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探究

  • 来源:新玉文艺
  • 关键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 发布时间:2022-11-06 16:25

  摘 要: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育教学方法也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改革创新。小学数学长期以来都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承担着发展学生思维与能力的重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对学生和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随后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展开探究,并提出相关参考建议。

  引 言

  随着5G 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影响也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不仅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还有利于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价值认识还不够深入,对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缺乏研究和实践。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价值分析

  (一)有利于提升课堂趣味性

  不论在哪一阶段,数学科目中都包含许多理论知识与逻辑知识。这就使得教师在数学课上必须进行大量的理论讲解和逻辑梳理。而小学阶段的儿童逻辑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缺乏生活经验与社会阅历,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往往较为困难。而在数学学习中出现困难时,学生往往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此外,小学生自律意识不足,缺乏自主探究意识,在数学知识学习上需要教师进行充分引导。这些原因都容易导致儿童丧失对数学的兴趣。而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工具将书本内容以音乐、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极大地提升课堂趣味性,提升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

  (二)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以往教师的教学资源一般来源于课本、教辅书籍,教师很难对知识进行有效拓展。这就导致数学课堂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能够有效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一方面,信息技术为教师增加了搜集教学资源的途径,教师可以从网络、线上教研平台等虚拟空间中获取海量优质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呈现数字资源的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将教师搜集的电子资料进行直观呈现,开阔学生的眼界。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分析

  (一)应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内容

  对于小学数学科目而言,书本内容是有限的,而数学知识是无限的。小学数学中包含许多与生活相关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此外,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更高的需求,许多学生已经不满足于书本知识,而是渴望对知识点进行拓展,以满足自身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可以立足书本内容,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拓展练习、思维训练等数学资源。以冀教版五年级数学 “方向与路线”这一节教学为例,教师在备课阶段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搜寻本节课的优秀教学案例,分析其中的亮点,用于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随后教师再在网络上查找并下载故宫地图,进行适当的剪辑、修改,使其适用于本节课的拓展练习。在课上,教师讲解完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与书本例题后,可以用电子课件展示故宫简图,并以太和殿为中心,让学生描述其他建筑的位置。如此,不仅能巩固学生的方位知识,还能为学生拓展巩固知识。

  (二)应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形式

  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能够有效丰富教学形式。在传统数学课堂中,教师主要使用的教学工具是黑板和粉笔,但是数学知识中充斥着大量的数字与图形,受课堂时间限制,教师无法展示知识推演的全过程。而信息技术能够解决这一难题。电子课件、多媒体设备可以快速、动态呈现数学知识内容。以冀教版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导入,以动画视频的形式展示两个学生对于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图形面积的争论,并提问学生:“大家觉得视频中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更大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随后,教师在带领学生探究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动态展示平行四边形的切割、移动、拼接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几何思维,让学生充分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此类似,在开展“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教学时均可采用这种教学形式,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大屏幕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

  (三)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反馈

  信息技术还是优化教学反馈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筛选全班的共性问题,进行普遍反馈,提高反馈的效率。教师可将具有代表性的题目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展示,带领全班同学进行分析探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反馈的时效性,做到及时反馈。小学生较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活跃的时期及时反馈重要数学信息。例如,当前数学教师可以采用线上批改和微信群回复的方式尽快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使得学生能够快速了解自己的错误,并在思维还活跃的情况下一鼓作气进行订正与修改,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小数乘法”这一节教学为例,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小数乘法计算题和应用题,教师可要求学生完成习题后拍照发到班级微信群中,以保证学生在第二天课前消化巩固好今天的数学知识。对于计算题,教师可以立即在群内进行批改、点评,督促学生及时订正;而对于应用题,教师则可以进行延时反馈,结合批改情况分析学生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与反思,并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对难度较大的应用题进行讲解。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整合具有积极意义,且十分必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理念,主动学习信息技术,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而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灵活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形式更加多样,教学反馈更加及时,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应和.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J]. 中国新通信,2022,24(07):182-184.

  [2]  张谨强.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145+147.

  [3]  赛丽.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创新[J]. 试题与研究,2022,(31):97-99.

  [4]  程艳华.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学周刊,2022,(32):33-35.

  作者简介:丁秀丽,1978 年4 月,女,汉族,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冀南新区台城乡白村学校,中小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小学数学方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