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思政元素的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教改研究
- 来源:新玉文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教改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10-16 13:24
摘 要: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就是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核心,把思想政治理论与各种课程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是以学科的教学为载体,恰当地融入思政教育要素,把理想信念、品德等影响因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引导。通过对模拟电子线路课程的研究,对该课程进行思政元素的要点进行了剖析,深入挖掘了其中所蕴涵的政治思想,为该课程的教改提出了建议。
引 言
把模拟电子线路课程和思政元素结合起来,对目前模拟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开展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并对其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地融合起来。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分析,认为该课程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因素,以教书育人为指导思想,对实施途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重要性
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课程。这一阶段的学生虽然对基本的电子线路的解析方式有了一定的技巧,并且具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但是还没有把它运用到具体的专业知识中去,无法正确地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这就要求教师在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加入思想政治元素,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和辩证思维,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能获得宝贵的精神财富。突破了思政教学和专业教学的双重难题,使教学主渠道作用发挥到极致[1]。
二、课程融合思政元素的要点
(一)思想引领与价值观塑造
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包含了大量的思想政治资源,并与课程内容相结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在适当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
(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它的基本内涵是: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工匠精神注重于专注,并要求创新。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是一门与大国工匠精神有着密切关系的实践性课程。模拟电子线路课程的全部电子线路功能的实现必须在实际的电子线路调试中完成,并在电子线路的布线、安装、焊接、调试、测试和分析实验数据、改进电子线路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敬业精神。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技术和知识也在不断涌现,所以,要从实际运用中培养学生的精益求精精神和以创新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准。
(三)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
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多采取引导、提问的方式,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和独立学习的意识;适时将小组研究成果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在特定的课程教学中,进行以课题内容为引导,具有一定技术性或者需要研究人员协助下才能进行的课题培训, 比如在讲解运算放大器基础知识之后, 安排学员使用仪器放大器进行温度信息的变送, 包含温度信息的测量、放大、滤波等功能,通过类似这些项目的训练, 将有助于培养学员运用知识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
三、模拟电子线路课程融合思政元素教改建议
(一)以身作则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是一个教和学的双向进行的过程,而一个好的教学关系则能使教和学的效果更加明显。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最直观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任课老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精心安排课程,认真安排课堂上的每个环节,这种认真的教学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了专业素质的培养。此外,在做好学识教育的前提下,还应加强道德教育,加强个性修养,提升个人魅力,以更高的格局去影响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潜移默化影响思维
在融入思政元素的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会发生改变,所以在课程教学中除了教授专业知识外,还要注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包含了大量的基础理论与分析方法,是凝聚了很多前辈的心血和智慧的课程,所以可以在课堂上加入有关的名人故事,或者通过网上的教学平台进行普及,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了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和工匠精神。
(三)丰富课程教学方法
教师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通过网上教学平台,将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参考资料、习题练习、单元测试等多种教学资源进行网上教学,并在课堂上增设互动探讨环节,将混合式教学与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有机结合,并在适当时机安排综合性教学,使理论、实践与应用相结合,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思政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3]。
结束语
专业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提前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政治素质。同时,教师必须时刻牢记德高为师,身体力行做到教书育人,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做好学生的人生引路人。
参考文献
[1] 刘敏, 欧巧凤, 邓谦.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以" 通信电子线路" 课程为例[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6(1):124-128.
[2] 李香服, 段志群.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思政建设探究[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13):215-216.
[3] 舒华蓉. 电子线路系统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J]. 现代职业教育,2022(25):49-51.
作者简介:李燕,出生年月:1979-09-06,女,汉族,籍贯:山东省高密市,所在院校:中国计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职称:讲师 学历: 博士,学位:博士
课题来源:中国计量大学2021 年度校级教改项目《融合思政元素的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教改研究》(课题编号:HEX202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