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2013年全球智能城市首奖获得者
- 来源:中国信息界•智慧城市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台中市,球智慧城,科技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06 13:12
台中市,位于中国台湾省中部,西临台湾海峡,面积约2,215平方公里,人口达270万,是台湾人口第三多的都市行政区。2012年,台中市首次参与全球智慧城市评选,即荣获“全球顶尖7大智慧城市”,成为亚洲唯一入选城市。2013年台中市再次参与竞选,一举拿下首冠,成为全球最智慧的城市。
2012年,台中市首次参与全球智慧城市评选,即荣获“全球顶尖7大智慧城市”,成为亚洲唯一入选城市。2013年台中市再次参与竞选,一举拿下首冠,成为全球最智慧的城市。台中市市长胡志强公开表示说,2012年获奖的是加州河滨市,当地是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城市范围较小,大学助力宽频基础建设;曾摘下首奖的新加坡也是倾国家之力大力建设城市,因此台中市能夺得第一,难能可贵。
那么,台中市都做了哪些努力,让它一步一步成为耀眼的新星,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史册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建设者手中的台中发展
2013年智慧城市论坛年会,坐在台下的台中市副秘书长廖静芝静静屏息等待着结果揭晓。当她最终听到台中市荣获全球智能城市首奖时,笑容在她脸上绽放,她走上台与大家分享了台中市获奖的秘密。
她说,传统糕饼产业的年产值由10年前的新台币3000万,成长为现在的10亿,经济大幅增长。台中市的优势在于长久以来即以“都心”位置成为中部区域聚焦点,成为台湾第三大城及最适宜居城市,具备海(台中港)、陆(高铁、台铁、捷运)、空(清泉岗国际机场)等交通优势,是台湾通往国际的重要门户。台中市在县、市合并后拥有传统制造业和农业、观光产业优势,发展国际化、多元化及自由化的工商服务业。
同时,台中市拥有机械产业群聚资源,为发展大肚山科技走廊,在完善的基础建设下,配合台中精密机械科技创新园区、中部科学工业园区及众多主题工业园区的建构,塑造科技产业的微笑轴带,扩大产业链功能,形成完整的产业聚落。同时发挥规模经济效益,生产供销全世界的机密机械与零件,包括AppleiPhone、Google太阳能电厂、保时捷汽车,甚至国防工业、全球的半导体、面板业等,这些都让台湾成为世界第三大工具机出口国,在精密机械市场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谈到台中市的智慧城市发展时,廖静芝也说出了台中市所面临的建设挑战。她说,2010年12月原台中市与台中县合并,城乡差距变大,针对偏远地区甚至中高龄、身心障碍等较易有数位落差的民众,仍需协助提升其数位素养。台中市目前已积极开办免费计算机程、办理劳工大学、社区大学等,但政府经费有限,资源分配无法遍及每一个弱势族群,未来必须结合更多的资源与力量,包括民间企业、团体的投入与志工培育等。
“一座幸福的城市最重要的是满足市民的需求”。台中市在宽带网络基础建设、精密机械智慧园区等,有完善基础建设和产业稳定根基支持,也在数位学习和农业科技展现优良的成果,此外更大力推展多元的艺文展演活动、参与国际交流,提升整体国际形象,以文化形塑台中,带动地方观光发展,建构一个具有人文氛围、智慧生活以及国际观的魅力城市。
领奖的那一刻,廖静芝说到,首奖的评比上,台中市算是已经毕业了;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台中更要扮演好模范生的角色,肩负起更多责任,推广智慧城市的理念。任重道远,台中还会继续努力,捍卫这份国际肯定。
评审团的心中的获选理由
2013年智慧城市评选评审团同样道出了台中市为何会脱颖而出的原因。他们指出,首先,台中在就业机会的创造上,就让人眼前一亮,这正好切合“创新与就业”的主题。台中市拥有七个科学园区、十七所大专院校、一千五百家精密机械企业、上万家中小型零组件供应商,产生了强大的群聚效应,形成完整的产业聚落,创造出巨大、上银等世界级的企业;它更在四年前,吸引了台积电前来设厂,单是一个晶圆十五厂,就创造了八千多个工作机会。
但光是工作机会还不够,台中市政府与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合作,开发出共享的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大幅提升了企业的运作效能;另外,产官学相互配合,更开办了诸多人力培训、产业育成课程,让台中的劳力资源切合企业所需。即使是在职劳工,也能透过劳工大学、职业辅导等机制,不断自我进修提升,而不会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2010年,台中县、市宣布合并,当时两者大相迳庭:一个是70%以上从事服务业的城市,另一个是50%以工业和农业为主的农村。很多人并不看好整合能够顺利进行,但是台中再一次用实际行动破消大家的担忧,它全心投入缩减数位落差,这也成为台中市最终能够获奖的第二个原因。
另外,台中市市长胡志强的施政理念“草地市政学”,即一片草地可以改变一个都市的施政理念同样帮助台中抱回首奖。典型的例子就是,勤美诚品绿园道从半废弃的停车场大楼,摇身一变,与周遭万坪绿意融合,从而成为了今天的自然人文新地标,带动附近文创产业进驻,使老旧商圈焕然一新,成为独树一格的新文化生活圈。至于率先推动的每周一天无肉日,更让台中从上到下,都身体力行成了低碳生活的实践者。这些绿色远见,赢得评审团一致肯定,最终捧回大奖。
城市天网里的网络基础建设
台中市政府与电信业者合作,改善网络基础建设,不但创造了上千个无线网络热点;光纤宽带以及4G的WiMAX,人口覆盖率甚至已经超过90%;而政府的e化服务,也因为密集的便利商店,深入到辖内各个角落。城乡差距,一点一滴越拉越近。
科技带动的资源整合,让偏乡的孩子,可以登上云端图书馆读书,也可以到定期巡回的行动图书馆,借阅感兴趣的书籍;山区的校长和老师,也能利用视讯会议与其他学校交流,并且透过行动系统下载需要的教材与书籍。
农业工作者,同样是科技的受益者。今天的台中农人,已经有能力运用数字化的温室监控系统,实时掌握作物的生长状况。即使人在外地,只要智慧手机或平板计算机在手,温度、湿度、照度的调控都不成问题。善用科技,让台中的兰花和荔枝等高附加价值的农产品,都能走出宝岛台湾,营销到全世界去。
对于台中市获得2013年全球智能城市首奖,信息中心主任张忠吉表示,台中无线网络覆盖率今年超过九成五,公家机关、公园绿地都可使用iTaichung或iTaiwan账户免费上网,电子城墙也让犯罪率大幅下降。
ICF创办人之一的萨其利拉(Louis Zacharilla)因此感叹,多数城市都是被科技牵着鼻子走,但是台中却能真正运用科技创新,带来更多成功。
奥斯卡奖摇篮里的影视先锋
让台中获奖的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它的文化软实力。萨其利拉赴台中考察时,被这座城市在文化上的投入打动,称赞它即将迈入“新文艺复兴时代”。
台中人的热情好客,自不在话下。但是台中运用创新能力、科技知识,重新发扬原有文化资产的智慧,一样不容小觑。当导演李安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感谢台中以非凡的造浪技术,协助完成电影里复杂的特效时,这座城市已经掳获了许多创意人的心。
编辑统筹/杨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