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2022 年7 月28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党中央高度重视产业链安全问题,切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近些年来,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地缘政治冲突,促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2022 年8 月9 日,拜登签署了《2022 年芯片和科学法案》,旨在隔断中国芯片产业与全球联系,进而遏制中国经济发展,企图打造由美国控制的全球芯片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由此可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挑战。首先,我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面临“卡脖子”的风险。比如,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国,人工智能产业走在世界前列,但必需的高端芯片受制于人。尽管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消费了全世界约3/4 的芯片,但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上,中国处在中下游。当前,美国正在推动建立“芯片四方联盟”进一步限制我国芯片发展。其次,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加剧了产业链供应链迁出我国的风险。受国际环境的影响,跨国公司在供应链方面会更加聚焦安全和韧性,而不再是单纯追求效率和利润。所谓的供应链韧性,就是供应链不会或尽量不受到地缘政治、天灾人祸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一个重要的实现方法就是多元化布局,避免对一个国家太依赖。近年来,印度、越南等国家对全球产业链承接规模快速增长,而我国面临产业链外迁问题,这一定程度上是全球价值链布局逻辑重构的结果。最后,重点产业链尚未实现自主可控。产业链自主可控指的是在面临国外产品、零部件、技术等供应受限时,还能够依靠国内稳定运行的产业链供应链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比如,部分领域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技术和设备、关键基础材料严重依赖进口,造成我国对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掌控力较弱,局部受阻或断裂的风险较大。这也制约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前后向的关联程度和上下游协同创新能力。
那么,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如何确保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夯实基础?这个问题至关重要。毕竟,畅通无阻的经济循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而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是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
以下四方面的思路是重要的抓手。一是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抓住国之重器。立足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的时代背景,聚焦国家需求,从政府和市场两方面入手形成导向一致的科技创新合力。二是积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通过深度融合创新链与产业链供应链,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强链需求拉动创新链,以及创新链支撑产业链供应链升级的良性循环。三是制定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战略。在国际、国家、地区、产业、企业等五个层次进行统筹谋划:国际层面,积极融入全球和区域投资与贸易网络、维护重要国际物流通道安全、确保战略资源国际供应等;国家和地区层面,立足国内大循环,优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实现东中西部合理分工、协同联动发展,保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整;产业和企业层面,制定和实施好产业政策,强化创新引领,加强上下游企业的利益绑定和战略合作,推动全链条协同创新。四是通过高水平开放,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治理。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各国加强交流协商,打造各方普遍接受、行之有效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治理体系,同时优化 “一带一路”倡议和推动RCEP 区域合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