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
- 来源:中国怡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職業,藝術,教師,功業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2-14 13:26
一生中我們會做很多「業」,學業、家業、職業、事業、志業、功業等等不同時期、不同需要和不同進階的「業」。這個「業」字,從字義上準確說,正是一個外來鴨蛋語。梵地佛國非常注重「業」,起好的「心」,動正向的「念」,就能得到「正果」。業正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業,是個象形字,創字時的本義是,古時樂器架子橫木上的大版,刻如鋸齒狀,用來懸掛鐘、鼓、磬等樂器。《說文解字》裡「業,大版也。鐘鼓飾懸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了。後來古代的書冊之板也稱之為「業」,古人寫書用方版,《爾雅》:「大版謂之業」,故書版謂之業。在後來「業,謂篇卷也」,指的是原始的「書卷」。意思繼續延伸成為「學業」,再慢慢演變出「事業」「家業」「帝業」「功業」等等。
「業」,這個正體字的原義,從今天科學的發展論點來看,那就是具有深邃壯根、大美樹幹、開花結果,一系列的生物茁壯成長過程。遺憾的是,簡化字只留下可採摘的花果「业」,並不鼓勵人們細心栽培,用心呵護,只懂得巧取豪奪、貪污腐化、不勞而獲。這就是今天新中國的現狀。
另一方面,業也被用作佛語,即業果、業力、業心。在佛學禪家的教義中,將「業」這個字,指個人或相關人、地、事、物的過去、揚個人價值意識的高層主張。無論在哪個層次看,「業」都是張揚個性,鼓勵勤勉且堅持不懈的。作為一個社會人,綜合地看,中形成功業。
職業,謀生之路
職業是一個社會工作的集合名詞,其概念與時等。職業在英語當中對應於Profession/occupation/job/work。
現在行為所引發結果的累計總和。業的結果會主導現在及將來。個人的生命經歷細節和與他人的遭遇都會受到自己和他人的思想行為影響。個人有為自己和他人生命價值負責的必要。而業也是主導眾生輪回的「因」,所以業不單是影響現世的結果,還會生生不息地延伸至來世、後代。「因果輪回」是起源於印度的印度教、錫克教、佛教和耆那教四宗教共同的業力信仰觀念。我們看到的佛經或佛教故事中,並不是歌頌諸神、菩薩,而是專注於普渡眾生。經典裡都認為人是可被救贖的,只要你修身養性,善行善舉,就可以改變自己以後乃至來生、後代的境遇。只要在世時正向努力,就可以為自己爭取到未來的幸福。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以人為本、張每個人都應該建築起自己的三個「業」觀,分別是職業、事業、功業。簡單用自己獨有的特質,實現未來幸福生活的願望,且在實現願望的過程中,要善待他人他事,不可造作,不可造孽。惡業,謂之孽。職業的成功可以是基於學業;事業的成就來自於志業;更有進者,利他的事業終究會在不知不覺代發展、經濟水準、社會政治制度有很大關系。它的內涵包括勞動分工、社會地位、工作內容、工作能力、專業方向、財務報酬、物質回饋、權力支配職業在一定意義上,是一種維持生存的工具和依靠。我們是老師、醫生、商人、官員、工人、黨工等,其實都是由於自己有一定的專長,選擇一份相關的工作,將之作為職業,用以賺錢養家糊口。有人做喜歡的事,有人工作不開心。無論怎樣,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職業。這是我們奮鬥的基礎狀態。在工作的起步階段,一份工作可以給予剛從學校走出來的單純學生們很多在學校學不到的價值—現實、務實。我說的「現實」包含很多,包括經驗累積、為人處世、務實條件、社會潛規則、適應經濟形勢能力等等。通過一次次職業鍛煉,我們必須學會運用好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然後在薪資報酬、職位職稱和社會地位上得到更高的水準。當然,某些官二代、紅二代、紅三代、富二代他們也是有職業的。他們的職業就是利用他們父母和長輩的名號、金錢、權利在社會上謀取他們認為的更大利益。
一個充滿正能量的社會,每個人對待職業的態度應該是尊重、積極、樂觀向上的。梁啟超曾經這樣定義個體應該對待職業的態度,「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業」,「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便是樂業。」只有先對自己選擇的職業充滿興趣,才會真正的去熱愛它、尊重它、認真對待它。當你認真地對待你的職業時,它也會給予相應的回報,甚至更多。佛家在講因果輪回時提到,一個「因」會產生出遠大於它的結果。一顆種子終成大樹。當然如果有誰奢望一勞永逸,那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一個「因」不可能生出無限的「果」。
所以,有真誠的付出,就會得到相應的回報,過衣食無憂的日子。職業並不會帶來最後真正屬於你的東西,比如你不會真正擁有一家公司、一個政府、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店面。這就是我們對於「職業」的界定。
事業,奮鬥終身
「職業」上升到另一個層面,我們稱之為「事業 Career」。事業與職業最大的區別在於個人興趣和熱愛,不以具體回報為目的。職業可能是為了生存而努力;事業則必須是建立在全心全意投入的基礎上,願意為之奮鬥終身,其終極結果是能夠滿足自己內心需求,也可能會獲取更長遠正面利益。具有事業心的人,從事任何職業都比較會引起他人的認同和激賞。
有些人很幸運,恰好他的職業與希望致力於的事業相同,也就是創業型的人,從一開始他就找到方向,迅速行動,獲得主動權,不斷努力,並樂在其中。也有很多人很早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志向,並從一開始就朝著那個方向努力,很快就走到事業的正軌上來。還有一些人有自己嚮往的事業,卻遲遲沒有真正經營這份事業。再有一部分人甚至根本就沒有找到自己的事業方向,一輩子只在職業上忙忙碌碌、懵懵懂懂也這麼就過去了。
就拿我來說吧,我從小喜歡藝術,由於天意,我卻一腳踏入了商界,成為了一位職業經理人。這就是我從事的職業。花了四十年,從副理一路晉升到總裁,這是我的職業生涯。然而我真正喜愛的事業還是藝術。如果將我對藝術的熱愛看作是事業的範疇,從以上論述來看,我就算那種事業起步非常晚的類型。我六十歲退休後,終於還是拾起了多年前的夢想,扮起了藝術家開始畫畫、攝影、壯遊。循著一個個不同的藝術主題,東西南北地在地球跑了個遍,還真是樂此不疲。
可能自小受到當過教師的父親影響,加上我豐富的商界實戰經驗,曾在德國海德堡大學擔任專案研究教授,指導歐洲企業家碩士生瞭解中國市場經濟發展。退休後,則被上海交大聘任,開始教授《創意行銷》《經營戰略》這類課程。我很高興將工作中所領悟的一些知識道理分享他人。十年裡,我把「智慧分享」當作了我的事業。我最鍾情喜愛的知識領域是「創意」「經營」「行銷」三大版塊。
創意產業很早就在英國被提出來,發展得挺成熟了。在中國可是剛剛起步,甚至還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向。那些國內創意園區的大佬們都還在文化創意地產的漩渦裡玩弄些小把戲。其實創意產業的基礎應該是建立在全民個人創意創造力上的。我則認為要偏重創意產業,不如先做產業創意,就是將傳統或高新科技產業都進行創意化經營。不需要重新創造個什麼新產業,而是在原有產業的基礎上引進、學習、設計更國際化經營管理方式、更現代化的自動化生產等創新。從無到有的創造是困難的,可是從一到無限大的創新是比較簡單的。國外有那麼多先進的經驗,我們只需要結合自身去學習然後運用發展罷了。就目前中國現狀而言,當務之急是對各種產業的升級換代、轉型轉向,對傳統公司企業的領導進行國際化經營管理知識的教育。根基紮實了,枝葉才能繁盛美麗。我致力於教育事業,扮演好「傳道授業解惑」的教授,幫助中國企業和企業家們真正的成長。
功業,千秋萬代
功業這個詞,乍一聽來,好像只是個很宏大的說法,沒有多少人真正為了功業在做事業,除非是菩薩再世、耶穌降臨、阿拉護佑。功業,其實並沒那麼複雜,有的人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業同時有益於他人,也有的人以幫助別人、發展社會為己任。這裡所說的「功業」並不只是建功立業,更多的是功德之業。佛學的業,是指過去世和現在世中個人所造成的罪孽或者是功績,統統稱為「業」。功業就是功績的業,簡稱功業。
功業是事業的高層次表現。它強調不只是自己樂於此業,同時對他人和後代具有功德無量的影響。觀音菩薩普渡眾生,這就是她的功業。媽祖救難於海上,挽救了無數生命和家庭,這是她的功業。唐朝皇帝將中華文明程度發展到頂峰,澤被四海,這是他們的功業。喬布斯用創意科技改變了世界,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這是他的功業。比爾蓋茨將多數財產捐獻做社會公益,這是他的功業。我作為教授傳授知識、經驗和正能量,幫助中國企業和企業家迅速有效提升自我,改善中國企業紅海競爭的現狀,為他人創造新價值。在促進中華民族復興的道路上,即使只起到微薄之力,這也算是我的功業了。我們看到,無論是在基督教、佛教、希臘先哲還是中華民族先賢的教誨中,都鼓勵人們要無私善待他人、益於社會、熱愛世界。這些都是真正心懷天下的功業心。
很多人說,我不像比爾蓋茨那麼有錢,不像喬布斯那麼聰明,不如菩薩心地純善,不如媽祖法力無邊,甚至也不如解教授經驗豐富,是否我就做不成功業了?當然不是。作為一位環衛工人,我們可以保護地球環境;作為一位建築工人,我們把房子建的安全結實,保護住戶的長遠安全;作為一位農民,我們要種出讓人們吃得安心的蔬菜瓜果等等。這些都是抱著功德心在做事。人在做,天在看。功業是無處無時不在的,最重要的是要在我們的「心」裡。
從宏觀看待工作事情的本質,在基礎上踏踏實實做起,我認為這應該是我們造「業」的好態度。這些善良的「業」,終究會結成千秋萬代更美好的「果」。
解崙 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產業創意研究所所長,美國管理科技大學博士班教授導師,德國富特旺根工業大學國際創新教授,台灣產業創新促進協會創會理事長,曾任德國高科SCHIMDT 中國區總裁、LEICA 徠卡機構總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