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施政承诺 挽回诚信危机 迈向科学善治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施政承诺 诚信危机 科学善治
  • 发布时间:2010-09-03 11:05
  针对澳门新闻局至今没有正面回应干预传媒新闻出版发行事件,社会舆论要求新闻局回应呼声再次升温,也引发社会对今界政府不信任态度有增无减。为此,《澳门月刊》於7月15日至25日先后10天,以电话访问形式向141名澳门居民了解对今届政府施政的满意度及诚信等方面的看法。其中78人认为澳门今届政府已面临诚信危机,有一部分官员做事浮躁,只会包装走过场;还有个别官员兼职太多,目的不是服务市民而是捞取多份人工薪水。他们认为官员本来就是市民公仆,官员薪水已经很高,不应为兼职而领取多份薪金,更反对官员出席会议还要领取会务费。另有45位从事工商业界的人士表示,在他们眼里,一些官员的形象与他们心目中那些尽职尽责、有政治魄力、有智慧的政府官员风范相差甚远。他们认为,今届政府主要部门的一些官员越来越像舞台上的演员,只注重外表做秀,缺乏实干,没有担当,没有责任感,更谈不上以公仆的标准去要求他们。此外还有34位先后在澳门工作多年、从事管理层职业的专业人士忧心地说:澳门特区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是缺乏监督机制,某些社团过分依赖政府,很难真正代表民意去监督政府,而澳门立法机构的立法会大多数议员又是既得利益者,存在监督不力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34位知识分子中有19位来自内地,15位是来自台湾、香港及美加等国家地区的华人。他们认为,澳门社会民风淳朴,有着爱国爱澳的优良传统;澳门回归10年来在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安定祥和。他们希望澳门特区政府的官员、特别是围绕在行政长官身边的官员们要以身作则,从大局出发把目光放远些,以“一国两制”澳门基本法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多为澳门做些有益的事,不要时刻想着怎样获取政府的资源,利用手中的权利来限制市民的自由,要明白做公务员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

  7月25日,在由全国人大代表、澳门政府行政委员会委员、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会长梁维特、副会长刘艺良、理事长萧志伟、副理事长梁庆球等主持的题为“科学参与迈向善治”的研讨会上,澳门街坊会副理事长吴小丽批评澳门政府现时的很多諮询是走过场流於形式,重量不重质,甚至出现部分团体成为政府“挡箭牌”等怪现象。她建议政府儘快建立规范、高效的諮询机制。

  澳门理工学院教授李略认为,澳门特区政府近年在教育福利、基础建设等方面投资越来越大,促进了社会发展,但公民的参与度没有同步提高,导致有些施政不能真正贴近民意,民众对政府和社会产生疏离和不信任感。他批评有些政治人物缺乏宏观的社会责任,仅考虑如何利用媒体标榜自己,提高知名度,哗众取宠,过度操作新闻话题为其个人目的服务,将公共事务参与变成戏剧性效果。如五一市民遊行诉求,从正常遊行演变成冲突,使得一般善意的民众诉求被激烈的冲突所淹没,而非其诉求是否合理以及应该如何理性解决等,至今也看不到政府有何解释。

  立法议员吴在权指出,现时特区政府虽推出不少政策,但有关政府部门各自为政,各自卸责,尽管设立了协调机制、跨部门小组,但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临时措施。如扶持中小企发展、促进经济适度多元、打击非法旅馆、雷暴警告通报机制等政策、措施都出现部门间欠协调、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等不良现象。

  吴在权认为根据客观实际需求集合不同职能部门的力量优先处理政策,可避免各部门各自为政,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专业能力,加强不同部门的政务交流,协调与合作,提高施政效率,更重要的是培养有全域、前瞻观念的公务员,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和问责意识及文化修养。

  立法议员冯志强在会上呼籲:阳光政府的核心是创造条件让居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开通“善治通道”,达到“善治”。正如会长梁维特指出,过去10年澳门的善治公民社会在逐步成长,善治的关键在於政府强政历治与公民积极科学参与的互动互补。澳门需要阳光透明,更需要理性的协调发展和谐共进。

  综观所述,澳门社会已存在诚信危机,可政府还建议立法用公帑为公务员打官司以抵抗市民抗议官员的不作为。真乃天下奇闻!按理,政府是为民办事的,为官者应该欢迎市民多为政府提意见,才能更好地把握民情,提高施政能力。何況现时澳门的刑法典已有足够的法律保障公民名誉权益,任何当事人,都可循民事途径向涉诽谤者索偿民事赔偿。为什么还要刻意制造这种无必要的“白色恐怖”,使自己站在民众的对立面,失去民心,使各界人心涣散,相互怀疑、相互攻击,如此还怎样建立阳光政府,如何履行施政承诺?建议特区政府官员们以维护澳门繁荣稳定的大局为重,勤政为民,建立诚信,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开启特区新局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