占元师父跟你签约的时候没有嫌你太胖吗?

  A:那时候我很瘦的,而且我很有天赋,只要你眼睛是睁开的,你就知道洪金宝这个小孩子什么天赋都有。而且我小时候是一个俊男。你如果有机会看到我小时候的相片,一定会流口水。

  Q:上世纪60年代,于占元师父是不收你们一分一文的钱,就管吃管喝,还教你们唱戏,为的是什么?

  A:所以我师父真的是很伟大的一位老师。他在那个年代刚刚从大陆到香港,没有朋友没有亲戚,就开始收徒弟。那时候大概我们六七位师兄弟,练功厅也当卧室,男的睡一边,女的睡一边,我师父就睡我们隔壁,他只不过多一张薄薄的床垫。两三年以后,我们开始学了点皮毛,可以出去赚钱了。赚钱后,我们换了一个大房子当学校,我师父这也才买了他在香港的底一张床。值得一说的是,我们学校里面差不多有六十几个师兄弟,我们师父没向师兄弟收过一毛钱。你想想看,这么多学生他每天要面对,像我小时候那么讨厌、那么顽皮的一帮小孩子,他都一视同仁。虽然他很严厉,但我现在想起来就觉得师父当时完全正确。

  Q:您对待自己的孩子洪天明、洪天照,也是师父这一套吗?

  A:他们八九岁去了加拿大,因为我在香港拍戏,很久才回去一次。每次回去我都代替妈妈教导他们,也会用藤条教训他们。可是我不会连续打,因为第一下痛的时候你第二下紧接着打过来,痛就会连成一片,没有任何递进,打两下等于打一下。你得等一会儿,再打第二下,第三下,这样才是结结实实的打三藤。他们大了以后,我发觉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去管教这些孩子,孩子大了,他们现的生活你一点都不了解,你仅知道他调皮、顽劣,却没有深入了解过他们生活的困境,所以就该换一种教育方式了。

  Q:你用童年生活做素材拍了一部《七小福》,这部电影让你拿到了金像奖影帝奖杯。

  A:所以应该找我拍多一点的文艺片,我应该拿很多金像奖。当年放映《七小福》的时候,师父看得老泪纵横。他问我当初有那么凶吗?我心想您本来比这还狠。2009年11月中国戏剧研究学院50周年的时候,我们师兄弟想做一个活动纪念师父,大家师兄弟也难得有一个机会在一起。之后我们准备拍一个《七小福》的续集。这个剧本其实十几年前已经有了,故事就是说我师父怎么带着一帮徒弟去了美国闯荡。差不多是真实故事,当然中间我们会改编一小部分。

  Q:于师父在你们面前真的很可怕吗?

  A:当然,怕到发抖!我说一件事儿你就会明白我怕到什么程度,当年我们在荔园唱戏的时候,我师父永远是躲在第二排观众席里偷看,其实就是监督我们是否偷懒,所以我们师兄弟从小就有很好的眼力,每次出场都先观察师父躲在哪里,就像现在拍戏时找镜头一样。我师父喜欢戴一个帽子,当我们发现帽子的时候就精神抖擞,一旦发现帽子没了,就一下了泄了劲儿,一边演一边休息。

  Q:事实证明于师父这种管理非常成功,至少现在你们师兄弟都是大腕。

  A:这都是现在的事儿了,当年我们戏班就已经很成功了。我师父曾经带一半师兄弟差不多20人去台湾唱戏,去挑战当地戏班,那时候台湾也有几个大的戏剧学校,学生都是一两百人,结果这么多人都被我师父带着20个师兄弟给打败了。所以台湾的学生们特别佩服我师父。我就留在香港把关,带了一半的师兄弟在荔园继续唱戏,也是不得了啊。

  Q:您当时唱的是什么行当?

  A:我是生旦净末丑,外带上下手,什么都要熟。我一开始在学校里面是学青衣的,当然一看我现在的样子就知道我不行了。不过当年我的声音太美了。后来我学了一半没有继续学青衣,就改唱小生,杨宗保那样的都是我唱。不过后来变声了,小生也不能演了,可是我在学校里面,除了花旦不能做,青衣不能做,其他的我都能做,只要这个角儿突然间病了,都是洪金宝顶上。有一次我唱了一出戏《春秋配》,虽然这个戏我也会,但是对白我没有注意过。《春秋配》一共才三个人,一个小生一个花旦一个老旦,突有一天那个老旦生病了,只好找我唱,可是我不记得对白,于是我就像现在的周杰伦唱歌一样,嘴在动,声音也有,但是大家听不太清楚,就这样就把这出戏给唱完了。

  Q:居然没被人发现吗?

  A:绝对发现不了,因为我训练过在台上蒙混过关。师父教我们“不怕你胡练,就怕你不念”,所以我忘词的时候,我的架势要挺拔,嘴里虽然唱不清楚,但是那个味道还在,师父最多骂我嘴里不清不楚,不会打我。

  Q:除了“七小福”,据说当年您还和李小龙交过手?

  A:我们没有交手,我们交脚(大笑)。这个事情三十几年我都没有说清楚,我不想通过这个事情沾光,毕竟我现在在电影圈也有自己的身份,但是我很尊重李小龙。事情发生在哪一年我忘了,只记得当时我在拍罗维导演的戏,我那时候很年轻,已经做武术指导了。李小龙刚从美国回来,来我的剧组探班,我很兴奋见到他,那个时候他已经是我们的偶像,因为有他主演的《青蜂侠》、《盲人追凶》两部电视剧在香港放。当时我说“你的武功很厉害”,我是欣赏、仰慕那种感觉,可能我讲话语气不对。

  Q:他觉得你是挑衅?

  A:他说“我是很厉害,你想怎么样,想不想斗一下”。这种情况下,我只好应战了。大家就面对面摆了一个姿势,我这个腿刚刚一举,他这腿就打到我脸上,当然没有发力就搁在我面前,然后他问“怎么样啊”,我心悦诚服德说“了不起”。他的确快,他真的是可以练到“你不动我不动,你若动我先动”的境界。后来我跟他解释说并非挑衅,完全是善意,幸亏他没有真的踢我,要不然我多冤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