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德育源于教师的垂范与尽责

  • 来源:辅导员
  • 关键字:德育教育,教师,垂范
  • 发布时间:2021-06-30 14:35

  摘要:德育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贯穿教育的始终。教师是“受业、解惑”的主导者,也是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的效仿对象,由此说明,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身必须也要做到,以正确德育思想及行为引导学生,为其做出好的榜样,真正做到“率先垂范,尽职尽责”,用良好的道德行为及高尚人格感染学生,为其未来的工作学习道路做好铺垫。

  前言:

  在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盛行的今天,学习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思想道德教育更不能有所忽视,良好的德育教育才是真正的育人之本,也是高中学子的成长源泉。教师要以良好的品行与人格魅力作为德育教育中的特殊载体,为学生做出垂范,让其知道如何严格要求自己,学会自律及规范自身道德行为,通过自身能力以此影响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进而使其可以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一、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让师生之间得以相互信任

  教师要时刻对自身的道德行为意识有所增强,才能为学生做出好的垂范。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德育素质考核,并积极引导其参与到各类培训中。教师自我修养的提升,对学生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用良好的品行及素养以此来影响学生,需要对自身品行要有所正确规范,通过自身的严格要求,以此影响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要对学生的内心实际诉求及个性发展规律有所尊重。刚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主动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共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给予其鼓励恢复自信心,营建良好地沟通枢纽,填充师生之间的沟壑,使学生愿意与教师进行分享,更有利于教师对每一位学生内心实际需求有所大致了解,通过自身行为对其进行潜移默化地感染。教师倘若具备高度责任感与优秀的道德品质,会使学生产生见贤思齐的愿望,进而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

  师生之间的信任对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高中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环节中,应当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及信任自己,并使学生对身边的任何事物能够产生足够的信任感,这样才能让教师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具实用性,同时还能重新点燃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据此,教师应当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科学合理地与学生建立互信,这样不仅能够为引导学生品行工作提供相应的保障,还能够使其在此环节中得到应有的尊重,满足学生自尊心发展的相关需求,进一步为学生德育素养发展提供了相应的保障与条件。

  二、注重教师形象风度与言语表达方式

  教师要为学生做出率先垂范,其仪表风度对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倘若教师仪表得体、神采奕奕、举止稳重、沉着必定会受到学生敬爱。教师倘若不修边幅,衣装不够洁净,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会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及素质品行的发展,是坚决不允许的。但教师也不能过于追求时尚,只要让学生感到整洁、严肃中不失文雅。作为一名教师,哪怕是一言一行都要对自身有所规范,坐着不能把腿翘得过高,站着不能随意颠动身体,不让学生在去做的事情,教师同样也不能去做,这些看起来都是日常不值一提的小事,然而,就是这些小事对规范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与教师的思想品格、文化素养有着紧密的关联,关系着德育及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人才的培养,一代新风的形成。

  教师的语言是知识讲授,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的重要工具,教师在进行教学与教育时,要善于清楚地表达自身的思想,要讲普通话,简洁明白、具体生动、合乎逻辑、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衔接,这是对教师语言的最基本要求。例如,有些教师内心发自肺腑地为学生着想,希望其能够成才,但由于讲话声调姿态生硬,所付出的爱却换回学生的抵触。教师倘若声调太高了容易引起学生疲劳,太低了提不起学生精神,使其思路断断续续无法将教师说的话放到心理。特别是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时,言语要舒缓亲切,让学生从心里放下对教师的芥蒂,获取其信任能够将内心的真实想法诉说出来,教师通过良好的言语修正学生不良行为,或帮助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教师良好的言谈对学生道德品行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关爱学生,通过自身垂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三观

  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教师尽职尽责的主要表现,也是能否在学生心理树立良好形象的关键所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以能够正确的看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所遇到的困难,对进步成长较快的学生要适时肯定及赞赏,对遇到挫折的学生给予鼓励与安慰,让其懂得什么是越挫越勇,帮助学生能够正确看待挫折。与此同时,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对其日常生活也有所关注,让其内心时刻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将教师作为自己心中所要成为的榜样,进而产生光环效应,以此使学生的学习生活走向更积极的一面。

  高中也是形成良好人生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一位拥有人格魅力光环及优秀道德素养集一身地教师,通过自身垂范与职责,以此对社会核心价值观进行弘扬宣传,才不会辱没教师这一称号。教师的榜样行为,不仅体现在教学中的公正、严明,更体现在无论什么样家境的学生都能一视同仁,并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做到不急不躁。通过教师的亲身示范,在不经意间让学生能够对三观形成正确的认知。

  结语:

  教师成为学生心中榜样,对其影响是了然于目的。教师要以终身学习为目标,不断增进自身的优秀道德品质,使其垂范意识及责任有所强化,借助知识输出与良好的品行在悄然无声之间影响着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将其培养为真正符合国家未来发展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敬臻.新时代高中德育路径——榜样示范[J].知识窗(教师版),2021(03):69-70.

  [2]杨光旺.立德树人 功莫大焉——薄弱高中德育教育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21(06):8-9.

  [3]刘媛媛,薛广家.“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37):5-6.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