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中发展学生个体思维的实施对策研究

  • 来源:辅导员
  • 关键字:小学德育,个性思维,实施对策
  • 发布时间:2021-06-30 14:38

  摘要:在提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个性成为学校的一项办学特色。而德育作为如今教育的一种关键内容,其在培育和发展学生个体思维能力上有着很大的作用。为此,本文将围绕小学德育中发展学生个性思维的实施对策进行重点研究。

  在小学中,开展德育工作应当基于处理为谁培育与培育何种人这一根本问题上。但是,传统的教育理念只重视德育教育目标与内容的一致性,而并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而实际上,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也必须要尊重学生个体的思维发展,由此使他们逐渐地形成独立思考、自行分辨的能力,进而更好地适应于复杂的社会中。所以,本文将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以及德育方法这三个方面出发,探讨小学德育中有效发展学生个性思维的对策。

  一、德育目标的制定应当蕴含个性思维

  学校在进行德育目标的制定过程中,不仅要反映出对学生统一的社会标准要求,而且还必须要同时顾及学生个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除了要将共性的品德理念当做基本内容以外,还应当将塑造学生批判思维当做重要教育目标。所以,德育目标的制定切勿过度单一、笼统,而需要充分地反映出德育目标的多个方面,在多目标的达成环节中,逐渐促进学生个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比如说,在进行德育目标的编制时,可以从生活中来寻求灵感,这是因为个体是在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价值和作用的,而且个体的道德品行也是在生活中进行反映的。不从生活中寻求灵感,那么就无法对个体的德行做出准确的价值评估。所以,学校教育工作人员在编制德育目标时,必须要源自于生活,确保德育目标的编制富含一定的有效性、可行性。此外,对于德育目标的完成,也需要通过生活实践来验证。德育目标的完成不单单是要采取理论来展开验证的,也是要采取生活实践的方式来展开验证的。个体的思想有无优化,德行是否高尚等等,均需要在实际生活实践中展开验证的,而如果只是通过理论来验证的话,那么往往是很难得出准确结果的。所以,对于学校教育工作人员来说,要积极地指引学生扩展思维能力,联系生活实践,通过具体生活体验来形成品德主动性,进而逐渐形成独立观察生活、体会生活以及自主思考的个性品质,而不应该制约学生思维的发展,采取简单乏味的德育知识阻碍学生思维的扩散。不仅如此,在德育教育中,要想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有效发展,就必须不能墨守成规、一味照抄,要基于反思的前提下展开内容创新、优化、方式方法的改进。要让学生基于理性思维来看待、评价和思考事情,让他们的主体性得到全面、自由的发挥。

  二、德育内容的制定应当以人文关怀为主体

  因为小学生仍然未构建出成熟的、完整的心理品质,学生要依赖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多方的关怀,如此才可以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想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那么就必然是脱离不利人文关怀这一内容的。在如今的德育教育中,绝大部分是以社会公民的共性道德作为主要内容,主要传播的是社会主流思想形态与品德规范等,但是,对于学生个体来说,他们都是富含个性思维的主体,故而,在德育内容的编制时应当尽量选取那些与学生个性思维密切相关的素材,这样一来,才可以真正地使他们在德育熏陶中逐渐地形成独立思考、自我反思的能力,才可以更好地促进自我发展,才可以真正地体会到快乐长大的愉悦感,才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教育中。因此,要有效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培育和发展,学校教育工作人员在编制德育内容时,要充分反映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反映出高度的人文关怀,这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学作品等素材中摘取有关人文关怀的重要片段,具有思辨性的知识等作为教育内容,从各种角度、各种层面提供给学生有效的德育素材,使他们在掌握此部分知识的环节中得以真正地体会到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作用,进而在培养个性思维的前提下促进德育目标的快速完成。

  三、德育教育方式方法的采取上应当体现创新性、多样性

  教育的创新着重反映在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上。创新性的德育手段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快更有效地汲取相关知识,且在汲取教育知识的环节中构建出个性思维精神。由此可见,在德育教育活动中,学校教育工作人员必须要积极采取创新性、多样性的教育方式方法,避免方式方法的单一性,从而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强烈的学习兴趣,阻碍德育效果的提升。

  比如说,学校教育工作人员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榜样教育法。由于榜样的德育价值非常丰富,教育工作人员要为学生供应更丰富的能够进行效仿的有效榜样,为他们自行选取榜样供应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如此一来,才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提升学生独立学习、自我教育的成效。另外,也可以采取自我教育法。所谓的自我教育法,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在平时行为举止中展开自我反思。反思属于一种对比性验证思维,当学生掌握了充足的德育知识以后,就需要在自我实践中来展开检验,验证自身的行为举止有无与相关标准要求相符,有无存在违背德行规范的情况,进而逐渐构建出个性思维的习性与精神。譬如,学生掌握了意志坚强的道德理论内容以后,应当在自我碰见阻碍与困境时,独立探寻符合自我特性的处理措施,且展开自我比照、自我反思。值得一说的是,学校教育人员也必须尊重学生个体的自我发展需要,彻底信任他们,主动找出与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他们遭遇困境时适当给予一定帮助,进而实现自我个性发展的德育目标。

  结语

  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务必要基于学生的现实状况,依靠多方面资源的整合运用,把理论有效地落实到具体实践当中,进而指导学生参与、感受,引导他们产生思维与内心的感悟,逐渐让他们培育起正确的观念,为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翟莉莉.对优化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19(18).

  [2]黄艳莺.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J].新课程(上),2018(04).

  [3]荀婕;以德育教学实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J];新课程 (上);2018 年12 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