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经销商的未来

  • 来源:水产前沿
  • 关键字:饲料,经销商,未来
  • 发布时间:2015-02-13 09:40

  如今,赊销的盛行、养殖风险的加大,以及饲料企业自身经营对资金的渴望等综合影响,能为企业承担资金风险的经销商无疑渐成“座上宾”,行业现状促使厂商关系重新定位。

  即使经过两年的养殖调整,2014年淡水主要养殖品种行情在上市高峰期时仍不乐观,多数品种徘徊在盈亏点,保本成了大多数养殖户的心理期望。同时,中央推行的“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将以往的消费层次打乱,曾经中高档价位的水产品挤入中低档价位的消费市场,并对原本面向中低档消费市场的水产品形成冲击,造成较大面上的系统性亏损。

  以江苏盐城地区鲫鱼为例,2014年底7两规格鱼塘头价为5.3元/斤,而养殖成本在4.8-5.5元/斤。当地鲫鱼低迷行情从2013年9月持续至2014年5月份,由最低时低于5元/斤的价格回升到6元/斤以上,但随着年底出鱼量的增加,价格再次滑落至成本价。湖北地区2-3斤规格的草鱼塘头价全年维持在4.1-4.3元/斤,养殖成本约为4元/斤,基本没有盈利空间可言。

  养殖盈利能力薄弱甚至亏本,直接导致经销商的滞账、亏账、坏账越来越多,对资金的需求缺口变得难以填补。年末,饲料企业举办的各类经销商年会纷至沓来,“升级”、“帮扶”、“互助”等主题字眼吸睛。

  遥想数年前,直销模式在饲料行业兴起时,经销商群体发出悲鸣,认为经销渠道即将被厂家抛弃。事实而言,只要赊销模式存在,经销商便有存在的价值。过去的饲料产销链条中,因饲料企业的布局不够完善,经销商主要职能是分销物流,但现在其价值体现越来越集中在为饲料企业承担资金风险。

  职能的变化,驱使厂商合作时相互的心态也微妙变化。早期厂商合作,随着饲料企业的扩张、布局的完善,势必会逐渐削弱仅提供分销物流服务的省市县级总代理的价值,所以可以看到,中期的厂商合作是存在矛盾和对立心态的,厂家并不希望经销商做大。如今,赊销的盛行、养殖风险的加大,以及饲料企业自身经营对资金的渴望等综合影响,能为企业承担资金风险的经销商无疑渐成“座上宾”,饲料企业又开始希望经销商能做大做强——应当说,行业现状促使厂商关系不得不重新定位。

  可以预见,在水产养殖仍以缺乏资金的散户为主,且赊销盛行时,经销商群体依旧不用担心被抛弃;唯一需要操心的是,如何帮助养殖户规避养殖风险,也就是解决“养殖成活率”和“卖鱼难”两个问题。这两块,可由经销商通过自己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收鱼服务等来解决,也可进行产业链合作来解决。(唐东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