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害怕“退场”的高龄农民工

  • 来源:四川省情
  • 关键字:青海,高龄,农民工
  • 发布时间:2023-01-13 11:33

  为深入了解高龄农民工的就业生活现状和衔接其后的养老问题,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于2022 年7 月底组织开展了高龄农民工专题调研,掌握高龄农民工所思所盼,以期为站在退休“十字路口”的高龄农民工发声,呼吁政府更多地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并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

  高龄农民工基本状况:占比高、工作差、负担重

  占农民工比重不断提升

  据青海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省高龄农民工占全体农民工的比重在逐年提高。2021 年,全省50 岁以上的农民工人数达17.8 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18.8%,比重较五年前提升了3.0 个百分点,高龄农民工占比进一步提升。

  工作不稳定,劳动强度高,工资待遇低

  从本次调研情况看,调查时点有37.0% 的高龄农民工没有固定的单位或雇主,14.1% 的高龄农民工没有工作,处于待业状态(其余有26.4% 的高龄农民工全职稳定务工,21.2% 的高龄农民工从事自营工作,1.3% 的高龄农民工从事兼职工作)。当询问调查对象当前工作有什么问题时(多选),位居前三的依次是收入较低、工作不稳定以及劳动强度大, 分别占34.9%、34.4% 和30.8%。由于高龄农民工与青壮年农民工在体力、受教育程度、灵活性等方面的差异,导致高龄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只能从事年轻人不愿干的工作,比如建筑业小工、清洁工、库管等。调研显示:从高龄农民工行业分布看,排在前三的依次为建筑业、居民服务业以及农林牧渔业,分别占21.0%、19.5% 和11.8%,这些岗位工作强度并不低,但收入又普遍不高;从务工时长看,除调查时没有工作的32 名高龄农民工外,其余195 名高龄农民工平均每天工作时长达8.8小时;从月收入水平看,过半数(53.9%) 的高龄农民工月工资不足3000 元。

  上有老下有小,心系子孙负担重高龄农民工选择继续务工,是出于对现实家庭生活和养老预期的理性考量。每一个高龄农民工背后,都可能有着一个并不宽裕甚至很困难的家庭,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他们却多还是家中的顶梁柱,他们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支持子女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这使得高龄农民工只得一边供养家庭成员的日常、一边打工存钱养老,“趁着还能干,多赚点儿”是多数高龄从业人员的普遍想法。调研显示,高龄农民工继续从业的原因(多选) 位列前四的依次是维持现有生活、觉得自己身体还行可以继续干、为养老做准备以及补贴子女, 分别占81.5%、59.9%、46.3% 和34.8%。在问及对今后的打算时,有近半数(47.1%) 的高龄农民工选择工作至干不动,他们用身体力行来诠释了对子女的爱,希望通过劳动维持年老生活的经济保障,尽可能减轻对子女今后工作生活的经济压力。

  高龄农民工的困境:保障缺乏、害怕“退场”

  保障缺乏,害怕伤病

  超龄后无法享受工伤等社会保障以及企业对安全因素的考虑成为高龄农民工继续就业的“拦路虎”。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60 周岁是法定退休年龄的上限,女性和特殊工种的退休时间还要更早一些。而一旦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后即使再继续工作也不能形成劳动关系,只能是劳务关系。这也就意味着超龄农民工不能缴纳社保,买不了工伤保险,基本无法在工资较高的正规行业中就业,而流入非正规行业的高龄农民工面对的是合同签订率与社会保障缴纳率“双低”的困境。调研显示,在50 岁以上的高龄农民工中,签订了合同或协议的仅占26.6%,单位或雇主为高龄农民工缴纳全部社会保险(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生育) 的仅占1.5%, 部分缴纳的占18.0%。大量高龄农民工在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的状态下务工,这使得工伤成为高龄农民工最担忧、企业最害怕的事情。访谈中,不少企业表示出于安全因素和受伤后大额赔偿提升用工成本的考虑,不愿招聘超龄无法缴纳工伤保险的农民工,这也进一步堵塞了高龄农民工的求职之路。

  负担沉重,害怕退场

  高龄农民工身处的年龄阶段、家庭结构、农村生活成本以及未来的养老储蓄都使其不能也不敢到年龄就退休,安享晚年生活。就调查情况看,74.4% 的高龄农民工有着2 个及以上的子女,随着子女求学及其成家立业,他们需要不停地应对高涨的非义务教育费用、高额的彩礼以及照料孙辈时的花销等负担。其中农村高额婚嫁礼金带来的负担颇重,调研中有16.7% 的高龄农民工表示子女婚嫁带来的经济负担很重,46.7% 表示比较重。此外,“新农保”每月给付的190 多元无法负担生活所需,这也使得他们希望将务工生涯延续,害怕退场。

  养老困境,害怕无依

  没有退休金,养老没有足够的保障是高龄农民工还活跃在劳务市场的根本原因。高龄农民工中不少人是改革开放初期就进城务工的第一代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然而直到200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才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现在其落实情况依然不容乐观,绝大多数高龄农民工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将面临老无所依的困局。在被问及对未来养老有哪些方面的担忧时,54.2% 的高龄农民工选择了收入不能负担自己的养老费用。

  在老龄化社会到来及劳动力相对短缺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老年农民工持续活跃在劳动力市场将是一个必然趋势,挖掘高龄人员的就业潜力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劳动力短缺的压力。因此,应适当放宽工伤保险缴纳的年龄限制,允许高龄农民工从事劳动强度较小、危险系数较低的工作。同时,要治理农村婚嫁陋习,减轻高龄农民工负担,探索新型养老保险制度,使高龄农民工老有所养,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高龄农民工群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