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规模稳增 饲企竞争加剧
- 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生鱼,海鲈,养殖,饲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15 13:09
2014年生鱼养殖总结报告
广东是我国重要的生鱼养殖区,约占我国生鱼产量的一半左右。尽管今年华东和华中地区生鱼的养殖规模不断增大,但广东生鱼的地位仍母庸置疑。相对海鲈行业,广东生鱼产业仍然在处于发展之中,无论从饲料市场还是流通或者养殖终端,生鱼仍具备不小的发展潜力。
经过前两年的低潮,今年生鱼行业被不少专业人士认为是“黄金的一年”,甚至是不可失去的一年。因为生鱼行业经过长期的发展,近几年已经进入整合期。随着广东省第一个生鱼养殖协会——佛山市顺德区生鱼养殖行业协会的成立,业界甚至定义今年是生鱼行业的分界点。如果说2013年以前生鱼行业还处于发展之中,那么2014年就是生鱼行业进入整合洗牌的开始。
虽然今年年初价格高企,甚至达到12元/斤,但是今年生鱼养户总体上趋于理性。进入10月份后,生鱼价格不断下跌,但今年生鱼后市价格仍被普遍看好。原因是什么?
投苗量增加20% 反交苗受青睐
2014年春节过后,生鱼价格一直高居不下,养户的投苗热情继2012年后再次被点燃,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镇、杏坛镇等地的养户3月下旬开始就投苗。然而,随着清明前后珠三角遇到冰雹天气,造成清明前的投苗全军覆没;从4月中旬开始广东地区更是经常出现强降雨天气,受天气变化和车轮虫病害的影响,广东地区生鱼养殖户早批投苗的成活率不足10%;但仍无法阻挡养户的热情,5月中旬后不少养户继续投苗或重新补苗。
《农财宝典》记者在顺德杏坛、勒流,南海九江,中山三角等地苗场走访了解到,今年珠三角地区的生鱼投苗量比去年增加20%左右,而广东生鱼水花的市场容量在40亿尾左右。但是成活率相对往年较低,平均在15%-20%,5月中旬后投苗的养户成活率相对较高,普遍达到30%左右。
此外,由于今年种苗供不应求,苗种价格比去年高200元/万尾左右,2013年生鱼水花价格是200元/万,今年生鱼水花价格是350-500元/万。
值得一提的是,生鱼反交苗逐渐受市场欢迎。周谷鱼苗场负责人柳姐估计,生鱼反交苗在广东的市场份额在1-2成左右。据了解,反交苗是2011年前后才开始在市场上兴起的,生鱼反交苗技术难度大,每年生产的苗不多,业界对其生长速度,饵料系数、抢食性、产量的意见分歧大,市场反应不一。
塘租增加 病害增多成活率下降
随着塘租、饲料、药品等养殖成本不断上涨,养户为追求高产量,不断增加养殖密度,养殖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鱼塘病害暴发率也不断增加。因此,目前生鱼所遇到的最大难题是高密度养殖。
目前珠三角养殖生鱼的模式主要是精养,顺德勒流的投苗密度甚至在2万尾/亩以上,产量平均达到1.4万尾/亩。高产量源于高密度,病害随之越来越多。尤其是今年夏季,生鱼的病害普遍发生,主要存在烂身、诺卡氏菌、肝胆重大、氨氮中毒等病害。这些病害主要是由于养殖密度过大、水源变差等原因造成,而且今年高温季节天气多变,因此生鱼病害加重。
据《农财宝典》调查了解,今年珠三角超过50%的生鱼塘发生过重大病害导致生鱼大量伤亡,加上年初投苗率成活率低,因此今年生鱼的养殖成功率比往年降低。
饲料市场容量不变 饲企格局或变
2013年,广东生鱼市场容量20万吨左右。虽然今年生鱼投苗量增加20%,但由于生鱼苗成活率低以及病害过多,因此今年广东生鱼饲料市场容量和去年相差无几,全年饲料量也是20万吨左右。
作为广东市场空间不小的养殖品种,生鱼历来受到饲料厂家的重视。但生鱼饲料市场发展不足十年的时间,生鱼饲料企业的竞争仍然处于诸侯割据阶段,各饲料厂都没有绝对的领先优势。虽然广东旺海饲料实业有限公司经过近几年的专注和深耕生鱼饲料市场,取得一定优势,但也只取得20%左右的市场容量。随着新厂的进入和旧厂的淘汰,生鱼行业经过激烈竞争迟早也像海鲈市场一样进入寡头时代。
今年广东粤海饲料集团有限公司提出跨越式大发展,其生鱼饲料销量增长也明显快过同行,今年粤海的生鱼销量很可能跃居第二,仅次于旺海。目前生鱼饲料企业不少于30家,经过若干年的竞争过后,生鱼饲料市场将会淘汰不少企业,旺海、粤海、永胜、海大等企业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形成掎角之势,相互制衡。
新鱼上市推迟 行情走势先扬后挫
由于4-5月阴雨天气不断,造成生鱼投苗成功率降低或延迟,5月中后大部分养户又陆续投苗及补苗,造成今年的新鱼上市时间延迟了将近一个月。目前生鱼处于新鱼即将上市,旧鱼所剩无几的时节,鱼价在7元/斤上下浮动。随着11月到来,各地气温下降明显,华东、华中地区为了清塘过冬,开始大面积出鱼,实际上9月初开始外省出鱼的量就逐渐增多,由此影响广东的塘头价格。加上广东新鱼将集中在11月开始陆续出鱼,市场供应方面基本达到了饱和状态,而且元旦前基本没重大节假日活动,难以拉动市场的刚性需求。
因此,目前生鱼的价格应该持续下跌,新鱼将维持在6.0-6.5元/斤左右,大部分养户仍然有0.5-1元/斤的利润。虽然今年广东投苗量增加20%左右,但由于4、5月份雨季连连,导致正值投苗期的生鱼苗成功率极低,加上高温天气生鱼病害高发,所以今年的生鱼后市价格看好,并不会跌破像2012年的成本价。
总体来看(如2011-2014年广东地区生鱼行情走势),相对其他年份,今年算是生鱼养殖业较好的年份,整体上价格相对平稳,维持2元/斤的利润,尤其是年初时生鱼价格比普通年份高出3-4元/斤,点燃了当时养户的投苗热情。随后价格即使一直在缓慢下跌,但仍有较大的利润空间。
不过,随着塘租、人工、饲料等成本逐年上涨,广东地区不少草鱼养户尤其是珠三角地区逐渐转养高档鱼品种,加上外省尤其华东华中近年不断扩大生鱼养殖规模,而且今年生鱼行情较好,会刺激明年生鱼养殖的投苗量,从而影响生鱼行情走势,因此明年生鱼养殖户须谨慎,切勿盲目从众扩大养殖规模。
案例
叶老板:勤调水用内服 亩产超2万斤
顺德勒流养户叶老板拥有2口生鱼塘,虽然他已50多岁,但其思维灵活变通,十多年来不断改进自己的养鱼思路。在当地很多年纪达到一定的养户思维十分固执,坚持鱼不出事绝不用药或做预防工作。而叶老板却十分重视调水内服的预防工作,他提倡在鱼还没出事前就将病害扼杀在“胚胎之中”。
“养生鱼防重于治。”叶老板告诉记者,由于生鱼养殖密度高,尤其是7、8月的高温季节,一般是生鱼病害的高峰期。在这个时间段内,生鱼主要容易发生诺卡氏菌病和肝脾脏肿大。
“最好调水预防。”叶老板表示,其养一造鱼一般需要2000元/亩的药品费用,而调水品就占用了很大的比重。叶表示,他很少使用抗生素和杀虫、杀菌的药品,坚持使用调水和內服进行预防。
由于生鱼养殖密度很大,一般在出现病害之前调水的效果明显,如果出现病害再去调水就没效果了。“一个星期至少要调水2-3次,保持水体清爽。”
叶告诉记者,夏天除了要经常调水,还要注意换水。一般每月换水3次,每次换50-60厘米的水深。“水的质量好也可以适当增加换水的量,最好在雨后换水,因为一般下雨后水的质量较好。”
夏天高温,是生鱼成长最快的季节,因此这个时候生鱼吃料比较猛。为了保肝护胆,除了调水外,还要给鱼拌料内服,以减轻肝胆的负荷。“拌料内服的办法很多,我使用多维+三黄粉拌饲料,一天两次,连续3天一个疗程,一个月3个疗程。”叶说,内服不止有保肝护胆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增强鱼体的体质,提高免疫力。
“我不建议夏天控料,控料就会降低生鱼的长速。只要生鱼肠道、肝脏调理好,鱼体就能承受,不需控料。”叶认为,调好水,做好内服,让鱼健康快速成长,从而可以跟上好的价格。这也是叶老板养生鱼高产的秘诀之一。
此外,夏天还需要注意增氧。对于叶来说,使用增氧机同样有自己操作的一套。他告诉记者,天气好时,下午2点左右需要全部打开增氧机(两台增氧机),持续两三个小时候便关掉,晚上8、9点后又要全部打开。平常其他时间视需要而开增氧机。“经常开增氧机也并不是最好,虽然会促进水循环,但是过多开增氧机也会造成料比过高,因为生鱼是耐低氧动物,对于氧气要求不高。”
何老板:改底促生长,赶早出鱼
顺德杏坛的何老板已经养殖生鱼10年,40岁出头的他如今拥有100多亩鱼塘。他养殖经验丰富,爱专研技术,在底改调水方面做得尤其出色。
“每每养生鱼到中后期时,由于水质越来越差,加上气温逐渐转凉,生鱼会减缓吃料。”何老板告诉《农财宝典》记者,在调水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只能改底。因为生鱼养殖至中后期时,由于密度过大,鱼排出的粪便较多,水体环境越来越差,在如此高密度的情况下,调水已经很难有大作用。
何老板表示,改底最好在早上,一般用池底安+氧化剂,连续使用两天,每个月改底2-3次。“这时候也可以换水解决,每月换2-3次水。”他说,成鱼高密度的情况下,粪便过多,水体自净能力很差,改底和换水能改善底质和净化水质,让生鱼吃料回归正常。
养好鱼离不开良好的底质、水质和鱼体的体质,无论是调水、改底,还是换水,一切都是为了让鱼长得快一点。何强调,“鱼只要健康了,少病害,就会长得很快,长得快就有价格优势和成本优势了。”
通过合理的操作,何老板所养的生鱼吃料多、长速快,今年10月中旬,炮头鱼的规格已经达到3斤/尾,同比周边养户快了整整一个月。“一般头批鱼出的越早价格会越好。”何老板认为,早出鱼可以降低养殖风险。
由于长速快,出鱼早,所以他的料比也很低,达到惊人的1.05。成本只有5-6元/斤左右,虽然售价只有7元/斤,但也有1元/斤的利润,亩利润高达1.3万元。
吴定泉:搭冬棚养生鱼,亩利润8.98万元
“养鱼已经成为我的兴趣。”10年前从饮食行业进入生鱼养殖业的顺德龙江吴定泉,心态开放,热爱学习、专研技术,如今拥有200多亩鱼塘。吴定泉乐于尝试新技术、新理念,他是顺德龙江镇左滩第一位在鱼塘底安装底增氧设备、第一个尝试搭冬棚养殖生鱼的养户,同时也是在当地率先牵头成立顺德西江合作社的经销商。
吴定泉去年在一口6.8亩的鱼塘尝试搭冬棚养生鱼,并大获成功。其出鱼同比周边养户平均大1斤/尾以上,炮头更是大1.5斤/尾,而且今年3月底正遇生鱼高价,吴定泉6.8亩鱼塘赚到了611208元,平均亩利润8.988万元,而且还不包括其他杂鱼的产值。
“没想到搭冬棚的效果这么明显,而且能赶上好行情。”吴定泉告诉《农财宝典》记者,搭冬棚养殖一定要注意增氧,最好鱼塘多配几台增氧机,而且24小时都要保持开启增氧机1.5亩/台,最好能够底增氧。
据吴定泉介绍,他去年11月已经搭好棚,之后不再换水。他表示,冬棚养殖除了注意增氧外,还要注重调水内服。冬天调水10日一次,中草药拌料内服15天一次。同时注意投喂,尤其是气温很低时,最好一天只投喂一餐。吴定泉还建议,调水最好不要长时间用同一种类型药品。因为长时间使用同一类型调水药品,对池塘效果不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