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与研究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课堂环节,优化,有效
  • 发布时间:2023-07-21 11:52

  张思新

  (德州市陵城区临齐街道办事处凤凰中心小学山东德州253500)

  摘要:文章以提升小学生古典文学素养、优化小学语文高段古诗词课程建设为目的,结合统编版小学语文高段教学案例,从课前导入、课堂渗透和课后拓展三个维度出发,分层探究小学生高段古诗词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小学高段;课堂环节;优化;有效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6-010-01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以文化启蒙、爱好培养为主要目标,需教师结合古诗词朗朗上口、意蕴丰富、凝练简约的特征展开创意教学设计,引领学生感悟古诗词深层次情感陶冶价值,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一、课前导入,激活学生诗词学习动机

  (一)知人论世,背景导入

  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普及古诗词的文化背景、诗人生平经历、相关文学常识等内容,使学生在丰富文学修养后,能站在诗人和时代背景的角度理解诗篇蕴意,深化教学感知。以《示儿》为例,本诗为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临终绝笔,是诗人陆游爱国情怀的最终回望。“爱国精神”是本单元教学的人文主旋律。教师为凸显作者的爱国精神,在教学前期搜集陆游与北宋政治背景资料,围绕临终绝笔、陆游生平、爱国诗作、风格特征等关键内容整合成一篇趣味拓展阅读,在课前以拓展阅读材料的形式下发给学生。阅读材料在叙写作者爱国情怀时,用浪漫抒情的笔调徐徐铺设,引发学生思考:“一个人的生命到了尽头,他会回想最难以割舍、最放不下、最珍贵的人和事。陆游想到的、写给儿子的最后别语竟不是对亲人的抚慰,对自身愿望的追念,而是对国土未能统一的遗憾!”课前导学的有效铺设丰富了学生的文学常识积累,为课堂深入教学做了积极的情感铺垫。以文化背景为导入材料,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萌生。

  (二)声画交叠,情境导入

  教师可以从诗中的声、诗中的画入手,为学生创设情境导入内容,使学生在声画交叠的情境中激活读诗乐趣。以《山居秋暝》为例,本诗描绘了月光下的秋日美景。学生在自主阅读时,能对新雨、明月、松间、清泉、浣女等意象产生关联联想,但难以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将多重意象还原、立体交织在一个画面中,诗词意境上难以更进一步。为解决这一问题,为学生构建诗词模型,教师找到优质微课程视频《山居秋暝》,视频以水墨动画的形式展现了月光照松枝、清泉流光浮动的动人景象,轻松还原出诗人眼中的美丽风景。水墨动画运用中国传统色调和画面,营造出绝美高雅的中式审美意境。学生能听到流水的淙淙声、山间小虫的鸣叫声、浣女归来的低语说笑声。声画交叠的情境美景使学生对本诗的内涵产生了深度解读,学生能以饱满的学习兴趣步入课堂教学。以声画结合作为情境导入的主要方式,有助于学生古诗探究兴趣的培养。

  二、课堂渗透,遵循学生本位教育原则

  (一)礼乐吟咏,赏诗词格律音韵之美

  培养学生吟诵能力,可以从示范朗诵、细化朗诵、启发朗诵三方面入手。诗作的吟诵方式不一而足,无固定形式,是有感而发的随机活动。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此诗的情感描写直观感性,原因和情态真情流露,自然醒目,最适合用以启迪吟诵思维。教师在吟诵前为学生播放有声配乐朗诵作品,使学生感受字里行间洋溢的激动、喜悦之情。其后,教师请学生尝试自主吟诵,并为学生调整吟诵细节。例如,A 学生在诵读时煞有介事,但过于夸张,颇有漫天发挥的意味,以响度和音调找补情感表达。教师提出这一显著的吟诵问题,并亲身示范,说明整改的思路,学生有样学样,在组内进行相互调整。在课堂循序渐进地吟诵教学下,学生的古诗词吟诵能力能有显著提升。

  (二)蕴意参悟,赏作者志趣哲思之美

  教师需重视诗词人文素养的渗透,以树立榜样、分析情感、解析哲思等方式提取古诗词的精神教育要素,为学生渗透为人处世之道,增强精神力量。以《石灰吟》为例,本诗是一首经典的托物言志诗,作者于谦是与名将岳飞齐名的英雄,也是以清廉为自我修养的好官员,他借助石灰自喻,表达出对“清白” 的竭诚追求。本文意蕴易于理解,画面情境丰富,适合用于德育、赏析教学。教师在课堂上以“托物言志”为教学锚点,设立一系列问题:(1)想一想,说一说,诗作体现出作者哪一观点?(2)结合作者于谦的生平经历,谈谈你对诗作中“清白” 一词的体会。(3)结合诗作,谈谈你对作者文学形象的解读。问题组让学生围绕诗作思想感情、作者、人物形象,对清白的深度追求展开细化辨析。学生能在赏析、解读过程中感受到刚直不阿、清廉不屈的文人形象,从作者精神意蕴中提取德育养分,丰富个人精神。对诗作意蕴的深度参悟,有助于诗作志趣、哲思的传达,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三、课后拓展,兼顾学生素养能力发展

  (一)表达训练,以创作助推诗词内化

  ,教师可以结合诗作特点和能力训练目标设计书面表达活动,以促进学生写作、表达能力发展。以《迢迢牵牛星》为例,由于本课诗作具有浪漫主义遐思,教师就可以“提升学生表达能力,促进知识内化”为目标,设计课堂书面表达训练活动。教师为学生布置作业:请以改写的方法将本诗中的故事描写下来,力求文笔生动、情感细腻、抒发雅思。有学生将“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一句翻译改写为:“那一泓银河像一道天堑,我心悦之人在烟水彼端,星光明灭间,仿佛流逝着某些柔软珍贵的东西。”绮丽的想象为诗作平添浪漫主义色彩。即兴练笔的训练活动使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更进一层。

  (二)多彩活动,以诗性点染学生童年

  丰富的校园活动能有效激活学生古诗文赏析乐趣,为学生培养恒久的诗词爱好。以《江南春》为例,教师为培养学生诗词探究爱好,仿照《红楼梦》中的雅集活动,在班级组建“白梅诗社”,利用每周三的自习时间拟定主题和游戏玩法,带领社员探究诗作的乐趣。如,在讲解《江南春》一课时,教师设立下一次活动的主题“江南”,请学生课下自主搜集相关诗作资料,丰富个人底蕴。游戏中,教师将学生抽签分成三个阵营,请学生以“江南”为锚点,玩“飞花令”游戏。学生在课下下足功夫,才思敏捷,提出“游人只合江南老”“能不忆江南” “江南可采莲”“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等诗句,活动氛围热烈,学生积极投入,课外拓展取得较好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从课前导入、课堂渗透、课后拓展三个教学时段出发,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兼顾学生古典文学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使学生正确、深度赏析古诗词的多重蕴意之美,以诗性助成长。

  参考文献

  [1]夏海连.主题教学在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20.

  [2]项维.触摸诗文的脉搏——小学高年级诗词赏析教学探微[J].天津教育. 2020,(17):69-7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