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全国百强县何以炼成?
- 来源:四川省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西昌,百强县,四川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1-13 11:45
2021 年8 月4 日,由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1 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正式发布,西昌上榜2021 百强县,位列第96 位。此消息一传出,在西昌引发热议,广大干部群众都为西昌重返百强县倍感自豪。
2022 年7 月20 日,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2 赛迪县域经济百强县榜单,西昌排名第92 位,并继续保持四川省内第一的位次。
连续两年上榜,这是西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起点,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昌新征程的生动注脚。
成绩单来之不易
西昌何其有幸,成立于改革开放中,生长在春风里。
建市以来,在接力传承下,经济活跃度大幅提升,成为全省县域经济的领跑者。2006 年,西昌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 亿元;2010 年突破200 亿元;2012 年突破300 亿元; 2014 年突破400 亿元;2018 年突破500 亿元;2021 年突破600 亿元。西昌用实干、苦干、砥砺奋进的精神谱写了一部乘势崛起,迈步跨越的史诗篇章,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偏僻小县城建设成为全国百强县。
从数据上探视,无论是“一年考”,还是“五年考”,无论是“长跑”还是“短跑”,西昌的发展态势一直是向上而行。
从全年数据来看,2021 年西昌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0.4 亿元,比上年增长6.6%,GDP 总量占凉山州的3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26 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269.26 亿元, 增长7.8%; 第三产业增加值303.96 亿元,增长5.7%。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08∶42.71∶48.21,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占凉山州的13.3%、41.4%、37.1%。
从与往年数据对比来看,2021 年西昌地区生产总值较2016 年增长37.9%, 较2010 年增长176.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较2016 年增长21.7%,较2010 年增长8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9.40 亿元,较2016 年增长43.97%,较2010年增长208.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93 亿元,较2016 年增长52.4%,较2010 年增长30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431 元, 较2016 年增长44.94%,较2010 年增长15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23 元, 较2016 年增长57.48%, 较2010 年增长277.2%。
顶住防疫压力跑出加速度
“全国百强,个个都强。强手比拼,不进则退。”在国际国内经济深度调整以及疫情影响下,西昌也遇到了“成长中的烦恼”,面临土地碎片化、产业升级、交通瓶颈、营商环境、队伍建设“五个之困”。
为力克“五个之困”。西昌以思想大解放引领大发展,形成敢闯敢试、真抓实干、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以大格局拓展新空间,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窗口期、机遇期,跟上时代步伐,努力闯出新路;以大平台激发新动能,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工业强市、协同发展、乡村振兴三核鼎立的重大发展平台;以大产业带动新经济,坚定工业立市不动摇,改善营商环境,积极招商引资,扩大工农业发展空间。
优势钒钛产业稳步发展。西昌钒钛产业园区拥有全国装备水平最高、品种最全、质量最好的高强汽车用钢和能源、结构用钢生产企业,也是国内唯一的清洁钒生产基地,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机械能源等领域。2021 年钒钛产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391.53 亿元,技改投资15 亿元。
葡萄等特色农业成果丰硕。安宁河谷地区土地肥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葡萄产业发展奠定了先天优势。2021 年,西昌葡萄种植面积达10 万亩以上,年产值超20 亿元;花卉种植面积达1 万亩以上,年产值达8.5 亿元。葡萄、花卉种植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
城乡一体化发展持续深化。乡村振兴既有“颜值”,也有“内涵”,开启“加速度”,广袤乡村更具“时尚范”。西昌广大农民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种,到“智慧种地、直播带货”的职业农民,让土地变成“香饽饽”,让乡村从“被遗忘的角落”成为争相打卡的“网红村”。
项目和资金在西昌汇聚。在西昌西部新城,从商贸物流到消费金融,从地产开发到产业配套,名企云集,重资驻扎。攀西地区文教科创中心、攀西地区医疗中心的一些重磅项目在城西渐次落地,随着幼儿园到高校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城西正逐步成为攀西教育高地;川投中心医院医疗体系的建立,直接拉升整个攀西的医疗服务水平;高铁大道西延线不仅是引“人气”入城、激发城市活力的城市主脉,更是西昌旧城更新、新城崛起、继往开来的梦想之路。
以永葆“闯”的精神,拿出“创”的劲头,发扬“干”的作风,西昌时刻盯紧时间节点,正排工序、倒排工期,摒弃一切杂念强攻坚、打消一切顾虑拼命干,全力以赴推动社会经济建设跑出“加速度”。
从“邛海时代”迈向“安宁河时代”
西昌自建市以来,几乎是围绕“邛海”开展城市建设、工业布局、农业生产、旅游发展的,从2021年开始,西昌将目光瞄向更加广阔的安宁河流域,以更加宽阔的角度审视自身发展。
面对发展重任,西昌明确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2021 年1 月6 日,中国共产党西昌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西昌市委关于制定西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西昌市委关于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整体提升”殷殷嘱托加快建设攀西地区现代化国际性中心城市的决定》。
《建议》《决定》举旗定向、谋划长远,标定了今后五年乃至十五年西昌发展的新坐标,吹响了西昌奋力开启全面建设国际生态田园历史文化名城新征程的号角,标志着西昌发展全面从“邛海时代”迈向“安宁河时代”。
2022 年8 月6 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0 年)》。《规划》提出,要发挥西昌核心引领作用,到2030 年,安宁河流域建设现代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带动攀西经济区特色发展的重要引擎、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西昌作为安宁河流域中心城市,切实担负着“极核”“主干”引领带动作用,更肩负着推动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立足凉山州委“破三争四翻番”战略目标,西昌旗帜鲜明提出了到2027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20 亿元、建设“双百城市”、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高质量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实现更大作为。这些奋斗目标的提出,是基于科学分析得来的,有着坚实的理论和现实的支撑:
从战略机遇来看,有底气实现更大作为。西昌迎来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要主动抢抓战略机遇,准确把握时与势,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奋力跑出西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加速度。
从自身条件来看,有能力实现更大作为。经过多年接续奋斗,西昌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呈现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的生动局面,可以说西昌在资源、生态、旅游、民族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西昌的目标已明确, 一个产业兴、百姓富、文化强、生态美的“攀西地区现代化国际性中心城市”将缓缓升起。
发展的路上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可走,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一个地方、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更是如此。更多的时候,发展是拼出来的、争出来的、闯出来的。
西昌资源得天独厚、交通干线成网、政策保障有力、环境风清气正,尤其是正处于国家、四川和凉山战略布局重中之重,各种优势在集成、资源在集中、动力在集聚,其势已成、其时已至、其兴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