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的策略研究

  • 来源:新玉文艺
  • 关键字: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策略
  • 发布时间:2022-09-03 21:29

  摘 要:伴随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步伐,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重要信息工具。农村小学的家校共育在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指导下,给家长和学校搭建起一道沟通的桥梁,使农村小学与学生家长间能够及时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让有效的教育资源实现共享。学校与家长间拧成一股绳,形成家校共育的教育力量,以达到提高农村小学家校共育水平的教育目标。

  引 言

  在当今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以往的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的模式早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适应不了网络信息时代的社会需求。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出现了许多农村小学家校之间有效沟通的途径,以及农村小学家校共同培育小学生的有效教育方式。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及学生家庭教育的有机整合,将农村小学教师教育的优越性及小学生家长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率的家校共育教育模式。我们要凭借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改变以往传统落后的家校共育教育方式,努力实现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的新模式。学生坐在教室里也可以遍知天下事,同时教师和学生、 家长之间的沟通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变得畅通起来。这为家校共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互联网的这一作用对教育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产生了很大的推动力,成为家校共建的重要途径。

  1 建立信息技术交流平台

  跟随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家校共育也产生了新式的、更易于新时代发展的全新模式。为了加强农村小学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 QQ 群、博客、微信等信息交流平台,积极倡导小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教育中来与学校互补、互联,共同建构一个全新完整的家校共育体系。教师可以有效利用班级 QQ 群、 博客及微信群等先进的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地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学生抽查的综合评语、学生集体活动安排以及学校临时通知等传输给学生家长,使学生家长能够适时关注自己孩子的表现,采取适宜孩子的教育策略,与学校联手,促进学生在健康、和谐、愉悦的环境中成长。作业是及时检测小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手段,学校和家长必须要高度重视起来。为了确保小学生作业的完成效果,我们小学教师可以通过校迅通或者微信群等信息技术手段,将小学生的作业下发到学生家长手中,以此来为学生家长提供监督孩子完成作业的有利帮助,。再者,教师还可以根据小学生的需 要,在班级博客上开通家校互动沟通的交流平台,相互间针对学生的德育问题进行探讨,寻求可行的教育方法,有效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2 激励共育热情

  家校共育,是家校协力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渠道。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如果学校投入的精力太大,家长势必会放松对学生的监督和指导,所以,为了实现双方合作教育的共振,应建立相应的家委会。在家委会工作中,学校应给予家委会较多的支持和引导,实现“协同”目标,让家委会成为家校共育工作的着力点。家委会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是双方进行合作教育的基本连接点,为双方搭建了一个一视同仁、公平交流的平台。在具体实施家委会时,应按学生年级实施,为学生成长奠定“六足鼎立”的格局。比如,在实施家校共育过程中,我所在的学校为了发挥家长的协同管理,制定了相应的家委会组建制度,在召开的家委会启动大会中,让家长们共同商议,举荐一名很有管理能力、且德高望重的人员担任了家庭学校副校长,其主要职责是配合学校、组织家长朋友做好家校协同管理工作。此外,又从各班家长朋友的举荐中产生一名班级家委会负责人、营养餐社会监督人员一名,然后由他们共同组成学校家委会主要负责人领导班子, 带动其他家长共同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来。在会上还制定了家校工作计划,积极指导家长参与家校共育工作。这一点得到了很多家长的支持,尤其是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采用这样的教育形式大大提升了学校的教育管理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增加一道有力的保障。

  3 积极互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心理会在很多时候受到影响,学校和家长对于学生性格的变化不能够即时捕捉,经常会出现学生逃学好几天,家长以为学生还在学校,教师以为学生请假在家的情况,或是学生在学校受欺负或者是打架,家长全然不知的情况,抑或是学生家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的性格发生变化,教师全然不知,没有注意照顾学生情绪的状况。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在关键的时刻性格和个性发生变化,如果家长和学校不能即时捕捉和形成一致的教育方法,学生的发展道路就有可能出现错误。因此通过在互联网上频繁的沟通和互动,学校和家长之间能对学生细微的变化进行交流,找出学生出现某种状态的原因,对学生的冬天和发展有敏感的感知,能迅速做出反应,这样就能让学生无论在在学习上还是成长中都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对于学生身上的缺点矫正,要通过科学的方式,家长和学校之间达成共识,对学生采用积极的教育方法,以鼓励表扬为主,进行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在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中感受家校共建带来的益处。

  4 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我们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家长如何去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并以此为手段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在小学生家长中,有一部分学生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确确实实存在方法欠缺的情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家长的方法五花八门,什么替代孩子完成作业,什么考试好了给予物质奖励,满足孩子一项要求。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品行也相应提升了。可是,随之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学生根本不了解为谁而学习。他们错误地以为自己的学习和做人都是为了自己的父母,都是为了得到物质奖励,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网络对家长的教育方法进行有效指导,有针对性地培训家长,让农村小学家校教育真正形成合力,实现对小学生的全面教育,达到信息技术网络与家校共育的教育目标。

  结束语

  总之,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者。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参与管理,学校及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并建立一定的家校联系平台,提升家长与学校的联系积极性,让双方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并想出积极的对策。一旦学生受到了家长与学校的共同关注,他们将避免各种问题的困扰,在学习中更加积极、性格上更加开朗,为他们的长久发展甚至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堂书. 在家校共育下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J]. 中国校外教育,2017(26):29-30.

  [2]  蒋春敏. 切实关爱留守学生 县域联动家校共育[J]. 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2017(08):4-5.

  [3]  李惠红. 农村小学家校共育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 课程教学研究,2017(05):86-88.

  [4]  陈佳林. 影响城郊小学家校共育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J]. 教育科学论坛,2017(08):40-42.

  [5]  仝杏花. 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共育问题探析[J]. 文山学院学报,2015,28(04):100-102.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