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湖五色螺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 来源:文化月刊(上旬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范蠡湖,五色螺文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17 08:44
范蠡湖,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城区环城南路北侧,与嘉兴第一中学相邻,碧波一泓,风光秀丽。相传越国范蠡助越灭吴后,曾偕西施来此,后泛五湖,从此发棹,因名范蠡湖。古人记载范蠡湖水域宽广,唐筑城时将湖一角围入城中,以范蠡湖独称。明代湖面周围数百丈,水清见底,至清代湖面周围只剩20多亩,现湖长100多米,宽仅15米左右。1986年8月,嘉兴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范蠡湖,辟为园林,总占地5351平方米。全园以水景取胜,景点环湖而筑,尤以西施妆台最有名。传说西施居此时,每日倾脂粉于湖,湖中遂产五色螺。
范蠡湖是嘉兴老环城路内目前唯一留存的水面,也是嘉兴继南湖红色文化之后亟待挖掘和开发的一处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文化景点。五色螺传说是范蠡湖文化的经典,也是范蠡湖文化的“水之源”,范蠡湖因各种五色螺传说而精彩动人。对此,笔者以五色螺传说为主线,以打造范蠡湖品牌为载体,从文化旅游的角度出发,就如何挖掘范蠡湖五色螺文化?如何重塑嘉兴水城魅力?作了些思考,并提出了个人的几点灼见。以求以点带面,续而推进嘉兴其它传统文化资源在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目标定位
范蠡湖,流传着范蠡与西施委婉动人的故事。保护和传承范蠡湖五色螺文化,建议以范蠡湖为载体,以五色螺传说为主题,“以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以旅游弘扬和传承文化”为目的,在能尊重五色螺文化原真性和文化内涵的前提下,挖掘其文化精髓,并运用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表演、展示和产品开发,形成一系列五色螺文化产品、文化团队、文化舞台、文化景点、文化展馆等,使其有机地融入到范蠡湖的风景风情旅游之中,增添景区的人文色彩和文化内涵,从而打造出范蠡湖五色螺文化旅游全景区的品牌效应。
在实施过程中,要重视保护范蠡湖的自然生态,维护范蠡湖的文化生态,把创意策划、挖掘提炼、实业投入、包装推介作为提升范蠡湖五色螺文化内涵的主攻方向,拓展和开发范蠡湖的文化旅游项目,探索出一条有经验可参考、有模式可参照的民间传说保护与传承的新途径。即通过范蠡湖五色螺文化的示范引导,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进而有效推动嘉兴民间传说的抢救、保护、传承和创新工作的进程,促进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对范蠡湖五色螺文化目标定位的延伸。
现实意义
根据目标定位,范蠡湖五色螺文化旅游全景区的品牌效应,不仅能为当地群众和旅游者在体验中品味文化内涵,感受文化魅力创造条件,而且对嘉兴地方文化的挖掘,提升嘉兴的城市文化品位,推动嘉兴的文化事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重塑水城文化
嘉兴自古是水城,诸水纵横,八大河流呈放射形汇聚,嘉兴因河而繁华。唐文德年间,嘉兴筑大城,贯通环城河,形成“八水绕城”,自然分成城内、城外两大水系,以东、南、西、北和小西门五座水城门贯通水系。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城墙拆除,河道基本维持原状,直至六七十年代尚存,但失去了河道运输、河水饮用等作用。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城内河道陆续填平筑路,上世纪末的旧城改造,水乡古城风貌逐渐消失。范蠡湖是现老环城路内唯一留存的水面,而且与此相关联的众多有形或无形的文化遗产资源可供挖掘,是水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以范蠡湖五色螺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为切入口,进而重塑嘉兴的水城文化,并提升嘉兴的城市文化品位。
推进文化旅游
目前文化建设处于最好时期,文化和旅游相结合也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去年国务院先后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把分属不同领域的产业联系到了一起。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对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也高度重视。文化部去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文化旅游业列入文化系统文化产业的十大发展重点。文化部还联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推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一系列举措。同时,与传统产业相比,文化旅游业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文化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附加值和广泛的关联度,是拉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重要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就业容量大,就业形式灵活,是增加就业的有效渠道。因此,先期对范蠡湖五色螺文化进行保护与开发,并分步实施嘉兴其他文化旅游区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对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变、经济结构进行调整这一关键时期的嘉兴来说,是发挥文化旅游业独特优势的有利契机。
提升文化实力
随着经济的战略转型和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上升,巨大的内部需求正在启动,特别是近年来嘉兴市在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精心打造非遗品牌,全面推进文化产品精品化、多样化的背景下,嘉兴的文化事业发展已经进入了发展的转型期和品牌的提升期。因此,如何在这一背景下,挖掘地方资源,打造个性品牌,满足文化需求,是嘉兴文化实现差异化、品牌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范蠡湖的保护与开发,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为主体,并能由此延伸出一系列文化产品和作品,很好地满足当地居民,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和游客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笔者认为,打造范蠡湖文化旅游全景区,既迎合了广大群众的心理需求,也突破了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发展瓶颈,这对充实和提升嘉兴的文化实力将发挥重要作用。
具体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文景观的魅力之源,也是自然景观的精气神。将民间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实际上是回归了旅游的本原,为旅游注入原动力。对范蠡湖五色螺文化进行保护性开发,必须充分挖掘五色螺传说的文化精髓,合理利用范蠡湖的文化资源,着力打造范蠡湖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和产品,扩大范蠡湖的影响力。笔者建议,坚持以五色螺文化为主题,以“十个一”为抓手,对范蠡湖五色螺文化进行保护性开发和利用。
编撰一套丛书
搜集和整理散落在民间的五色螺传说资料,对五色螺传说的起源、形成、民俗背景、以及现代活动状况、历史地位、相关价值和社会功能等进行深入研究,并编辑成书稿,为保护与开发五色螺文化提供基本理论支撑。在编撰过程中,可根据不同文学作品进行分类,编辑成五色螺传说文集、五色螺诗集、五色螺碑文集、五色螺书画集、五色螺漫画书等,从而形成系列丛书。同时,将该《丛书》定位于文化、科学普及类丛书,注重知识性、通俗性、普及性和权威性。做到资料完整,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装帧美观,可读性强。要多方协力,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有关专家、高校和出版社的力量,加强对编纂工作的指导。
编排一台演出
可参考借鉴杭州印象西湖、宋城千古情、广西印象刘三姐、丽江大浪淘沙等形式,对五色螺传说的核心内容进行创作,编排出一台五色螺舞台剧,可是音乐剧,也可是戏曲,也可是与五色螺传说相关的舞台性质的民俗演出,并将之打造成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演艺活动品牌,以实景舞台剧的形式再现五色螺传说的浪漫风情。
打造一个舞台
范蠡湖地处嘉兴老城区,人口比较集聚,群众的文化需求比较旺盛。能否考虑在范蠡湖某个区域专门设立一个舞台表演区,并将之命名为:五色螺文艺大舞台。这个舞台除表演上面所提到的舞台剧之外,更为广泛的是用于广大居民日常性的文艺演出。既可以作为送戏下乡的演出舞台,也可以作为居民自娱自乐的文艺表演舞台,使之成为一个大众性的文艺舞台或文艺活动点。待时机成熟之后,再借鉴仙居百姓大舞台的做法,对这个舞台进行相应的包装、宣传,从而打造成嘉兴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品牌亮点。
建设一间展馆
五色螺传说是范蠡湖文化核心,并与之相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目前许多与之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仍散落在民间。笔者认为,在保护与开发五色螺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比较整体的、比较全面的展示五色螺文化的综合性展示场馆。所以,可考虑在范蠡湖景区专门腾出一个区块,或在周边租用一些房屋,用于建设五色螺文化展馆。展馆内容涵盖:五色螺的文字记载、文献资料、民俗实物;与五色螺有关的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与五色螺有关的传统手工艺品、民间美术创作方面的实物资料;五色螺饮食文化方面的实物资料;五色螺宗教文化方面的实物资料;以及其他珍贵的实物资料。力求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充分展示五色螺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景区参观的一个景点,范蠡湖文化的一个窗口,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教育基地。
拍摄一部片子
电子媒介无疑是最具文化影响力的传播形式,它构成了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深刻地嵌入了日常生活。包装和宣传五色螺文化,不能单一地局限于嘉兴本地的宣传,而应该通过相关的电子媒介向外界宣传嘉兴、宣传嘉兴的五色螺文化。应该将五色螺文化与文化创意、影视娱乐等现代服务业融合,通过专题片或五色螺电视剧等形式进行对外宣传,及时地再现五色螺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等。在此,笔者认为,也可借鉴平湖李叔同纪念馆的形式,在范蠡湖景区专门设立一个展播厅,播放五色螺文化专题片。
恢复一种习俗
嘉兴地处吴根越角,越韵吴风源远流长,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并形成了特定的文化习俗。保护与开发范蠡湖文化,必须深入挖掘或创作出更多以五色螺为主题的民俗作品、民俗活动。只有将民俗活动真实地再现于范蠡湖,才能使文化旅游显得有血有肉、有灵魂。所以,应该鼓励和发现各种各样的地方才子参与到五色螺的民俗文化活动中来。群艺馆和文化馆也可以对嘉兴本地的某些民俗文化活动进行嫁接,有机地将各种民俗活动移植到范蠡湖景区,在传统节日举行各式活动,从而扩充五色螺的文化空间和文化内涵,久而久之成为范蠡湖约定的一种习俗。
建成一批团队
保护与开发五色螺文化不但需要各界的广泛参与,更重要的还需要团队在当中起到支撑作用,以维系日常性的文化氛围。在此,可借鉴南湖文化的操作模式,对范蠡湖周边的文艺资源进行整合,并以“五色螺”的名义加以命名,分别建成五色螺合唱队、五色螺特色表演团队、五色螺排舞队等。由范蠡湖所在地的文化部门负责日常的业务指导和活动开展。再专门组建一支文艺骨干表演团队,除参与日常性的业务外,发挥他们的表演专长,参与五色螺的民俗表演活动,力求通过各支团队的经常性演出活动,活跃范蠡湖的文化氛围。
挖掘一些产品
每个旅游景点都有相应的代表性产品,或饮食类、或玩乐类,形式各异,品种多样,且众多的地方特产都反应着当地特定的地理环境或文化习俗,既是群众实现经济创收的一种方式,更是反应地方特色、宣传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保护和开发五色螺文化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和树立五色螺的商标品牌,形成系列特色产品。从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作为范蠡湖五色螺文化的代表性产品,并在产品的包装和广告宣传上,突出五色螺的文化内涵,通过产品的宣传来推广五色螺文化。
连成一串景点
通过对五色螺文化的包装、整理、充实和提升,给范蠡湖景区内的每个景点都赋予相应的文化活动、文化作品、文化产品或文化习俗,使之具有动感。同时,根据五色螺这一主题和主线,再对部分景点进行增设、修复或开辟新的民俗游线路,使之更具可看性、丰富性、原真性和娱乐性。在此基础上,再将范蠡湖的亮点、看点及景点进行串联,重新规划旅游路线和宣传画册,重新进行包装和宣传,使居民和游客对范蠡湖的自然景观因文化的滋润而灵动,或秀美、隽永,魅力倍增,更加迷人。
形成一股合力
保护和开发五色螺文化从狭义上讲,主要是以文化部门为主做好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弘扬工作,但是从广义上讲,这项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比如:政府部门会涉及宣传、旅游、城建、土管、教育、公安、交通、工青妇等各部门和社团组织,所以应该由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保护与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对此项工作进行统筹。要做好此项工作,关键还在嘉兴市民特别是居住地居民的鼎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充分发挥群艺馆、文化馆等文化单位的宣传职能,通过文化巡演、专场演出、主题宣传等形式,举办一系列保护工程启动前的宣传活动,把他们的思想统一到保护和开发五色螺文化的目标与主旨上来,形成打造范蠡湖文化旅游全景区的观念,从而与政府部门的职能力量一起形成一股合力,为共同打造嘉兴新的文化品牌而群策群力。
作者系浙江省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
文/王晓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