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学生自主性问题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学生,自主性学习,语文教学
  • 发布时间:2021-04-20 19:01

  学生自主性学习作为基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教师需要开始改变自己,并为自己配备新的观念,以提高教育质量。本文的目的是通过例如设计情景、提问、鼓励等措施,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1 前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写着:“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此,语文主动学习的意味着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特别着重于培训学生有自己的疑问,并且去找到问题的答案,语文教学老师并以各种方式扩大他们的探究能力。

  2 有趣的情景激发了挑战和研究的冲动

  在小学阶段豪不夸张的说,很少有小孩不在课堂上捣乱、不听讲,他们觉得自己现在自由自在很好玩就行,学习是什么?跟自己什么关系?所以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勾引出孩子的兴趣,这样他们就会有动力去学习。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建立具体、生动的课程,打开思想的“大门”,激发激情和兴趣,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开始培养学生的内驱力,提供学习的光明,每个人自动地学习。

  2.1在课堂上创造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对自发研究的兴趣

  “怀疑”是一声激发学生思考的春雷。问题通常带动了思考的开始,情境是建立健康的认知结构和控制自发学习的重要前提。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探索欲望和目标,从而创造出有趣的问题情境,以反映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和认知过程。在“捞铁牛”的文章,老师惊讶道:“有人从河底捞出了铁牛,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学生在脑海中就有他是谁的想法开始了。他怎么能捞铁牛?学生开始了讨论:“大力士把铁牛捞了出来。”、“一个有才华的,聪明的人”等等答案。五分钟后,老师要求学生打开书,然后说:“同学们说的有道理,我们看看书上,他们是怎么捞出来铁牛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通过将“水的浮力”与“大力士”或“人的熟练能力”进行比较来建立深化的基础,从而了解早期一代人如何用水浮力捞铁牛的科学,因此唤醒了对科学的兴趣。

   2.2在课堂上,出现有趣的情况,使学生有能力进行自己的研究

  教师可能不仅需要向学生提出使他们思考的问题,而且有时还需要创造一种使他们自己处在这种情况中并鼓励他们自己提出问题的情况。如果讲师成功的设置了悬念,就能激发学生们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鱼游到了纸上”中,老师问:“为什么鱼总是在水中游泳?”由于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了。问题和推测会给学生带来困难和处境。这使他们处于兴奋状态,引起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 以爱好以及新奇激发学习兴趣

  所谓学习动机指的是驱使学生完成某件事,进而达到一定的目的。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学习动力通常来自于兴趣。在唤起学生对娱乐的具体兴趣方面,需要按照小学生的具体心理特点,只有产生乐趣的事物才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生对知识产生好奇心。就激发学生对新颖性的具体兴趣来讲,小学生非常的倾向于利用新颖性来使得大脑皮层的中枢神经系统得到刺激,比如:亚里斯多德所说:“思维处于怀疑以及惊奇中。”这句话可以充分的说明新颖性在学生学习当中具备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考虑如何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因此,对于小学的语文教师来讲,在课堂上需要给学生一些比较新颖的经历。

  例如,当学习文章“草原”时,教师需要设计一个比较巧妙以及有趣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找一些与草地相关的图片,以更好的展示给学生;播放一些与草原有关的歌曲供学生们聆听,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把这种艺术观念更好的带入到整个的教学过程当中,利用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更好的体验草原的魅力,最后让学生使用自身的话语以及方式表达对草原的赞美之情,保障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持续的前行。在指导学生编写一些“有趣的游戏”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创建一些比较喜欢的游戏,然后让学生更好的享受玩游戏的具体乐趣,并记录游戏过程当中出现的心情以及感受,然后实施整理以及写作。在这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思想会得到非常充分的发展,保障学生可以在快乐的心态当中进行学习。

  4 使用情感触动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属于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活动过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以真诚以及强烈的情感进入搭配学生的内心世界中,这样可以取得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非常多的教育者认为:“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一定要学会情感投入,没有情感的教学无法使得教学艺术得到改善。”教学过程实际上属于一种信息传递的过程,在课堂上,尽管老师非常的愿意传授知识,但是学生不一定愿意接受这些知识。这样就会非常容易的产生分歧,纵观分歧的因素,发现这些知识以及孩子们的情感需求之间不相适应,或者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教学过程,并把他们的真实感受融入到其中,以保障这些文章上添加一定的情感色彩,这样才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也将会实施自主性学习,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否比较良好,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情感表现的是否比较良好。因此,教师一定不可以忽略情感传播的具体影响。

  5 鼓励学生多读以及多写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语言的使用,情感态度以及阅读技巧等。学生需要对这些东西实施比较灵活的掌握,以保障语言以及字符在大脑皮层之间形成比较牢固的系统。其中,阅读以及朗诵可以使得语言水平得到提高,对学生的学习来讲也具备一定的必要性以及有效性。比如,在学习《新型玻璃》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将会花费一节课的时间用来完成阅读,多读以及通读。多读属于学生们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非常主要的一个环节。写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学生可以把记下的语言文字更好的转化成自身的文字,完成相应的讲述,这样也可以对语言文字进行非常良好的积累。

  6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想要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就需要实施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但是其属于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的循序渐进以及持之以恒。面对一些年龄比较小的学生,特别是一些低年级,学习基础比较差以及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前的布置一些学生预习的具体学习任务,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灵活的引导学生进一步的学会预习。首先,需要预习词句,训练学生的具体语文词句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其次,预习相应的段落。可以提前的让学生预习每一段落,之后再和阅读的具体内容相结合,再进行相应的书写,形成读写结合的形式,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教师在使用多种多样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更加的重视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也会掌握到更多的具体学习方式,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7 提出和研究问题

  怀疑是思考背后的动力,也是我们发现的关键。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不断面临这些或其他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新知识结构的创建。因此,教师应通过鼓励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将课堂中的疑问和疑问视为课堂的组成部分。并且老师可以单独的设置一节课来专门解决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因为学生对于课本知识存在疑问,不仅仅是找出来,更需要的是去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背后的意义。最主要的是老师在这节课堂之上可以去引导学生自己去进行解决,在学生今后的道路之上不可能出现任何问题都有人去帮助,因此他们是需要学会自己自主的去进行解决的,老师能够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去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8 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8.1正确的评价语言

  学生提出的疑问不仅促进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教材的兴趣,而且还为教师和学习者营造了一种有益的氛围。不能只用学得好、学得不错这样的通用术语,而是基于学习质量的实际水平来评价,比如“把文章内容弄清楚了,学的很好。”、“你对人物情感理解的很到位。”等等。通过鼓励、指导和启发学生来回答问题。如果学生给出错误或不正确的答案,可以说“勇于回答问题很不错,但是要换一个思路。”、“答案回答出了一部分,但是也不错,继续想一想”。鼓励学生发言,但是对他们的要求不要太高。这种评价能让学生感觉到真诚的态度,从而促进交流的积极动力,从而促进学习过程。学生的感情其实有的时候是非常简单的,只是需要老师简单的鼓励,这样他们就会从心里去喜欢学习,如果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用到正确的评价语言,有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阴影,这样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的不利。采用正确的评价语言不仅能够鼓励学生,树立他们的信心,更能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积极性。

  8.2教导学生自己探索并在适当的时候使用其他技巧

  自主学习使学习变得很重要,并积极地促进了学生的兴趣,但并不仅限于此。老师必须运用巧妙的技巧,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独立提问。

  在小学课程书中,通常有机会通过学生从看起来自相矛盾,但是很合理的地方来入手。在《奇异的琥珀》一书中,学生会有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一下子就过去了?教师可以制定问题,以便学生独立解决。

  思维定势可能是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障碍,在所谓的自主学习中,它们应该使学生在课程中记录一个固定的点,向后思考,进行扩大和促进。它可以帮助他向后分析文本,以提高他独立提问的能力。

  9 将语文知识与实践生活相互渗透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运用到实践生活当中,并且只有在实践生活中才能看出你所学的知识是否全部理解。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老师先演示一遍,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改正,还要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这样有助于学生能够增强科学意识,丰富科学知识,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在未来是至关重要的。并且老师还能与语文相互渗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脑习惯,让他们知道在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中处处有语文。

  10 结束语

  改革新教学计划的重要部分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把以前的被动学习、接受学习和竞争学习改变为独立学习、共同努力以及学习研究。有很多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每位老师都应根据实际情况来指导学生,并在语文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挖掘学生的潜力,让语文教学更加的有意义,让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的提高。

  (作者单位: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李家湾子小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