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近三年最好 再现疯狂投苗

  2014年海鲈养殖总结报告

  2014年广东海鲈投苗量将近4亿尾,与2012年投苗量相当。而2012年是海鲈养殖户挥之不去的“噩梦”,今年年初不少人担心2014年会再现2012年海鲈价格“跳水”的悲剧。

  然而,2014年海鲈价格持续高企,非常平稳,尤其进入11月,海鲈价格仍然在9元/斤的高位起伏,是近三年最好的行情。海鲈价格跳水的局面不但没有出现,今年不少养户还赚得盆满钵溢。

  海鲈养殖存在“三年一坎”的说法,为何在今年投苗量剧增的同时,价格仍然持续高企?

  投苗增加1.5亿尾 本土苗企发力

  2013年5月开始,海鲈价格开始飙升,好价钱一直延续至2014年初,最高价时甚至达到12元/斤,直接刺激今年投苗量大大增加。据斗门区白蕉镇渔业协会会长彭炳根估计,今年仅白蕉地区的投苗量为3.5亿尾左右,几乎同比2012年的1.8亿尾增加一倍。而整个广东海鲈的投苗量约4亿尾,同比2012年的2.5亿尾增加60%,可谓疯狂;而且今年海鲈种苗成活率与往年差不多,平均在5-6成。

  广东海鲈种苗的市场容量3亿尾/年左右,多为2-5厘米的规格苗,价格0.13-0.3元/尾不等,几乎都是依靠福建漳州一带的苗场供应。巨大的市场利益使得珠海本土苗场育苗的探索从未止步。尤其是今年珠海市海晟水产有限公司、珠海市怡海水产有限公司等为代表开始发力。

  相对于从福建运输鱼苗来说,本地鱼苗的优势显而易见,节省了长途运输成本,淡化过程水质的适应性也更加符合当地养殖条件。但本土苗仍需要时间积累才能和福建苗抗衡。

  塘租下降 养殖大户增多

  2012年和2013年是海鲈低迷期,导致斗门白蕉的塘租大幅下滑,由2012年最高峰平均5000-6000元/亩跌到2014年的2300-3600元/亩,降幅达到2500元/亩。一方面是塘租下滑,一方面养殖密度却不断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两年低价的打击,不少资金实力弱的散户逐渐被淘汰出海鲈市场,养殖大户(养殖规模200亩以上)逐渐增多,海鲈已经出现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趋势。据不少业内人士分析,养殖海鲈投入大,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牌,目前剩下的大多是养殖技术、资金、意识比较好的养户,不过海鲈仍会不断洗牌,养殖大户越来越多。

  海大通威挑战粤海霸主地位

  据《农财宝典》记者统计,随着投苗量大量增加,今年海鲈饲料市场容量同比2013年增加20%,也就是12万吨左右。

  海鲈饲料市场可谓广东水产饲料最集中的市场,主要集中在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 市场容量大且高度集中,因此吸引了众多企业进入这个市场。目前,海鲈饲料市场上常见各集团及公司的饲料品牌约20个,但大部分市场份额主要被粤海、海大、通威、世海等四个厂瓜分;粤海的市场份额甚至超过6成,是海鲈市场当之无愧的霸主。

  海鲈饲料市场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从率先进入的台资企业到江浙饲企霸占市场,再到目前粤海笑傲海水鱼市场,目前海鲈饲料市场经过三次激烈竞争及洗牌已经进入相对成熟阶段。海大集团华南一区副总经理丁健就感叹,海鲈是中国饲料竞争最激烈的一条鱼。因为经过激烈竞争后剩下的几家厂都是高手跟高手之间的比拼,要想取胜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难度大不等于放弃。尤其是建厂在白蕉市场的海大早已对珠海海水鱼料市场虎视眈眈,今年挖人且市场动作频频;通威同样不会坐以待毙,前两年收购海为早已布局海水鱼料市场。

  年中时,迫于原料上涨,粤海率先在海鲈料提价300元/吨,但竞争对手海大、通威均没有跟上,导致粤海又不得不被迫恢复原来价格。从中看出,饲料厂的竞争不按常理出牌、刀刀见血,今年粤海受到的压力可想而知。

  不过,业内人士分析,没有厂家短期内可以威胁到粤海的市场。因为海水鱼饲料是一个高度依赖技术的行业,而粤海深耕海水鱼料多年,已经建立起强大的专业技术体系支撑以及品牌优势,而且粤海的资金政策非常灵活,经销商忠诚度高,加上海鲈饲料市场赊销比较严重,厂家投入资金较大。但大集团之间的竞争却会威胁到小厂的生存;未来海鲈市场或将形成粤海、海大、通威各领风骚的局面。

  多方助力流通 全年价格平稳

  整体上看,今年海鲈行情持续在高位运转,而且非常平稳,几乎是近几年价格波动最小的一年。为何海鲈没有出现年初预判的那样出现价格跳水?

  事实上, 白蕉海鲈自从升级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后,销路拓宽了不少,但近年的行情仍然不大理想。而白蕉海鲈在连续两年遭遇低价滞销困扰之后,2013年斗门政府决定每年安排4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用于扶持白蕉海鲈产业化发展,其中100万元作为市场推广费,其余300万元扶持流通企业做强做大。推广小组奔赴广西、贵州、云南、新疆、甘肃、四川、重庆、福建等多个省市进行推销。海鲈销售渠道得到进一步扩展,这是海鲈在养殖规模大量增加而没有出现价格跳水的根本原因。

  然而,不少流通商表示,头批鱼价格没有出现大量下跌只是表象,今年投苗量很大,2014年的价格会比2013年差,尤其是中批鱼和尾批鱼下滑幅度更大,但还有盈利空间。据斗门白蕉渔业协会统计的数据,2014年1月底时白蕉存塘的800多口塘中,1.2斤以上规格的海鲈约有200口塘,多数是1斤以下规格的鱼。按现在的出鱼进度,2014年新鱼上市前供应量是不足的。因为2013年同期海鲈存塘量超过1000塘,相对来讲今年的存塘量有些偏少,这些存塘鱼可能在7-8月份抓完,也就是说今年的新鱼头批鱼价格不会受到旧鱼的影响。因此2014年头批鱼的价格相对会好一些,中期则可能出现下滑现象。

  海鲈的头批鱼、中批鱼及尾批鱼都有不同的养殖特点。比较头批鱼、中批鱼、尾批鱼的养殖优势,可明显发现,头批鱼具有养殖周期短、成本低、价格高等优点,故相当部分海鲈养殖户比较重视头批鱼(7-10月份出鱼)的养殖,特别是资金比较薄弱的养殖户;虽然中批鱼、尾批鱼的养殖周期长、成本高,但其亩产量普遍比头批鱼高,故也有相当部分海鲈养殖户选择养殖中批鱼和尾批鱼。

  不管这三批鱼的养殖情况如何,都会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影响着这三批鱼的走势,那就是价格。因为头批鱼的价格走势比较稳定,而中批鱼和尾批鱼的价格的不确定性,已经引起养殖户的关注,养殖户越来越推崇养殖头批鱼。这是近年海鲈养殖较明显的一个趋势。

  案例

  财老板:7亩塘头批鱼赚8万元

  珠海斗门白蕉新沙村财老板,在9月11-13日出鱼干塘,7亩鱼塘出鱼近3.7万斤,平均规格1.13斤/尾,饲料系数31.2斤鱼/包料,亩产近5300斤,成为当时市场上“规格最大、亩产最高、系数最好”的超级明星鱼塘。

  财老板拥有20-30亩鱼塘,养殖海鲈多年以来,他主要做好以下三点:第一是投饵。海鲈喜暴食,适当控制投饵量,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肠胃病的发生和水质的污染。“投饵要做到定时、定点、定量,一般日喂2餐,分别在上午7-9时和下午4-6时,日投喂量约为鱼体重量的5%。”财老板表示,要坚持驯食的习惯,可在塘中搭一饵桥,每次投饵敲击饵桥或泼响塘水,招呼鱼群游来抢食,有利于观察鱼群的进食和健康状况,方便采取应变措施。海鲈一般只抢食水中悬浮的饲料,下沉后不再摄食,因此投喂小鱼应耐心慢慢投喂,颗粒饲料则应用浮性饲料。

  第二是水质管理。海鲈的高产养殖也就是高密度养殖,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是十分重要的。财老板的主要方法有:勤换水,特别是在中后期,每天的换水量达30%以上;勤增氧,鱼苗期可适当开动增氧机,随着鱼体的长大,开动增氧机的次数愈趋频繁,尤其是在高温天气和养殖后期,夜晚可开动部分增氧机,白天则要开动全部增氧机,保持塘水的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高密度养殖带来塘底大量的残饵和排泄物,有害物分解浓度高,大量消耗水中氧气,尤其是高温天气更为严重,这是鱼病产生的重要原因,可适当施放生物制剂,让有益菌群除去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保持良好水质。

  第三是防氨氮中毒。高温天气时,水中的氨氮高,甚至产生亚硝酸盐,致使鲈鱼缺氧中毒死亡。财老板介绍,缺氧的主要症状有:鱼群全塘狂游不安,上下乱窜,鳍条充血,鳃丝暗红。主要防治方法为:立即注入新水,放出老水,注水时注意用木板把水挡散,以免直接冲起塘底污物加速鱼的死亡;每亩施放氟石粉(底质处理剂)10-15公斤,中和水中氨氮;发病前注意用生物制剂预防。

  周老板:勤调水重内服,头批鱼亩产6000斤

  珠海斗门白蕉新一村头围周老板,在10月6-8日出鱼干塘,6.5亩鱼塘出鱼近4万斤,平均规格1.17斤,饲料系数30.5斤鱼/包料,亩产超过6000斤。该鱼塘在元旦后(1月3日)放苗,而且没有盖冬棚,能够赶在国庆节期间干塘卖鱼,并且同时做到“鱼够大、有产量、系数也较好”的优秀全能效果。

  周老板拥有30多亩鱼塘,他养鱼尤其注重调水和内服。春夏交替的季节,鲈鱼“游水”高发,很多养户不清楚导致游水的具体原因,盲目尝试各种方案,方案不能及时对症下药,导致损失扩大。一般养户常用的方案:增氧剂+甲醛或硫酸铜等消毒剂消毒杀虫,泼洒粗盐、硫代硫酸钠解毒,效果不佳。但是周老板却在对付海鲈“游水”显得十分得心应手。

  周老板介绍, 首先增氧抗应激;然后解毒净水后,再增加水体溶氧;最后调好水后,若是寄生虫过多引起的“游水”仍需配合使用合适的消毒、杀虫药品。

  养殖鲈鱼杀虫、消毒、换水频繁,藻相、菌相被破坏,很多养户较少调水改底,易出现黄浊水,氨氮、亚盐高等水质问题。周老板提倡早内服预防,勤调水改底,及时检测,及时处理。

  “无论是养殖前期还是后期,一定要注意调水。”周老板告诉记者,他经常检测p H、氨氮、亚硝酸盐等重要水质指标。如果氨氮、亚盐高:定期使用“过氧化钙+池底安”调水改底,将氨氮、亚盐维持在低水平;浊水的话:定期使用“浊水清“净水,提高水体透明度,配合“乳酸菌+酵母菌+育藻膏”肥水培藻。

  “ 我每斤鱼的药物、调水成本为0.1-0.2元,但是我的料比却比别人低。别人都是一包料出26-28斤鱼,我一般一包料都出30斤鱼左右。”由于周老板注重调水、内服预防,因此他养殖一造鱼的料比1.33,饲料成本至少比别人节省0.5元/斤左右。

  此外,冬春季节水温较低时,易冻伤感染水霉,发病严重时难控制,往往死鱼严重。“注意定期改底、消毒,可有效预防水霉发生。”周老板说,定期使用“过氧化钙+池底安”进行塘底增氧、消毒、除臭,然后使用聚维酮碘进行水体消毒,一个月3-4次。”

  李老板:种苗成活率达9成 头批鱼亩产7000斤

  珠海斗门白蕉新一村二围尾李老板养鱼非常精细化,而且勤奋好学,通晓行情。他拥有3口塘,其中的一口塘在今年10月15-18日出鱼干塘,5.5亩鱼塘出鱼近3.8万斤,平均规格1.16斤,饲料系数31.8斤鱼/包料,亩产近7000斤,一举成为目前市场上“产量最高、系数最好”的示范标兵鱼塘。

  养殖海鲈十多年来,李老板胆大心细,善于总结过去经验。他的投苗密度:海鲈1.5万尾/亩,套养鳙鱼100尾/亩,头批鱼养殖周期10个月左右,出鱼规格1.1斤/尾。

  “投苗后要注重成活率,降低pH,稳定水质很重要。”他表示,投苗期pH高,投喂冰鲜坏水,易引发鱼苗肠炎、黑身,导致成活率低下。因此,他在放苗前使用“有机酸+葡萄糖+氯化物”减少放苗应激;池塘水质出现pH高时,使用“乳酸菌+葡萄糖”降低pH,稳定水质;鱼苗投喂时,使用鱼苗开口料拌料投喂;鱼苗出现肠炎,可拌“维生素+康力沙”内服调理。

  通过这些合理的管理,李老板的种苗成活率达约9成。“养鱼从投苗开始就要管理到位。”他认为,养鱼每天都要巡塘,有时鱼会半夜出事。因为天气变化比较快,对鱼影响很大。“比如吹东风,气压低,溶氧低,水质变化快,这时候就要控制投料以及注意增氧。”

  此外,李老板养殖海鲈非常注意增氧,鱼塘甚至配备了溶氧仪。据介绍,溶氧低于2.5毫克/升时就要及时增氧。“平常要开够增氧机,因为溶氧高,鱼消化好,鱼生长自然好。”他说,鱼塘最好配备1.5亩/台增氧机,春冬季节要全天开增氧机。

  除了重视增氧,李老板养殖海鲈也非常注意换水。“养殖海鲈要勤换水。”他告诉记者,因为海鲈的水质变动比较大,因此必须通过换水维持水质平衡。他的鱼塘一般每3天换一次水,每次换1/3的水深,一般是晚上排水,白天进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