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探讨

  • 来源:新玉文艺
  • 关键字:小学,体育,策略
  • 发布时间:2022-11-06 16:26

  摘 要: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学业负担沉重,学生压力非常大,父母的期望过高,导致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难免会遇到挫折或者失败,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强化心理承受能力,更好地面对挫折。基于小学体育教学中挫折能力的培养探讨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措施,以期希望能够对教师在教学方面有所帮助。

  引 言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会有一些较难的体育动作学生不能理解,并且感到无所适从,就会出现逃避的心理,致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出现困难,对此教师要积极开导学生,对学生做好技术指导和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克服遇到的问题,并采用合理的应对方式。

  一、学生受挫心理出现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部分学生受挫的原因大多数都是家庭,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人才观和教育的方法都不对,没有着重关心学生的实际需求。其次,过度的溺爱导致学生形成自我主义,做事的时候一旦不满足自己的内心,就会非常烦躁无法承受,因此让学生养成不好的性格。最后,部分家长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忽略学生学习的过程,自身的道德水平不高,不能以身作则,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出现挫折心理,长此以往,学生的性格就会非常懦弱、孤僻、暴力等。

  (二)学校因素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中,部分学校忽略德育教育,没有对学生人格和意志进行培养,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为了让学生有很高的成绩,缺乏合理的教育方法,这错误的思想下,成绩优异的学生自我优越感较强,不能接受他人的批评,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会用和恰当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比如:辱骂、殴打等,学困生也会因为自己成绩不高,感到学习的恐惧,越来越焦虑,进而形成自卑的心理。性格外向的学生会感到失望,内向的学生交际越来越少。

  (三)社会因素

  环境对学生来说,影响非常大,因此社会环境的好坏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社会中不好的风气和现象,都会让学生产生挫折心态,分析能力不高、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会时常的自我抱怨,学习的信心会随着时间慢慢流失,所以在面对挫折时,会感到不安无所适从的表现。

  二、提高学生受挫能力的方法

  (一)合理的创造情境

  在日常的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创造一些挫折情景,让学生感觉到有困难的存在,促使教学内容更加有层次感,不断提高对学生意志力的锻炼。教师就可以利用各类自然条件,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比如:在充满阳光和风雪的天气中,教师开展一些有挑战的体育项目让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完成长跑、跳远等训练,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强化学生的意志力[1]。学生产生挫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细心的引导,与学生及时的沟通,建立平等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保持平稳的心态,磨炼学生的性格,提升身体素质。在各类体育活动中,对于情绪不好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完成学习内容和目标。如果学生身体素质不足,教师可以适当降低体育项目的难度,让学生轻松地完成,这样既锻炼学生的个人体能,又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对于态度积极的学生,也要对这类学生表示肯定和鼓舞,为学生制定更高难度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挑战中磨炼自己。教师的语言艺术非常重要,要尽量温和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

  (二)树立正确挫折观

  在体育的锻炼中,经常会举办各种类型的比赛,学生会有竞争力,在这样竞争的环境下,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波动,因此教师鼓励学生比赛时,不能一味刺激学生追求胜利,而是让学生在各类竞争中,感受胜利的喜悦,失败的懊悔,对于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教师要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学生失败的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争取以后努力训练获得冠军[2]。教师要对学生在比赛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学生不足的地方,帮助学生改正自己的行为举止。在竞争的环境下,学生对于挫折与困难的看法,存在很大的不同,而这些不同的心理特征,也是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关键点,尤其是性格相对内向的学生,会在比赛中否定自己,对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成长,让竞争活动从易到难,逐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态,促使学生勇敢地表现自己,克服内心的恐惧。

  (三)传授学生防御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分析困难和失败的原因,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对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进行教学,为每一名学生制定可以达成的任务和竞赛的目标,以减少学生挫折的产生,让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都感受学习体育的乐趣。比如:在让学生学习排球的技巧时,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先提出一个最低的学习目标,然后站在离网3m 内进行发球,让学生学会如何正面用手发球,以此类推,等学生掌握技巧后,在加强项目的难度,引导学生在成功中感受挫折,在最低目标的基础上也能有所进步,同样体验到成功快乐心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受挫能力[3]。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挫折转化为动力,让学生通过加强心理素质、改变策略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行动目标进行降低或者重新选择,用自身的其他优势弥补不足的地方。

  (四)建立和谐的沟通

  每一位学生都存在一定的缺点和弱项,比如:有的学生数理化好,有的学生擅长音乐,还有的学生喜欢体育等,但是如果这些学生集中在一起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就会形成优势互补,并且向着同一目标共同努力,也会使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在小学体育教学里,团队合作完成体育学习任务,是学生向心力的体现,如果没有好的团队协作,最终的活动目标也很难达成。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主动调节学生之间的矛盾,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使学生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这也是发展学生健全性格的关键。

  结束语

  总的来说,教师要分析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然后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设计学生能完成的体育训练项目,让小学体育教学更加有意义。在实际的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受挫心理的培养,创新教学的手段,丰富教学的模式与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升身体和心理素质,进而实现学生全面综合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崔佳慧. 小学体育中培养学生受挫能力的方法[J]. 才智,2021(10):138.

  [2]  孙强. 试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 教育周刊,2022(07):101-102.

  [3]  苑宝冬, 崔婉君.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 学苑教育,2022,(27):94-96.

  作者简介:胡金生,1978.09,男,汉族,河北省邯郸市,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体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