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举办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1867年,容闳曾向江苏巡抚丁日昌提出《联设新轮船公司章程》;1868年,容闳、许道身曾请求政府劝谕华商集资置买轮船,春夏承运漕粮,秋科揽载客货。不过,官办军事工业很快面临经费来源枯竭、原料燃料供应不上、技术落后、人才缺乏、管理不善等一系列困难,以致内阁学士宋晋于1872年1月23日上奏,要求停止造船。这使洋务派意识到,必须“由富而强”、“寓强于富”,举办商办民用工业。于是洋务派开始筹办交通运输、采矿、冶炼、纺织等民用工业。
1872年(同治十一年)李鸿章呈上《试办轮船招商局折》,提出官督商办轮船公司。并委派沙船富商、浙江海运委员、候补知府朱其昂、朱其诏兄弟筹办,1873年1月17日在上海洋泾滨永安街正式设立“轮船招商公局”,这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结束了外国资本主宰中国轮船运输的历史。
成立之初,公司性质定为官商合办,其实就是商人出资金、官家管理,核定股本白银100万两,实收599032两(每股100两,其中官股10万两,朱其昂兄弟各10万两,李鸿章5万两),轮船4艘,从事江浙漕粮运输及各种客货运输业务,后来公司性质改为官督商办。公司开办半年,亏损严重,朱其昂被迫辞职。而后便是一系列咱们在TVB里常看到的经营之争,简单说来就是官派督办和股东利益之间的矛盾。其实从公司的性质咱们就能看出矛盾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官派督办的职责在于完成满清政府漕运的工作,而股东则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秉持合则聚不合则散的原则,轮船招商局经历了多次重组,产生矛盾,再重组的过程。直到辛亥革命后,招商局从官督商办转变为完全商办,公司名称改为“商办招商局轮船公司”,后又称“商办招商轮船有限公司”。
1928年,国民政府在全国交通会议上确定招商局收回国有的原则,1932年交通部正式接收商办招商局,更名为国营招商局,并将发行股票收回。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招商局大批轮船沉船御敌。1948年10月1日,公司在上海正式改组为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航运处接管了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1951年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改称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1985年,又改为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怎么样,这名字是不是很眼熟呢?没错,它就是开发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区—蛇口工业区,并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商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那个招商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