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真正的生命蓝图

  她为诚品书店创作的文案,有诗歌一般浓烈的语句,弥漫着浪漫、浓烈的爱书气息,时隔10几年读来,依旧铿锵有声。媒体人梁冬就如此评价她:“一个人居然可以和文字做爱,和思想调情,到如此深厚的地步……”

  少年烦恼

  在她的书里,忧郁的少年时光仍旧流露出一些端倪。“很怕人,怕说话,对自己没有自信,对环境没有安全感,对世界充满敌意,人缘差到不行,连上厕所、睡觉都得拉着好友或家人陪我,不敢一个人,更不要说自己去看电影,或者是去旅行了。我把自己关在深黑的小笼子里很长一段时间,不晓得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摸样。直到爸妈把我一个人丢到美国游学两个月,让我不得不离开笼子,逼得我必须得自己出去觅食,自己去选课找教室,学会看地图、认路、搭车……”

  游学时,她甚至亲历了柏克萊大學黑人與白人對立的暴力枪击事件。她当时正从现场经过,听到枪声和尖叫,还以为是在拍枪战电影。她从小就对死亡有恐惧,害怕生命、灵魂消失,但经过那次事件,恐惧开始慢慢瓦解。

  她忽然发现,原来只要“不怕死”,那人生就没有什么好怕的。“我在那次游学中,才开始和世界接触。自此以后,我又经历了更多必须一个人的时刻,又经历更多次的分离,更多回的人生转弯,直到养成坚毅而独立的自己为止。”

  年少成名

  “加缪搬家了。马尔克斯搬家了。卡尔维诺搬家了。莫内搬家了。林布兰搬家了。毕加索搬家了。瑞典Kosta Boda彩色玻璃搬家了。英国Wedgwood骨瓷搬家了。法国Hediard咖啡搬家了。可可诺尔皮件搬家了。金耳扣大大小小的娃娃,也要跟着人一起搬家了。1995年10月1日,诚品敦南店搬家,请你跟我们一道送旧迎新,移馆别恋。”不知道是诚品书店的书香气质成就了李欣频,还是李欣频的文案辅佐诚品书店成为台湾的文化地标,总之,19岁的她甫一进入广告圈,便迅速以一系列诚品书店文案作品,蜚声广告界。

  “过期的旧书,不过期的求知欲”“在有味觉的果园书店,为爱人买菜,给自己买书”“以最高的忠诚度,向新思想投诚”“对书的100种偏见”“找一张纸,让它有表情”“让我们持续在灵魂层面上,高速笔谈!”……她为诚品书店创作的文案,有诗歌一般浓烈的语句,弥漫着浪漫、浓烈的爱书气息,时隔10几年读来,依旧铿锵有声。媒体人梁冬就如此评价她:“一个人居然可以和文字做爱,和思想调情,到如此深厚的地步……”

  她一路挥洒旺盛的创作激情,一边打拼于广告圈,一边着述写作。28岁,她在台湾出版第一本着作《诚品副作用》,开启了7年完成近20本书的创作高产期。一天阅读一本书,一天看一部电影,最高纪录是每年举办100多场讲座,30几岁就游历了30多个国家,那时的李欣频,想来的确有足够的资本骄傲。

  心之困惑

  人心是用成就填不满的无底洞,若有疑问在,就必须去继续探寻那个答案,否则多大的成就都不会人感到满足和幸福。

  她不明白广告圈中的许多事,“为什幺会竞争得这样残酷?”“为什幺会有欺压?”她遍寻命理师、通灵者,试图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一个答案。直到有一天她累了,也厌倦算命者半灵半不准的几率,于是静下来看了《与神对话I、II、III》《与神合一》《告别娑婆》《奇迹课程》等书籍,向内心探寻。

  她开始在台湾修习合一课程,接受Deeksha的能量,课上也经历了非常美妙的灵性体验。但课程结束后,原本一帆风顺的她,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经历了学业、爱情、事业三方面同时的失败,她被迫困在三路封锁的生命围城之中,已经到了重度忧郁的崩溃边缘,只能开始服用精神科的药物。

  这一切,让她对被称作“恩典”的Deeksha起了很大的怀疑:“没接触Deeksha前的我一路顺遂,原本希望更顺利的我,怎么反遭如此毁灭性的破坏与阻挠?”她愤恨地质问导师:“究竟什么是恩典?这样的毁灭怎么算是恩典?到底上天是想对我怎样?想逼死我吗?”得到的答案是“妳还没走到最后,妳还没看到妳的生命全图,我只是拿掉不适合妳的”。她反驳:“那我的生命蓝图是什么?你怎么这么专制?你觉得不适合我的,或许我自己觉得合适呀?”他继续回答:“不是的‥‥妳自己心里很清楚,那些根本不适合妳,妳已经很多次想从这些事情里逃开,现在如妳的愿,妳却又很痛苦‥‥妳自己要看清楚,这些都不是妳真正想要的,都是妳为了符合别人期待而做的‥‥”

  听到这段话,她突然从无法克制的崩溃情绪中平静了下来,她的确很多次想从这些事情中逃开,只是当它们真的发生时,她无法接受而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