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猪瘟苗进入决赛倒计时
- 来源:农财宝典畜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三代猪瘟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11 13:17
组织苗(脾淋苗)、原代细胞苗和传代细胞苗正是代表了我国“老、中、青”三代猪瘟弱毒苗。从产品特点、存在问题以及市场释放的信息发现,其实胜负早已有迹可循,三代猪瘟苗已经进入决赛倒计时。未来猪瘟疫苗的竞争,已经走向新工艺、高质量的市场化,提价是必然趋势。
我国是较早开展猪瘟弱毒疫苗研究并取得成功的国家,1954年成功制备猪瘟兔化弱毒株(C株)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毒株,也是国内唯一应用的猪瘟弱毒株。目前我国市场上的猪瘟弱毒苗包括组织苗(脾淋苗)和细胞苗。2008年随着ST传代细胞苗正式获得批文,细胞苗家族又分裂为原代细胞苗和传代细胞苗两大阵营。可以说组织苗(脾淋苗)、原代细胞苗和传代细胞苗正是代表了我国“老、中、青”三代猪瘟弱毒苗。依照一般市场规律,每当有新技术产品诞生,传统产品就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为何猪瘟弱毒苗却呈现出同场竞技、三足鼎立的局面呢?
记者从产品特点、存在问题以及市场释放的信息发现,其实胜负早已有迹可循,“老、中、青”三代猪瘟苗已经进入决赛倒计时。
细胞苗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其实,在我国的猪瘟苗历史上,曾经也淘汰了一些产品。早期的猪瘟灭活苗就因为免疫效果较差,在弱毒苗推广之后就消声灭迹。从1957年开始推广兔化弱毒组织苗,继而采用家兔脾淋组织制苗,到1985年犊牛睾丸细胞苗研制成功之间,曾陆续出现过牛组织苗、猪肾细胞苗等许多尝试,都因为各种缺陷或局限性停止了生产。目前市面上的三种猪瘟弱毒苗,虽然经受住了生产实践的重重考验,但也并非完美,各有优缺点。
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技术服务专家夏伟认为,组织苗(脾淋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产成本高,产量低,采用家兔脾淋组织制苗,每只家兔所制疫苗只可供300头猪免疫,乳兔也只可供1500头猪使用。而且生产用家兔供应较困难,个别猪只注射后会发生过敏反应。所以很多专家也建议这个疫苗一般用在种猪免疫,因为成年猪应激反应要小一些。
而细胞苗的优点是适合工厂化生产,生产过程容易监控,安全性好,不易发生过敏反应。但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仇华吉也曾表示培养细胞用的牛血清可能含有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体,影响疫苗效价,同时BVDV可通过污染疫苗感染猪,引起发病。
在犊牛睾丸原代细胞苗的基础上,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以下简称中监所)联合企业研发了ST传代细胞系苗。中监所研究员宁宜宝认为传代细胞苗具有病毒含量高、批间差异小、稳定性好等特点,每毫升细胞疫苗毒液的毒价能稳定在50到100万个兔体感染量。同时ST细胞系还可以通过建立细胞库进一步控制细胞质量,确保用无外源病原的细胞生产疫苗,有效降低了BVDV的污染风险。
检验标准低是三者的共性
据了解,目前我国生产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无论是脾淋苗还是细胞苗生产用种毒都是兔脾淋毒,而且有严格的代次规定,只是到抗原生产阶段分别采用家兔、犊牛睾丸细胞、ST传代细胞,乳兔等不同易感动物或细胞组织增殖猪瘟病毒抗原而已,从免疫原性上看并无差异,所以只要配置疫苗的病毒含量相当(特别是冻干后成品的活病毒含量),这些疫苗的免疫效果,即检测的抗体水平和临床保护力方面应无差异。
宁宜宝认为我国的猪瘟疫苗存在两大问题,疫苗中病毒含量低,同时效力检验的标准太低。据了解,国际上要求猪瘟疫苗应达到每头份400RID(兔体感染量),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由于我国猪瘟苗生产工艺的限制,毒价含量偏低。根据我国的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组织苗(脾淋苗)每头份150RID即为合格,细胞苗每头份750RID为合格。直到2007年政府采购猪瘟细胞苗才将标准从750RID提高到7500RID。
另外,运输的冷链系统不完善导致猪瘟病毒存活力降低也是引起猪瘟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 猪瘟苗需-15℃保存,在目前我国养猪业生产条件下很难保证。因此,添加耐热保护剂也是猪瘟苗的一个发展方向。
除了各疫苗本身的特点之外,夏伟认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才是目前猪瘟苗存在的最大问题。据他介绍,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对市场上30多个厂家的猪瘟苗检验中发现广泛存在BVDV污染、支原体污染、猪瘟苗效价不合格、批次不稳定以及脾淋苗中有牛染色体的现象。他认为猪瘟疫苗品质好与坏,不在生产工艺,也不在疫苗毒价上,而在于企业是否能否起责任的按照GMP标准生产和检验,看广告不如看疗效。
未来猪瘟苗价格将走高
据了解,猪瘟弱毒苗是疫苗产品中市场份额最大的单品,这与国家实施强制免疫政策密不可分。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猪瘟系列产品市场约为7-8亿元。随着猪瘟苗市场化进一步打开,这个市场容量还将进一步扩大。尽管猪场对几种猪瘟苗的选择未分胜负,但企业的生产方向却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记者注意到近几年,猪瘟组织苗(脾淋苗)正从许多省份的招标目录中悄然消失,如广东、安徽等省份。以广东省为例,从2012年开始就未见猪瘟组织苗(脾淋苗)的身影,而猪瘟传代细胞苗采购预算4年间从800万元激增到2200万元。有些省份虽然对组织苗(脾淋苗)依然有招标,但招标数量上也少于细胞苗。据某兽用生物制品企业负责人介绍,由于组织苗(脾淋苗)利润较低,公司生产量已逐年缩减,转而加大细胞苗和市场苗的生产和研发力度。
2015年广东省招标猪瘟ST细胞苗和原代细胞苗的平均中标价只有0.13元/头份和0.16元/头份。但ST细胞苗的市场苗的价格普遍在1-2元/头份。行业人士认为未来猪瘟疫苗的竞争,已经走向新工艺、高质量的市场化,几毛钱买疫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夏伟认为,想要保证猪瘟疫苗产品稳定性好,公司就必须在原材料质量控制上严格把关,如犊牛血清和犊牛睾丸细胞的BVDV和支原体污染等,半成品和成品同样严格检验外源病毒如牛BVDV,细小病毒(PPV),猪瘟病毒(CSFV),支原体,细菌等,不合格原辅料坚决弃用。
在检验周期和原材料选择上均增加了猪瘟疫苗的成本,提价是必然趋势。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 孟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