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龄段语文素养的培养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语文,素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4-20 19:14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和学习热情高涨的阶段,对于语文世界还充满着无限的好奇和向往,这是积累知识的好时候,也是塑造品行和习惯的好时候,教育的过程对于其内在的发展和素养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一二年级学生的教育一定要严格谨慎并富有创新精神,这样才能跟上社会文明发展的脚步,匹配上快速前进的时代节奏。
随着大语文时代的来临,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在新课改与核心素养的思想指导下,使它在原有的工具学科的定位中逐渐提升到人文性的发展中来,在学习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社会和学校对现在的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也正因如此,笔者认为语文学科的素养要从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两方面双管齐下进行培养。语文学科的必备品格包括个人修养、文化情怀、社会关系三个层析,关键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1 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
1.1 个人修养
一二年级的小孩子,还没有成型的学习观和人生观,没有健全的品质和修养,在为人处事和行为作风上还带有稚嫩的气息,当然学生的品行和修养是可以通过后天教育而塑造的,这跟家庭有关,跟学校和老师等环境因素都密不可分,所以言传身教很重要,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和文化底蕴,用实际行动去教化学生,提升学生的素养水平,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如果只要求学生做文明礼貌、讲究卫生的好学生,而自己却不遵守,在背地里口吐污秽之言、破坏环境邋里邋遢的话,就会难以服众,学生会在耳濡目染中模仿老师的,这样就会和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会影响学生素质的发展,形成错误的观念,降低学生的个人修养。当然正确的教育也是不能没有爱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包容和给予成长的空间,才能耐心去塑造每一位学生。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对于师生之间也不例外,就像如果班级有学生内向,不敢大声读书,也不敢回答问题,那就从给孩子一个关切的眼神开始,在跟孩子说上几句鼓励的话语,并鼓励他多读书,以锻炼胆量、丰富其头脑,在课上主动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再送上一阵热情的掌声。修养的体现无处不在,语文的教育要融入在每一个细节当中,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
1.2 文化情怀
语文是母语和汉字,是国语和国文,语文素养决定着人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长远的影响,在小学刚刚形成认知的一二年级阶段,一定要融入人文情怀。首先教师自己要充满文化自信,进而赋予学生文化自信,让学生认识语文,认知中国,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感受国家和党的热情,体味文化的情怀,并拥护党的特色主义共同理想,有激情有动力的去学习语文,做时代的少先队员,成为新时代的先锋。组织更多关于语文的学习活动,课本是学生接触中文的第一批和最常见的教材,它们在开启小学生的认知世界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当教师在小学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应进一步发展教科书内容,教授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的方法,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以及作者希望表达的思想和感情。比如传统节日的祝贺、比如诗词大会的比拼、比如歌唱比赛的登台、再比如话剧的组织演出等等形式,让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凝聚力量,成长为有担当和有能力的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1.3 社会关系
学校是一个集体环境,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团体,想要更和谐的融入其中,就要先学会处理社会关系,也就是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这是语文素养的第三个层面,也是在做好自我修炼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的深度提高。老师首先要知道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其次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尊重,有尊重才会共荣公耻,尊重是接触的前提,尊重是一种虚心和谦卑,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礼貌,所以要重视这种基本素养的培养,不可上学生在颐指气使中没大没小、彼此伤害。然后重视对学生的爱国教育,每周一举行“国旗下讲话”,教会学生懂得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缅怀先烈,激发爱国情怀。重视对于学生的感恩教育,每个月给父母亲朋写上一些家书,谈谈自己的见闻和心情感受,表达一下内心的真情,加深孩子对于长辈的感恩之心,积极鼓励学生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回报父母的恩情。重视学生之间的团结,团结是一股无形的力量,是凝结一个班级中学生的纽带,教师要把每个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辅、养育,这样班级就是一个大的家庭,虽然学生之间性格迥异,但是都各具特色、各有所长,所以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是一种和谐关系的处理方式,这样在成长当中,就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了。
2 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2.1 倾听能力
想要让学生学会倾听,首先要保证学生有兴趣听,能认真倾听;虽然小学生在一二年级阶段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这种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导致大部分学生入学速度缓慢,集中时间短,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能够营造良好的倾听氛围和适宜的倾听环境,可以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编排和调整,确定讲课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的眼球和耳朵,点燃学生心中智慧的火花。再者保证能投入感情的倾听,能听得懂,能听的明白。需要老师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加细心的关注学生的动态,产生互动,勇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恰当的鼓励学生思考,保证孩子思维的活跃和精力的集中,也要融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用真心描绘出美丽的微笑、热情的眼神,传递教育的正能量,使其满怀信心的倾听教师输入耳朵里的信息,学会倾听,听懂所学内容,兴奋的传达至脑海当中、记住所听的知识。
2.2 表达能力
表达就是说话,说话是一门艺术,不管性格性情如何,生活总离不开说话,离不开与人交流、与社会交际,小学生在学习当中也存在着各种需要表达的情景,然而怎么适时适度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怎么准确明白的输出自己的心思是需要慢慢学习得来的。教学的过程是老师像学生输入知识和思想的过程,而说话表达则是对于知识的输出,是真正学会知识并运用的表现,是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沉默寡言,面对一些能言善辩的同学更是不敢张口说话悄然躲之,这种教师要顺势引导,鼓励他大胆开口,可以在课堂上主动提问一些简单通俗的问题让其回答,增强他的自信心,或者交代一些小事情让他去处理,让他在实践中突破自己,逐渐就会不再胆怯和晦涩了。有的学生不是不敢说,而是懒得说话,从不参与小组的讨论和集体的活动,这不是单纯的嘴懒,也是思想的退化,这种就要强调其勤加练习,改掉懒惰的毛病,做一个积极勤奋的小孩,还有的孩子不是不敢说也不是不爱说,而是不会说,这就是需要后天的教育和积累了,给其一个表达的平台,给他更多的知识储备,教会他活学活用,把握好孩子的基调,或幽默风趣、或机灵鬼怪、或温柔大方或痰吐芬芳、或前言不搭后语等等,给其推荐更多的素材和环境,建议更多的方法和途径让其在充足的准备中,锻炼自己,厚积薄发,逐渐可以做到旁征博引、侃侃而谈。
2.3 阅读能力
从上学第一天开始,老师就教学生阅读了。不管是字词、课文还是故事,学生们都从朗朗上口的语句中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从识字认字开始,学生就要开始去读,因为通过读书才能知道更多的知识,学会更多的本领,创造更多的价值。会读书,看似简单的环节,实则蕴藏着无限的奥妙,它是语音学习的关键,从认识字形到学会读音这是一个不太简单的过程,是一二年级学生掌握正确说话技巧和艺术的关键之所在。教师一定要重点培养不容懈怠和马虎。因为孩子越是小语感就越强,接受事物的印象和记忆就越深刻,在教学阶段先要准确的传输正确的内容,引导正确的发音和有感情的朗读和阅读,为学生说好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而做好充分的教学工作。再者用自身声音的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激励学生大胆的发言和表达,完成与学生的情感的交流。再用习惯去重点培养学生的课外积累,因为课本的知识总还是有限的,对于个人的发展还是有局限性的,要主动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语文,建议家长陪伴学生一起阅读,帮助孩子一起成长,为以后的成功和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4 写作能力
教师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正是知识积累的初始阶段,很多内容还不曾了解,很多思想还未完善,许多表达还不够清晰,这造成字句的书写也很困难,但是这时候确实培养习惯和快速成长的关键时期,所以正确的引导、合理的安排是能够让教育呈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首先需要老师有更细致的工作准备,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基本能力,做好相关的调查和记录,然后根据每个人不同情况因人施教,不知不同的写作任务,分层次书写、分内容书写、分形式书写,扬长避短的同时做到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强化,重点弥补不足,培养关键的能力和基本的素质,逐渐的通过提升再统一战线,因为在教学大纲里面,有着重要求学生达到会看书说话的程度,在考试形式上是以学生能够正确描述图文的内容,准确的表达故事情节和渲染感情色彩为评判标准的,字数书写也要达到一定的数量的,所以在基本的统一形式上教师也会更加强调语言组织能力的形成的,在充分发挥识图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前提下,融入技能和方法的教育。在现如今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下,教师更方便采取资源让学生锻炼和实践,播放图片也好,播放动画也罢、或者音频,从不同的角度和体验上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让学生从动笔书写到精通会写一步步的进行蜕变和成长。
语文素养的练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在一点一滴的学习中积累出来的,在教育中要重视思想的引导,采取恰当的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改进,重视对学生意识和习惯的培养,形成一个长久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洮县第一实验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