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游戏在中国

  1998年,在遍地盗版的中国游戏市场上,购买一张游戏光盘普遍只需要5-8元,而这时候全国却有超过6000人以每套148元的价格购买了一款正版软件。这是一款由英国人开发的名为《游戏工厂》的软件,光是软件的名头就激起了很多热爱游戏的年轻人开发独立游戏的愿望。但很快,购买了这款软件的玩家们发现,所谓的《游戏工厂》仅仅具备简单的开发概念,基本上连像样的制作工具都不是。这给很多空有创造游戏的热情却不知如何开始的年轻人浇了一头冷水。

  2001年初,一个在北京打工的程序员郭祥昊制作了一款名为《北京浮生记》的经营类小游戏,并将其免费上传到互联网上。《北京浮生记》通过反讽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漂泊在北京的感受,引起了广大北漂一族的共鸣,这款独立游戏借助新兴的互联网快速传播,出乎作者意料地获得了空前关注。

  但像郭祥昊这样有能力独立开发游戏的人毕竟是少数,还有很多胸怀游戏制作梦想的年轻人并不知道该如何燃烧自己的这种激情。此时国内的游戏培训行业开始快速发展,“拨打一个电话,改变你的一生”、“游戏产业市场庞大,每年人才缺口XX万”……类似这样的广告开始漫天飞来,游戏业被描绘成了前景无限的掘金产业,毕业后能够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工作,这更是让很多年轻人瞬时感到激情澎湃。但当年参加这些游戏培训的人潮中,有很多最终并未走上游戏制作之路。在中国,当人们某种单纯的情感最终跟金钱搅和到一起时,前者总是会被后者利用。

  事实上在中国,一个人要走上独立游戏开发之路,比在欧美国家更需要勇气。而即使是开发出了非常优秀的独立游戏作品,在中国想靠游戏盈利更是天方夜谭。2002年,一位叫中村彰宪的日本立命馆大学副教授在日本游戏开发者大会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中村彰宪对中国游戏开发者的看法》的演讲,他说:“我很尊重中国的游戏开发者。盗版和P2P软件在中国非常盛行,中国人的原创作品很容易被复制并传播,在这种环境下,中国的游戏开发者要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回报很难,此外还有大量作弊工具和私服,可他们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创造力。”

  即使困难重重,但真正追求独立精神的人却永不会放弃。2008年,一款由金点工作室制作的ARPG游戏《圣剑英雄传》被上传到网络上供网友免费下载。这是一款接近商业游戏品质的独立游戏作品,立即在玩家中掀起热潮。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还公开了游戏源代码供游戏编程爱好者学习揣摩。金点工作室是令人尊敬的,但还有一件不被人知的事情是,他们的成员尽管很多后来都服务于商业游戏公司,却始终没有把金点工作室进行商业化,而是靠自己的薪水来维系着独立游戏的制作,这份坚持和努力更是非常难得。

  同时期推出的还有前文所提到的广受赞誉的《雨血》。而在今年,《雨血》的续作《雨血2:烨城》也即将和玩家见面。据作者透漏,2代作品在国内也将通过商业渠道发行,届时玩家需要购买正版。《雨血》能够获得如此成功,除了游戏本身的优秀之外,还与作者出国留学的经历有关。如果在国内,《雨血》可能至今都不会实现正式销售。

  此外,在这样一个人均收入偏低而又缺乏社会保障的体系里,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为生活奔波,人们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在这个大环境下,独立游戏的生存和发展自然不易,也注定了独立游戏和独立精神长时间以来都是小众话题。但即使如此,仍会有人为了这样一个听上去简单至极的理由而不断努力,那就是:制作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游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