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教学路径研究
- 来源:新玉文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新课标,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10-16 13:25
摘 要:《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初中生物教学进入新的阶段。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的学习指导不够,学生很难发现生物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不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影响生物学习效率的提升。所以,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帮助他们养成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和求实精神。
引 言
初中阶段,因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生物课程不被重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很不理想。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为避免不考不学的现象,生物课程也逐渐纳入中考。但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如果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就会把有趣的生物课堂变成单一的知识灌输。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使生物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生物教学的策略。
一、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1. 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
初中生物教学理念不先进,生物教学缺乏个性,更多的是依赖教学参考书。初中生物课堂缺乏趣味性,初中生兴趣不足。初中的学生处于成长阶段,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本应让学生接受新鲜的事物,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然而,部分初中生物教师没有按照学生的特点来教学,无法引人入胜,无法引导学生学习。生物教师的教学活动只在课堂上,无法拓展到课下,无法把教材和社会都联系起来,无法帮助学生从生物中形成对科学的认识。
2. 实验教学法不健全
初中生物教师采取的实验教学法不健全,部分教师甚至对生物实验存在抵触情绪,大多数教师的上课时间繁忙、批改作业时间多。有的学校初中生物的实验仪器、设备不全,未能及时更新。例如,做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实验时,如果借助传感器,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直观地看到氧气含量的变化,和燃烧的火柴放入后熄灭的实验现象相辅相成。某位教师花了 10 分钟时间讲解气压与体积的变化关系,而学生可能还是一知半解。
3. 应试思维仍未消除
尽管新课改已实践20 年,但中考的压力仍客观存在,因而大部分教师的应试教育思维仍未消除,在教学中仍存在着重知识而轻能力、重结论而轻过程、重认知而轻情感的现象。“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课后的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也不能让学生准确理解所学知识,更不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和拓展。
二、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教学路径
1. 创造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学习当中具备一定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的最大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更容易激发出学习的动机,才能在学习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更认真的对待学习,他们的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高。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生物课程的内容,给学生们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能创设栩栩如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把只靠生物挂图或模型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逼真的画面、图文并茂的情境、悦耳动听的音乐,清晰地呈现出来。例如,在学习《植物的无性生殖》的时候,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播放关于植物的嫁接过程,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然后逐渐地引导学生对植物无性生殖过程和方法的认识。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就会渐渐发现生物课程的神奇之处,了解生物知识对社会的价值,逐渐对生物课程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2. 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生物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法,来加深学生们对生物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所以,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亲自参与、观察实验,以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教师可以准备好浸软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刀片、放大镜、培养皿、滴管等,让学生按正确的步骤操作并进行观察。我们可以提问学生:今天我们研究的这些菜豆种子有几片子叶?说明含有两片子叶的植物称为“双子叶植物”,并不是所有植物都是双子叶植物,比如玉米这样含有一片子叶的植物称为“单子叶植物”。课后,请学生利用课上学到的研究方法研究玉米种子的内部构造,思考种子是如何发育成新植物,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意义,对实验内容进行了解和探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创新能力。
3. 立足学生实际,改善生物教学方法
教师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时,除了认真备课、进行直观实验、制作精美的课件之外,还应该深入分析初中生实际情况,要吸引初中生的关注度,改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堂领导者的作用,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提升初中生的生物学习效果。教师在新的教学方法的指导下,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利用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深入理解抽象的生物知识。例如,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除手写的之外,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形式,如课后进行实验并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将鼓励和表扬贯穿在日常教学和学习评价中,最终实现生物教学目标。
4. 巧妙设计问题,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实践证明,课堂上巧妙提出问题,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未知欲,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思考。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生物教学还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加快学生的思维运转速度,并对教师讲解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好每个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以《病毒》为例,为激发学生好奇心,可先播放放新冠疫情等资料,让学生了解病毒对生物的危害,然后抛出问题:“病毒都是有害的吗?”引导学生从网络和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分组进行讨论,让各组派代表到讲台介绍各自的讨论结果和依据,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从而让学生形成基本的生物核心素养。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与教材,改变传统的授课方法,充分落实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打造高效、直观、深刻、有趣的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 宋博. 新课改下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 考试周刊,2022(33):115-118.
[2] 韩延秀.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 天津教育,2022(12):173-175.
[3] 赵希龙. 初中生物实践性作业实施策略[J]. 学周刊,2022(02):57-58.
[4] 林丕竹.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高效教学探究[J]. 亚太教育,2022(10):175-1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