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对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研究
- 来源:辅导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新媒体背景,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6-30 14:58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高校大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与介入。凡事都有两面性,新媒体给大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高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首先,新媒体出现以后,无论是政治思想还是文化等方面都变得更加复杂,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和模式带来了不小冲击。另外,在信息技术的时代当中,信息的收集渠道和传播途径也发生改变,给高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可观的发展机遇。所以高校辅导员如何正确在新媒体背景下,做好思政教育工作,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引言
现阶段,教育部和党中央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起了高度重视,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中,创新思想政治理念,传递中华传统美德不仅是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思政教育的新目标、新使命,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在会议上指出“必须把思政教育工作融入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当中,并不断融入新时期的新媒体技术,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优势,让思政教育活起来”。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之下,如果高校辅导员能够科学、合理的运用,那么就能使传统、枯燥的理论思政教育与当下流行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相融合,增强思政教育的价值意义,体现艺术魅力。
1.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特质
1.1 政治意识有待加强
随着新媒体在时代进程中的迅速发展,国外文化涌入到了当代大学生的视野当中,并且在思想观念、文化层面、制度层面等冲击着大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理解。由于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刚刚形成的阶段,他们的客观能力和生活阅历都是非常有限的,对外域文化很难形成正确的认知,再加上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他们无法深刻感受国情和历史,所以很难筛选过滤一些正确的、能与我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外来文化,甚至还会造成思想冲突,价值观和人生观出现偏差。
1.2 价值观比较多元化
新媒体技术极具多元化和现代化,大学生能够足不出户,通过新媒体的各种途径获取以往的信息和实时资讯。新媒体有时呈现出的知识与学校所传授的知识是基本一致的,所以大学生在浏览观看中能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为学校减轻一些教育上的难度。但是新媒体传播的信息也包含着一切负面信息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如果大学生长期进行大量的观看浏览,可能会使他们的价值观出现动摇。
1.3 心理问题增多
当代高校中,大学生“低头族”越来越多,学生们过于依赖新媒体传播的知识,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社交中不能自拔,甚至还有学生因为过度沉迷,甚至厌学、网瘾等问题,这不仅浪费了大学生宝贵的青春年华,还会对他们的心理发育造成伤害,长时间下来会给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重重阻碍。
2.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思考
2.1 创新新媒体思政教育方法
辅导员要跟得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作为思政教育传播途径。以此类形式转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看法。很多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奥的、深刻的,辅导员必须要改变学生们的这种观念,让学生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个人必须要掌握的东西。辅导员要不断了解大学生群体之间的网络用语、交流方式等,拉近双方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感,可以把网络热词加入到思政教育工作当中。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用语的使用当中,也要合理筛选,因为有些网络用语难免过于轻浮和表面,不能真正凸显思政教育的内容,这也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筛选能力。
2.2 在新媒体中做好榜样带头作用
对于辅导员来说,不应该和学生拉开太大的差距,更不能用较高的姿态去和学生们接触,辅导员要努力的融入学生群体中,和他们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做到“为人师表”的榜样带头作用。虽然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但是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辅导员作为高等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思政教育工作人员,不仅与学生们交流互动的多,对学生的了解也远比科任教师多,所以辅导员更要规范自身的日常行为和言行举止。在网络时代,辅导员在自媒体网络平台上的一个细小的举动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小的影响,因此辅导员在新媒体平台中,要多去关注一些正面、积极的新闻,并积极点赞、转发、评论,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思想品德的同时,也能跟随着教师在新媒体平台中去浏览这些内容,不仅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能为大学生树立榜样的力量。
2.3 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新媒体不仅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交方式,还逐渐改变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阶段的几年时间当中是他们提高社交能力,培养人际关系的黄金时期,再加上大学期间会接触的人比初高中阶段要多得多,如果学生们能抓住这一时机,那么也算是大学阶段中的美好收获。但是在新媒体背景下,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大学生的与人互动能力和沟通能力。近年来,很多大学生患上了“社交恐惧症”,据研究调查显示,在我国的大学生群体当中,每一百个人就有近20 人表示不愿认识新朋友,更不愿意与人沟通,而且这20 名学生中患有抑郁症的学生约 50%。为此,辅导员应该抽出一些时间在新媒体中位学生创设一个心理平台,以视频群聊、语音群聊等方式激发学生们愿意与人交流、互动的积极性,聆听大学生对新媒体的看法,给予学生更多正面的帮助,在帮助中不断渗透思政教育,从根本上减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让他们发展成活泼、乐观的新时代青年。
结语
高校辅导员要承担起思政教育工作的引导者和带头者,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不断转变传统的思政教育观念和模式,坚持为人师表。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展现思政教育的内涵与魅力。
参考文献:
[1]陈雅娜.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实践探讨[J].才智,2019,(23).177.
[2]陈卓国.论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8).44-46.
[3]钟培阳.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探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1).33-35.
于晓鸥 1990 年8 月出生 女 辽宁省鞍山市 汉族 思想政治助教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