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课程中的德育功能

  • 来源:新玉文艺
  • 关键字:合唱教育,德育,功能
  • 发布时间:2022-06-15 19:16

  摘要:本文在理论的基础上对“当前初中合唱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及实施方法”进行了分析,使合唱教学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心灵净化和德育教育。合唱不仅具备着促进学生对美的认知,更可以做到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审美认知能力,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日常学习的效率和态度,建立正确而稳定的三观教育。

  一、合唱教育的研究现状

  经过以“合唱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合唱与德育”为大纲进行的相关资料搜索和整备之后,能够较为清晰地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相关内容:

  1.合唱的辅助教学作用

  在广泛的调查探究中,不难发现许多非音乐科目的教师乐于将合唱作为调节课堂氛围的环节,或者在自己的教学课件中插入不同的合唱来提高教学效果等等,这些都能够直观地说明合唱的辅助教学功能不容忽视。一篇晦涩枯燥的古文,会因为合唱的插入和调节让学生们身临其境,教师的任务就会事半功倍。

  2.合唱课堂的主题建设

  合唱课程的教学讲解不能够简单的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内容,也不是五线谱上的音符音准,更应该侧重于对音乐本身的艺术探讨。作者的心路历程和创作背景,这些都是能够引人入胜,值得学生们思考和发表见解的良好课题。

  二、合唱课程与德育的关系

  (一)合唱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共同组成了五育,德育也与其他四育相互交融、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德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完整的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所要做到的“教书育人”中的“育人”即为德育,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社会的要求,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以及各方面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与完善。也可以说德育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能力。一方面来说,合唱教育可以作为德育的载体。合唱的美历来被世界所公认,音乐也不仅仅只是一种单纯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与许多文学作品一样是作者情感表达的一个载体。作曲家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内心想法以及观点。

  (二)、合唱教育中包含的德育功能

  合唱教育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也包含了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和理解。德育教育更是在音乐课堂上表达、实践出来。从创作者的角度,音乐作品是个人的心血凝结,但在欣赏层次上来看,音乐作品在历史的进程中,被不同受众所接受,也不断根据所处的时代背景而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这也是经典作品经久不衰,广为流传的根源所在。艺术与传统技术课程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大部分艺术作品的本质都是道德与美学的结合。也可以认为,德育和美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一致性的。这也促使着我们对德育教育需要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合唱教育中德育的缺失表现

  (一)受应试教育导致的学校教育重智育轻美育

  我国学校教育大多以应试教育所考的文化科目的教学为主。这也造成了体音美等素质教育科目虽然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虽然设有音乐等科目,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大环境中却存在着文化课科目老师抢课、占课等情况。而以合唱进行素质教育的情况在中国古代教育中也早有体现。我们都知道孔子所倡导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以及我们所常能听到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等。

  (二)学生合唱水平参差不齐、教学难度大

  我国在现阶段的学校音乐课程教学中也存有许多问题。上文说过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程度各不相同,学生的音乐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准确地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且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很多事情学生们羞于启齿,如果遇到他们接受不了或不能理解的知识的时候他们会选择沉默,不与老师交流,这也为老师的教学工作增添了困难。

  四、实现普通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的提升路径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是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主张以人为本,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的教育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原则。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方面发展。“教书育人”这一观点历来也被视为我国教师的基本职责所在。教育事业强调“立德树人”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

  (二)德育教育与合唱教育相融合

  合唱教师要具有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应要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学历史等相关知识有所储备。所以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来讲,音乐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要同时提高。这样音乐教师才能够准确地解读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理解作品背后所表达的情感,并能够精准的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质量。因此可以说一个具有高能力高素质的音乐教师是一堂成功的音乐课的有力保障。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音乐正是其中的一项瑰宝,它承载着许多中华文化的内涵,在当代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将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与所教授的内容相结合。其一是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其二是可以通过学习我国传统的音乐来进行对照教学,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内在表达的情感。

  (三)德育教育与校园合唱文化活动相结合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身心健康,这大大促进了校园课外文化活动的开展。因此除了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之外,课外文化活动也成为了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现阶段我国初中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主要有合唱、舞蹈等。这也是将合唱与德育相融合的教育契机。作为音乐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主题性的活动,可以设计例如:红色歌曲合唱比赛、青年爱国歌曲大合唱、民族舞蹈主题比赛等。

  五、结语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做学生品德的培育者。根据新课标要求,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应当做到将德育融合到其他的教学科目当中去。德育教育是学生成长教育之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初中阶段教师更需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并且围绕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音乐的德育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进行合唱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合唱能力,而是培养和谐的人。”合唱教育,正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享受美的过程中认识真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对人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德育与音乐教育虽然属于两个教育分类,但是二者都是组成音乐教育的重要部分,他们的目标是相同的。音乐课程是德育教育的手段,德育又是音乐教育的内核。合唱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相比其他的文化科目虽然所占比重较小,但是合唱教育对于培养完整的人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及深远的影响。因此德育可以通过这一形式,以音乐为载体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此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彭江.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白艳群.音乐教学中自主性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

  [3]黄纳.小学音乐教学评价初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作者简介:李金波(1972-),男,黑龙江尚志人,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乐队、合唱指挥教学和文化产业学研究。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