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素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策略研究
- 来源:新玉文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应用现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11-06 16:31
摘 要:生活素材是指可以与教育活动相关联的日常元素,将这些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元素融入到小学数学教育中,可以减少数学教学难度,增强学生理解程度。当前生活元素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通过各种灵活切入方式,可以确保学生学会数学知识,在各种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教学资源影响下,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引 言
小学数学学科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点与概念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将生活中素材纳入到教学体系中,经过提炼与加工后可以促进课堂效率提升,降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难度,拓展教学模式。生活素材的选择与在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制定出正确的方法策略,紧紧把握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提高数学职业教学能力。
一、生活素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应用较少,重视程度不足
生活素材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辅助资源,在当今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于其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实践中应用较少。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更倾向于利用习题和教科书中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对于生活素材的开发存在较大短板,没有积极主动找寻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素材,造成数学教学与实践一定意义上的脱节和割裂。由于教师受到题海战术的影响,过多将精力和关注点聚焦在每个数学问题的共性公式和理论上,对于题目中的隐含生活内容关注较少,因此生活化素材需要进一步融入到教学体系中[1]。
(二)素材应用模式化,效果有待提升
小学数学教师存在将生活素材的切入模式化和浅层化倾向,仅仅将素材的引用与说明作为套路性的教学步骤进行简单复述,没有主动思考学生对于生活教学素材的接受能力和情感态度。学生和教师之间沟通程度较低,交流深度较浅,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化互动,教师也未能将生活素材真正有效带入到课堂中,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的提升不注重。也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对计算机教学设备盲目的依赖性,往往利用网络资源和互联网寻找相应的素材,从而产生了素材和课本脱节、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脱节等问题。教师设置相应的生活教学情境,学生无法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没有形成良好习惯与思维模式,致使生活素材在部分小学老师的数学课堂上难以得到有效的应用。
二、生活素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精准取材,细化生活素材
教师在选择生活素材作为辅助教学资源时,要注重选择素材的精准化和精细化,确保素材可以与知识点完美贴合,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效果。精准选择生活素材才可以保证教学的典型性,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以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为例,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铅笔作为生活素材进行举例,推进教学。由于余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在现实中学生看不见摸不着,通过铅笔这个生活中常见的学习用品可以使学生减少理解难度。教师可以准备20 支铅笔,将这些铅笔分发给6 名不同的学生,教师在分发完毕后提问每位学生都拿到了几支笔,老师手中还剩下几支笔,学生可以很容易得出结论,每位同学手中有3 支铅笔,因为铅笔具有不可分割性,老师手中还剩下2 支铅笔,通过对20 和6 以及2 的铅笔数量的深入分析,学生可以理解到余数就是除法得出结果后剩余的部分,通过铅笔作为实物将余数的概念直观传达给学生,完成生活素材的精准选择,推进教学进度加深学生学习印象[2]。
(二)强化实践,模拟生活场景
小学数学教师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可以将生活素材的作用完全发挥,加深学生对于生活素材与教学之间的印象。在实践模拟中,教师融入生活素材与场景对话,可以生活素材引用的有效性,将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到生活素材组成的场景中。以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室中准备好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若干份,按照生活中的价格对某些物品进行标价,教师扮演商人 ,学生扮演顾客进行模拟生活购买场景。紧扣本章节教学中人民币这个核心概念,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利用人民币和所学习的面额转换的知识进行购物,明确人民币的面额和具体的购买力,形成对于金钱财物的直观认识,了解到与人民币相关联的数学问题。在进行物品的简单购买与计算中,使学生对分、角、元的概念做到正确理解,可以进行快速换算,实践与生活紧密相连,也与生活素材紧密相连,教师要推动实践与生活进行数学教学。
(三)融入考核,引导学生举例思考
教师将生活素材进行反向利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距离思考,可以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从侧面利用生活素材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以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位置方向”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将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进行教授,利用平面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判断口诀进行讲授。在学生基本掌握这个方向判断原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内部或者家庭周围附近的建筑物,明确建筑物之间的方位关系,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具体例子,说明学校操场上国旗杆与教学楼之间的方位联系,楼道内不同班级之间的方位关系等,这样就将生活元素纳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之中,学生在思考中,可以锻炼空间方位思考能力,更加灵活使用方向判断的不同表述,最终学会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将生活元素融入到方向考察中,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从不同角度进行生活素材运用的能力。
结束语
数学知识蕴含在生活之中,需要教师对生活元素进行挖掘才可以受到启发,引导学生领悟到生活化教学的本质。小学数学学科起源于生活中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将生活素材引入到课堂中,学生不仅可以直面数学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改进思考维度,强化对学习目标与本质的理解。小学数学教师要努力把握数学与生活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推进生活化教学模式,减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与陌生感。
参考文献
[1] 苗宝申.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09):119-120.
[2] 马会平.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若干问题简析[J]. 出国与就业: 就业教育,2011(15):156-158.
[3] 李晓玲. 关于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 家长,2022,(26):79-81.
[4] 薛娇. 小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有效融入研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6):89-91.
作者简介:闫书慧,1981.04,女,汉族,河北省邯郸市磁县, 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 :小学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