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这样的时刻?打开冰箱,一堆过期甚至发霉的食物;打开衣柜,一堆闲置已久的衣服,不穿也不丢,无法处置;或者你有独特的癖好,譬如囤积干果、香料、蜡烛、围巾、包包……总有一样,你在囤积,有木有?!
囤积癖,人类无伤大雅的强迫症。但,当它超越限度,给你造成压力时,或许你该思考这种行为背后更为深厚的根源了。
有没有这样的时刻?打开冰箱,一堆过期甚至发霉的食物;打开衣柜,一堆闲置已久的衣服,不穿也不丢,无法处置;或者你有独特的癖好,譬如囤积干果、香料、蜡烛、围巾、包包……总有一样,你在囤积,有木有?!
一般认为,老年人喜欢囤积物品,他们不舍得丢弃任何弃之不用的物品,总觉得未来会有用。但据统计,人群中大约至少有百分之十的人是囤积狂,与流行的观点相反的是,他们当中很多人都不太老。此外,囤积癖好发生的年龄阶段也日趋年轻化。
美国作家兰迪·弗罗斯特和盖尔·斯特凯蒂在他们合著的书籍《STUFF: 强迫囤积症和物品的意义》中写到:囤积癖的病理特征有很多,而且经常会因为过去的创伤而加重,其中包括OCD(强迫囤积行为的发生),缺乏注意力(阻碍思维的集中),过分的完美主义(标准设立过高,一旦达不到就完全抛弃),还有一种儿童似的逃避行为,不愿接受和丢东西有关的不适感。
当然,正常的存储和囤积癖好之间是有差别的。前者是以现实需要为前提,后者则是以心瘾为行为的标准。囤积症和强迫症也有差别。典型的强迫症症状与焦虑联系紧密,一连串行为由一个不必要的强迫性想法引起,比如:我摸了钥匙,手被弄脏了!接下来会出现由强迫性想法产生的强迫性行为来减轻痛苦,如:过度洗手或过度清洁。驱使强迫性行为产生的根源是减轻不安不适感的需要。然而,在囤积症中,驱动获取和保存物品的通常是积极情绪,当然其中也掺杂有焦虑、内疚、羞愧、悔恨等消极情绪,但这些情绪仅仅在病人尝试丢弃物品或其获取物品的欲望受到压制时才会出现。
囤积行为开始是心结,继而是毛病,最终有可能成为病态表现,若在停止不了的囤积过程中还出现“不能这样”“不该如此”的想法时,就成为强迫症了。囤积癖,本是无伤大雅的强迫症,但当它超越限度,给你造成强大压力时,或许你该思考这种行为背后更为深厚的根源了。
编辑 /李芬
采访 撰文/小琥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