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关键词:患

  很多人都说,只要过了“十一”黄金周以后,这一年剩下的时间就如同流水一般,转眼消逝即去。又快到年底了,按照水产业大致的规律,现在可以回首看看2014年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在这一期里,我们也开始盘点几大水产品种,都说总结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其实每个品种、每个环节都有似乎无可避免的患处,例如病害、行情波动。看得多了,以至于心里常常会有疑问,这些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如果满世界一派风调雨顺,是不是大家一起亏本亏死?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看来每个事物都有其必然的轨迹,从这个角度看,做好预判比补救来得更加重要。

  就在10月30日深夜,在网络上突然传来一则令人吃惊的消息:著名水产上市企业獐子岛发布一系列公告,由于黄海北部遭遇一场冷水团,公司105.64万亩海洋牧场遭遇灭顶之灾,受此影响,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大变脸”,由盈利变为巨亏约8.21亿元。

  据称,此消息一出,整个农业行业分析师为之震动。令人感慨的是,鉴于2012年台风造成惨重损失,为了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獐子岛在去年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合作,推出以风力指数作为承包理赔依据的保险产品。

  能保台风,却不能保寒潮、冷水团、病害、敌害侵袭……作为水产业为数不多的上市企业,獐子岛的遭遇令人同情,水产业之脆弱令人无语,不管产品多好、文化做的多么牛、家业多么大,一个意外打击就伤筋动骨。世间总是充满变数,市场上的一点波动,往往就能引起连锁反应。

  在“十一”国庆节期间,我到上海、杭州、苏州等地游览一番,行程之中,自然少不了大闸蟹。很是记得当来到巴城镇上的情景,这个位于阳澄湖边上的小镇,在这个金秋季节,几乎全部被“蟹”字所淹没,据说这里吃蟹的饭店,就有上千家之多,停车场上密密麻麻,仿佛箩筐里爬动的螃蟹。

  在湖边饭店里吃4-5两规格的蟹,开价100元/只,有人介绍可以80元/只。按照网上报道的数字,根据新塘老塘不同,大闸蟹的成本价为30-40元/斤,按照5两规格算,即15-20元/只,那么80-100元/只的成交价是否过于昂贵?我对螃蟹行业不熟悉,只能心中存疑。据老板介绍,他自己也养蟹,那么即使按照普通的亩产130斤计算,他每亩的利润超过15000元,当然中间可能还有不少成本支出,但利润还是比较丰厚的,特别是对比广东本地的诸多养殖品种来说。

  或许这个老板是特例,不过从这个品种身上,可以看到一条熟悉的演变过程:产品利润可观——养殖一哄而上——利润下降——倒逼行业矛盾显现……接下来将出现种种变革、阵痛,直至重新形成稳态,就拿这个线索往我们身边的品种上套,似乎无一不中。

  还有一则信息,“大鲵养殖业震荡调整 暴利时代已经结束”,几年的行情飘红,造成大鲵养殖量一升再升,终于在2012年轰然倒下,短短时间内,价格下跌超过80%,又是一个几乎完全一样的例子。

  秋天是丰收的时候,也是肃杀萧瑟的季节,“种质下降、消费疲软导致福建鲍鱼价格跳水”、“钦州龟鳖业养殖旺盛,销路困难”、“黑颈龟炒作泡沫破灭”等等消息充斥我们的眼球,无数警示,还是挡不住心中的欲念。

  成绩很多,患处和顽疾也很多,有时候会令人感到悲观,但如果再把回顾的时间跨度放长一些,早年也有很多看似无解的难题,现在不也有了改观?发展的动力来自矛盾之间的斗争,由此可见,肌体上的患处虽多,却不一定就会致命,只要勇于暴露伤口,对症下药,患处总有痊愈的一天。

  孙岁寒 行业媒体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