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县域数字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

  • 来源:公司金融
  • 关键字:吉林省县域,数字经济,发展模式
  • 发布时间:2021-03-30 17:02

  摘 要:数字化技术的出现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发展契机,数字经济是新时代的产物,也是经济学概念当中的一部分,在经济学当中对数字经济的定义是人们使用大数据的帮助进行选择、分析、筛选、保存以及使用,让资源可以实现进一步优化和再生。地区发展也可以和数字经济相融合,这是新时代城市化进程全面实现的一大利器。本文就对吉林省县域数字经济发展模式和路径进行分析,供参考。

  为达到省委和政府关于县域经济振兴工作的部署要求,2019年,吉林省针对县域经济发展发放两亿元,分别发放至长春市、九台区、舒兰市、东丰县、通化县等县域之中。数字化时代带来的优势很多,再加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吉林省县域需和数字经济、传统产业结为一体,才能尽快实现突围,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一、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特征

  (一)经济增长速度普遍加快

  吉林省当中共有四十个县(市),再加上吉林省长春市参与了县域经济考核,还享有一定的经济政策,增加了双阳区和白山市江源区两个县域,在“十四五”之前,吉林省各个县域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但是各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都在速度的增长。除了基础条件本就比较好的县域之外,基础比较弱的县域经济也在往上猛涨,比如镇赉县、柳河县等,这两个县域都在贫困县范畴当中,近年来县域的GDP上涨率都在14%以上,在本地产业的开发支持下,吉林省县域主推的产业结构和支柱产业。自2018年后,吉林省四十二个县域的经济上增率平均在百分之二十四,有二十一个县域的增长率达到了30%以上。

  (二)资源型产业是重要基础

  从吉林省四十县(市)的产业现状出发而言,很多的产业都是依赖于本地资源,如果没有本地资源的支持,那么很难形成产业结构,如畜产品、特产品、生物产品、粮食产品等等。吉林省的粮食产品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兴起的,当时的工业还都处于初级阶段,玉米要加工成淀粉,而像人参鹿茸这些特产品则只能进行初步加工,以销售原料为止。后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玉米类的产品在加工技术上有了一定开发,也因而慢慢形成了产业链。而吉林省的生物类产品则是以制药为核心的,人参产品也逐渐突破了传统加工局限。这些资源型产业对于吉林省县域来说,是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当前,吉林省很多县域都是立足于资源型产业实现经济开发的,而这也和吉林省的实际情况相协调。

  (三)经济效应日益明显

  和我国的沿海地区相比较,吉林省县域并没有太大的位置优势,然而,从吉林省各个县域的格局来看,吉林省县域差异也开始凸显。就从吉林省内部来说,其最明显的两个问题就是和城市中心的距离远近、交通位置。和城市中心的距离远近主要可以从城市重心辐射力看出来,交通位置则可以从交通干线方面看出来。对于城市中心距离远近来说,如果将长春市视为城市中心,那么长春市四周六十分钟以内的经济圈就会产生辐射带动效应,诸如公主岭市、农安县、九台区等。吉林省长春市的经济圈所涉及到的县域在地理位置上相对要优越一些,要想做成大项目也要容易一点,但对于促进经济进步的项目要求也比较高,优中选优。而对于交通位置来说,最明显的就是位于哈大公铁线上的县域城市,另外就是梅河口市,该县域的交通优势相对其他县域较为优越,一天的流动人口高达五万人,有着极好的发展趋势。

  二、吉林省县域数字经济发展有效路径

  (一)将工业化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自从“十四五”以后,吉林省县域的工业化发展较为快速,然而,因为起步的时间比较晚,导致到目前为止吉林省县域工业化还较为缺乏,所以,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吉林省县域可以借助数字化帮助,推动工业化发展,在“十二五”阶段中吉林省县域的工业化就达到了中期水平。在实际的落实过程当中,吉林省县域必须立足于省情和县情,对症下药找到符合的主导产业。从吉林省的实际情况来看,吉林省县域的工业化在依赖资源型产业的同时,还需依托于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首先,资源型产业对于吉林省各个县域的经济来说都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可以称得上是主导产业,该产业类型有着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其可以规避吉林省县域的地理位置漏洞,站在可获取角度上为吉林省县域开辟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其次,支柱产业和资源型产业有着一定的区别,支柱产业更偏向于延伸型产业,在客运、化工等行业中比较能体现。在“十四五”之后,吉林省长春市四周的县域大多都是围绕客运业来发展经济的,也因而构成了产业链,有着比较好的发展趋势。另外,新兴产业属于战略性产业,也是朝阳产业的一种,这种产业需掌握好机会,对于吉林省县域来说,在发展资源型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同时,也可以将一部分重心放在新兴产业上,在必要时候协助经济发展。并且,在实现工业化发展的过程当中,不能认为县域的经济产业不多,并级别不高,就放弃开展新兴产业,实际上,在吉林省当中,有一些县域在拥有新兴产业发展机会和外部条件的同时,还可以带动一些不具备条件和机遇的县域,实现共同发展和进步。

  (二)将“五大工程”作为载体

  吉林省县域需将“五大工程”作为载体,“五大工程”是指的素质提升、全民创业、集群发展、招商引资和市场培育。而想要实现“五大工程”,就必须将招商引资机制加以创新和修改,站在数字经济和当前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趋势来加以创新,巩固招商、养商、稳商等方面建设。在吉林省县域当中,有不少民营经济都较为落后,这也是吉林省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瓶颈,一直到2012年,在相关统计报告当中发现,吉林省的民营经济总量还不到百分之三十,但是,在这个时候,在沿海城市当中民营经济就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占比。而在2018年的时候,吉林省的民营经济总量超过了百分之六十。吉林省的经济发展如何和民营经济有着直接的关系,当民营经济发展不乐观时,会使得吉林省以及县域城市经济发展不景气。从2013年到目前为止,吉林省县域将重心放在了民营经济增长上。

  同时,对于吉林省县域还必须实施全民创业机制健全,让吉林省县域社会群众能够养成全民创业意识,尤其是一些高校的学生,吉林省县域政府可以鼓励高校学生创业,在给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融入年轻血液。通常情况下高校学生都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这给数字经济发展模式是相符合的,也是促进吉林省县域数字经济全面建设的有效路径。

  (三)将五个能力作为重中之重

  对于吉林省来说,农业是他们实现进步的重要产业,为了让农产业加强吉林省县域经济建设发展,就可以发挥数字经济的作用。站在客观角度上看待吉林省农产业,吉林省的粮食生产在食品战略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吉林省的县(市)和县域当中,一共建立了二十五个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占据吉林省县域总数的62.5%,而这二十五个基地所生产出来的商品粮是我国总商品粮的百分之十及以上,其中,还有二十一个县(市)被列入了生产大县。在吉林省数字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还面临两个问题,即农民的收入问题和农产品稳定发展问题。在吉林省县域当中,农村家庭的收入大部分都来自于自主经营,靠自己生产农产品获取,农产品的销售效益如何,直接关系到了农民的收入高低。并且,在以前数字经济还未全面普及之前,吉林省县域的农产品销售完全是靠传统渠道,渠道较为单一,使得农民的收入不固定,甚至每年都会有很多农产品停滞。但是,在结合数字经济发展之后,就可以完全改变以往的发展局面,无论是从融资上来讲,还是从销售上来讲,对于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吉林省政府需加强重视程度,迎合各大电商平台,给农产品销售提供更多的发展渠道,强化农产业在县域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同时,吉林省县域还应发展五个能力,即抗风险能力、综合生产能力、农户耕种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抗风险能力不单单是指的对抗自然风险的能力,更是指的对抗市场风险的能力;综合生产能力包含了再生协调、服务、生产等多种能力;农户耕种能力主要是指农民对于农产品的生产、开发能力,只有拥有比较好的耕种能力,才能在源头上确保农产品的质量。

  并且,农民要学会使用科学技术来辅助农产品生产,这也是数字经济发展模式所提倡的,创新能力是指要提升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对农民的合作组织要加以创新,为农户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就是指的在实现数字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必须合理科学的使用自然资源或创造性资源,尤其是在环境方面必须要加强保护,实现绿色生产。

  三、结语

  当前,吉林省县域经济还呈现出增长速度普遍加快、资源型产业是重要基础、经济效应日益明显等特征,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可以将工业化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将“五大工程”作为载体,同时,将“五个能力”(抗风险能力、综合生产能力、农户耕种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重中之重,来促进吉林省县域数字经济发展模式更有效落实,这也是促进吉林省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小兵,钟永玲,李想,康春鹏,董春岩,梁栋,马晔.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课题组,数字农业的发展趋势与推进路径[J].智慧中国,2020(04):72-74.

  [2]马红丽.丰县:探索县域数字经济智慧发展模式[J].中国信息界,2019(06):59-62.

  [3]许艳.数字经济背景下福州市乡村电商供给侧平台的构建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9,28(01):67-70+120.

  [3]周婷婷,黄耿志,曹凯滨.基于空间数据与3S技术的县域数字城市建设规划——以广东增城为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38(09):177-179.

  [4]王明才,何少华,武苏宁.数字城市建设助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J].中国测绘,2014(05):86-89.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