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下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语文,阅读习惯,培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4-20 19:12
于当前教育教学阶段,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提出让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者逐渐转变教育理念,对于学生的教学都在寻求新鲜的方式方法,同时在逐步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并且自身也正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则需要教师不断重视相应的教学方式,多给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合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语文核心素养而言,是学生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对于学生的文学审美、性格养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一些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方式欠妥,导致学生在进行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并没有重视阅读对自身语文能力提升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反思自身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找准于新课改下教学过程存在的不足,同时深入学生,要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相关阅读知识点的记忆、累积与实践,通过核心素养的导向作用,有效展开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阅读习惯的教学。
1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阅读教学结构过于单一
一些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这是由于语文教师在小学阶段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对于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自身已经有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教学方式,对于新课改理念下的新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因为教学任务重,备课压力大等等原因,并没有反思自身的教学方法,并且只是通过课本教材为学生拓展阅读知识,没有通过其他手段为学生设计新型的阅读教学方式方法,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长时间处于这一种教学模式下,对阅读学习产生抗拒心理,并且这种情况还会导致语文教师个人的阅读教学能力成长出现滞后,无法通过高效的阅读教学过程,加快学生对阅读知识吸收的速度。
1.2 学生对阅读活动缺乏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迈入系统化的校园生活中,对于教师所讲解的很多阅读知识一知半解,这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处于逐渐成长的阶段,自身没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处理较多的信息内容,在教师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一些复杂的文字内容常常会成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为抗拒的部分,同时很多课外名著的语言结构过于复杂,此年龄段的学生无法根据原文内容理解信息,并且小学学生天性好动,在课堂上的表现过于活跃,很多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对学生上课出现交头接耳、嬉笑打闹的情况进行课堂秩序的维护。这就导致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实际对学生产生教学效果的内容较少,不利于学生对语文阅读活动产生兴趣。
1.3 师生间交互过程较少
在以往的语文阅读课堂过程中,教师常常为了维护课堂秩序,忽略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表的意见观点,剥夺了学生发言的机会,只是让他们单一的进行听课活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往往不敢在课上举手向教师进行反应,在课下更不敢带着问题寻找教师单独进行请教,这是由于学生认为教师与其距离不断拉远,没有过多的勇气跟教师进行交流,这就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不断累积,对于学生个人所造成的影响,则是对语文阅读活动不断丧失学习兴趣,并且对课堂级语文教师产生排斥心理。对教师而言,不能及时的通过交流互动了解学生个人的学习进展,无法判断学生个人的阅读能力达到了怎样的水平,不能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这种情况会导致教师无法顺利进行分层教学,将会加大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负担,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无法掌握合理的方法,使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受到限制。
2 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具体方法
2.1 利用新媒体教学技术开展阅读教学
随着我国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水平的持续突破,新科技已经帮助我国不同领域的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助力,对于教育教学领域而言,现阶段很多新媒体资源已经来到了语文课堂中,逐渐与教师和学生见面,教师应该不断接触这些新技术,熟悉其运用方法,并且将之与自身的阅读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在《金字塔》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将本节课的内容投放在上面,并且在其中穿插一些金字塔以及其他世界文化遗产,如罗得斯岛巨像、毛索洛斯墓庙、万里长城的图片与视频播放给学生,使学生和更加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能够对文中一些不易理解的文字,通过这些直观的图片具有自己的见解,并且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子版本的交互性,将其他地区一些教师制作的,与该节课相关的教学课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对阅读活动产生兴趣。并且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资源的网站,并且将一些使用新媒体的小技巧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课下利用新媒体技术对其他文章的拓展知识进行搜集,培养学生灵活阅读的良好习惯。
2.2 课上组织灵活的课堂阅读活动
灵活的课堂活动不仅能活跃语文课堂气氛,还能帮助学生在课上对阅读内容进行思考,对于文字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小学学生对于语文阅读过程中,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深刻道理理解较浅,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灵活的课堂阅读活动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具有自主思考的意识,例如在《田忌赛马》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上挑选几位学生,使他们先说出阅读过程后,对这篇文章中出现人物,如田忌、齐威王、孙膑等等人物的印象,随后教师在进行场景模拟,让学生根据原文内容扮演相关角色,对文章的故事进行还原,教师可以参与扮演过程,并且可以将全班同学进行角色定位,视为赛马比赛的观众,随后再让两名扮演主角的学生,依照文章内容进行演绎,并且尽量脱稿,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灵活演绎,让学生在场景还原后,思考文中田忌这一角色所运用的赛马战术有怎样的优势,同时能够通过营造这种生动的场景,使学生在二次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对文中提出的一些观点进行思考,从而学习到田忌赛马为学生传递“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在日后的阅读过程中,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对语文课文以及课外文学作品进行“沉浸式阅读”,优化学生的阅读体验,同时不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进一步得到锻炼,并且能够通过这种思维能力,对其他语文知识进行高效的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3 以“读写结合”锻炼学生综合素质
很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当堂课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对于其他语文素养,教师往往只是将其放置在其他教学安排中,对于语文阅读能力,学生固然要不断进行掌握,但也不能忽略其他基础能力的锻炼,并且将多种能力综合培养,甚至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阅读与写作两项语文技术能力而言,教师应该多使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阅读后,将阅读过程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过程中,同时能够通过对文字运用的不断练习,使学生对文章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能够对比自己的写作作品,从中得到有效的反思。比如在《刷子李》一课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解完该堂课的全部内容后,组织学生进行人物描写的活动,首先让学生在阅读后进行举手发言,将文章中对“刷子李”这一人物的描写例句进行指出,使学生了解人物描写的概念,随后为学生提供参照,让学生对某一参照人物进行人物描写,可以是身边的同学,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一些带有正能量、被同学所熟知的公众人物。在学生进行描写练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和原文进行对比,并且自行指出其中的差别,同时与学生进行互动,在探讨交流的过程中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这种方式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推动学生在日后进行写作活动后,也能够自主搜集一些阅读材料,从而有效积累语言知识,使教师的阅读教学效率得到直线上升。
2.4 拓展丰富的课外阅读内容
拓展课外内容对学生的阅读水平有极大的提升作用,并且能通过丰富的课外知识,使学生对阅读活动产生兴趣,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自觉积累丰富的知识。在《牛郎织女》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物完整篇文章后,为学生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作品,比如《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同样作为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教师可以在将这些课外知识普及给学生后,让学生说出自身的感想,对于课外作品有怎样的看法。同时也可以多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将一些适合于当前年龄阶段学生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提供给家长,让其在家中为学生准备,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接触阅读活动,逐渐体会到阅读为自身带来的乐趣,同时在日后涉及到相关知识的学习时,以轻松自如的姿态面对,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获得的成就感,加强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5 使用积极正面的教学评价
教师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阅读活动也具有较大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处于不断成熟的阶段,对于教师使用的一些带有导向性的语言,很多学生常常会受到影响,对自身的阅读能力产生质疑,更加严重了还会放弃语文课堂中的阅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一定要科学合理,当学生在阅读练习中成绩较差时,就是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疏导,并且使用缓和的语言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当学生能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良好表现,对教师提出的当堂问题对答如流时,教师也要及时进行鼓励,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在日后的阅读过程中树立信心,同时能够将这种健康的学习心态持续于语文各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能够逐渐养成健康的阅读习惯和心态,达到教师的阅读教学目的。
3 结语
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需要教师以新课改教学理念为主,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持续跟踪学生个人的学习进度,以及心理活动,并且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阅读活动,在教师不断的引导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马甲中心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