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模式的有效融合探究

  • 来源:新玉文艺
  • 关键字:语文教学,写作,融合探究
  • 发布时间:2022-11-06 16:25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在课堂中初中语文教师更加的关注阅读与写作模式相结合,这对学生在初中语文核心素质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这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探索,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教学内容,对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模式的有效融合进行提升。

  引 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上,如何将阅读与写作两者完美结合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中重要的部分。在课堂中,有效阅读能让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到所学知识。语文教学工作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去进行合理的创新及构建科学的方式,以达到学生可以高效的进行语文学习,实现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

  一、教学原则

  (一)多样性

  多样性原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方式与方法,具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中达到多样性的原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展示阅读与写作的多种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鲜感和兴趣,可以更加热情的进行语文学习。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对班级内学生充分了解,根据学生间个体差异在融合教学中因材施教。

  (二)统一性

  统一性原则,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阅读与写作需要达到内容统一,实现教学一体化的目的。例如在主题为梦想的文章中,进行教学时则需要以梦想为主题写作。在具有统一性的教学下,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够把阅读有效的融合进写作中。更加明确写作的针对性及目的性,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充分的了解写作技巧,有效的进行技巧训练可以更高效的进行表达及写作。在练习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

  二、教学策略

  (一)写作习惯的培养

  教学中阅读与写作融合,是知识累积的过程,阅读与写作的有效融合,可以高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在阅读与写作完美融合下,对学生进行阅读积极性的培养,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文字写作的兴趣。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学生存在知识匮乏的问题,并且生活及人生阅历不丰富的情况下使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时无从下手,常常有不知该怎么写的问题产生。初中阶段的学生,由阅读量直接影响写作素材的丰富性及内容的深度,丰富的储备可以使学生在文学创作中达到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合理的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1]。现阶段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创造素材不足,但并未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没有在日常生活及阅读中积累素材的习惯。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合理的引导学生从文章中获取素材。

  初中语文的阅读与写作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及模仿,进行情感分析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写作的斯文及知识视野。例如《背影》是描写父爱的课文,在文章中作者刻画了父子之间的情感。在本篇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需要对学生进行领悟情感的引导,挖掘课文中的情感,感受由文字展示出的时代写照。结合学生现阶段的特点,由文章的表面挖掘到更深层的含义,并模仿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读后感的书写,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二)写作能力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融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进行作文练习后可以让学生互换作品,在阅读其他人作品时达到学习的目的,把写作与阅读的关系紧密连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教材中课文的内容十分经典且富含深刻的意义,阅读与写作融合则需要教师在学生课文学习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写作中进行饱满的情感表达,写作手法上推敲用词及结构的设计,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2]。如《黄河颂》的学习中,理解诗歌的含义,赞美民族的伟大以及体会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进行文章中情感的分析,在写作时可以借鉴文字的运用及文章的布局。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多为学生创造阅读精美文章的机会。

  (三)写作情感教育

  语文作为交流工具的同时也有较强的人文性,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世界的认知上都是通过阅读实现的,作者描写的文章可以使其了解到世界各地文化的不同,从作者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是快速了解社会及世界的方法。然而现阶段的学生受环境的影响,对社会及世界的认知,完全的局限在了课文中,但课文中的内容又与现实社会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且主观性极强,不具有客观性。这就会导致学生进行写作时个人思想的模糊,造成文章没有情感没有深度。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上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提升,扩大阅读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实现综合素质的升高。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在阅读中感受到文章中深刻的内涵。

  (四)阅读积累

  教学中,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阅读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写作融合,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合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把两者相结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教育中应以学生为本。如《乡愁》,作者意象的表达,精巧的构思,抒发了作者本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并且盼望祖国早日统一愿景,教师在教学中则需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这样可以把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通过有计划的训练,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同时,可以欣赏到别人的创作方式,提高整体语文水平。在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协助学生订阅优质的期刊杂志,引导学生进行文章摘录,制作阅读笔记并定期检查,这样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的积累素材。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由于生活阅历及生活经验的不丰富导致学生在写作时语言匮乏等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丰富的词汇、挖掘深层的情感,使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并在写作中增加阅读文章的深刻性,在写作中实现融会贯通,自由轻松的进行创作。教师在教学中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在展开教学活动中,要做到多样性及统一性,为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有效融合提供帮助,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促进现阶段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陈术.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模式的有效融合[J]. 中学课程辅导,2022(21):105-107.

  [2]  姜励. 浅析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识谱教学策略[J]. 文科爱好者 ( 教育教学),2021(04):220-221.

  [3]  陈引弟. 谈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中华活页文选( 教师版),2022,(09):12-14.

  作者简介:暴志海,1983.04,男,汉族,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大专学历,中小学语文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