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互联网+党建”的内涵、比较优势及具体路径研究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互联网+党建,内涵,比较优势
  • 发布时间:2021-01-07 10:11

  摘要:“互联网+”行动计划已经成为重要国家战略,“互联网+党建”将是未来创新党建工作的必然趋势。“互联网+党建”具有实现高校党建服务管理便捷化、党员教育培训多样化、党建信息发布集约化、内外沟通联系扁平化和党建监督实时化的比较优势。未来,高校应当从思维方式、网络平台、体制机制和人才保障四个方面创新和完善“互联网+基层党建”模式。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党的工作[1],“互联网+党建”将是未来党建信息化和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必然趋势。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的创新发展方向,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实现互联网与党建工作的有机融合,推进自身建设,提升自身战斗力。本文拟从高校党建信息化的历史历程、“互联网+党建” 的内涵、比较优势和具体对策作简要探讨。

  二、高校党建信息化的历史进程

  我国信息网络技术起步较欧美发达国家晚近10 年,自1994 年才开始进入web1.0 时代,之后我国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应用基本与国际同步。我国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大致经历了Web1.0 时代、Web2.0 时代、Web3.0 时代和网络空间时代这四个发展阶段[2]。伴随我国信息网络技术的步伐,我国高校基层党建信息化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推行电子党务 (1994—1999)。与web1.0 时代相呼应,党建信息化主要表现党务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无纸化,借助电脑办公系统、电子邮件等开展电子党务、提高办公效率。

  第二阶段:建立党建网页与党建网站(2000—2009)。在这一阶段,党建网站的全面普及,上至中央、省、市,下至区县、街道,均建立起相应的党建网站,形成五级党建网站体系。

  第三阶段:党建即时化与党建网络体系化(2010-2015)。在这一阶段,一是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移动APP 等平台,实现党建工作即时化;二是党建信息化的功能进一步拓展,表现为网络反腐和网络监察功能的拓展;三是构建全国党建网络体系,形成了全国党建网站联合体,从而有利于共建共享、共同发展。

  第四阶段:“互联网+党建”和党建网络空间时代(2015- 至今)。在这一阶段,依靠党建新媒体平台,如党建微博、党建公众号以及党建微视频等,充分利用互联网推进“互联网+党建”工作,形成党建网络空间时代。

  三、“互联网+党建”的内涵和比较优势

  (一)“互联网+党建”的内涵

  所谓“互联网+”,是指运用互联网为支撑的信息技术渠道,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等,在社会经济、日常生活、运输交通等方面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本质是传统行业部门的在线化和数据化[3]。

  (二)“互联网+党建”的比较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党建工作顺应时代发展的信息化改革建设,是提升高校党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互联网+党建”旨在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党建管理工作相结合,从而实现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相比传统党建更具有显著优势。以下详细列出“互联网+党建”的比较优势点。

  第一,有利于实现高校党建管理的便捷化。高校党建机构的组织分布结构复杂,为了进一步实现高校党建管理的信息化,将“线下”零碎信息集合整理成数字化,利用技术手段,判断唯一可用的党员基础信息,在进一步确认信息的情况下,将同步到“线上”云端进行动态管理,从而实现高校党建管理的便捷化。

  第二,有利于高校党建知识学习的日常化。党建基础知识知识面广、能容架构丰富、学习时间需求大,所以,构建常态化的党建知识学习库是实现“互联网+党建”党建学习模块的必经之路。利用信息化构建党建知识“线上”学习组,通过开发QQ 群、微信群、学习强国群、党建微信公众号、党建微信小程序、党建微博号等方式,让党员的学习增添互动性,为党建学习日常化提供便利。

  第三,有利于高校党建信息宣传的集约化。党建信息宣传是高校党建的重点工作之一, 及时发布党中央各项方针与政策,普遍宣传党的精神知识,则是传统宣传工作的难点。而“互联网+党建”可以充分利用其信息发布便捷、信息来源丰富、传播速度迅速等优点,为高校党建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

  第四,有利于党纪党风监督工作的实时化。在电子信息普及的情况下,“党纪党风”的网络监督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有效的监督模式。通过书记邮箱、匿名电子信件等方式,为党员队伍提供一个全方位的监督模式,构建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四、推进和完善高校“互联网+党建”模式的具体路径

  推进高校“互联网+党建”是一个长远浩大的工程,需要从思维方式、管理机制、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着手,才能进一步完善高校“互联网+党建”的建设。

  (一)1.树立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互联网思维模式。

  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而言,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架构。为了树立正确的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互联网思维模式,实现“互联网+”思维在党建工作中的支撑作用。

  (二)2.构建“互联网+”思维的科学管理机制。

  加快高校“互联网+”思维的科学管理体系建设,利用高效、便捷、低容错的信息化手段,为党建工作设计科学管理机制。加强“学习强国”中的知识学习,同时,在微信平台搭建相关专题内容,如党规党章、主题教育等,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相关知识,不断提升自身党性修养。

  (三)3.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网络信息化平台。

  构建高校基层党组织网络信息化集中平台,通过收集整理党员的电子信息,让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实现扁平化、便捷化、统一化。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工作提供数据交换平台。为党员信息的填报和收集、存储、验证提供数据支持。

  (四)4.坚持高校“互联网+党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加快高校“互联网+党建”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网络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是推进“互联网+党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之一。选拔政治立场坚定、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同志,吸纳其加入到党务工作中来,是加强党建信息化建设的肱骨之力。

  五、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求高校党组织的建设必须有新的作为,顺应时代要求“互联网+党建”模式应运而生,“互联网+党建”既是新时代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的新模式,也是高校党建信息化纵深发展的标志。当前,以“互联网+党建”来引领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是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和“双一流”建设的必然抉择。作为高校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必须转变思路,树立起互联网和用户思维,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以满足时代要求,在“互联网+党建” 的引领下,高校党建工作必然累累硕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