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农家肥不得不防的几个“副作用”

  目前,南京高淳河蟹养殖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农家肥(鸡粪、猪粪、菜饼等),尤其是在早春低温肥水过程中,农家肥的使用更为集中。诚然,农家肥有其优势所在,不仅成本低廉,而且肥水后水色维持时间长。但是,农家肥也是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给河蟹的养殖带来一系列的危害。

  一、水质指标波动过大

  1.氨氮超标

  在河蟹、青虾放苗早期,由于水温低、藻种少,藻类繁殖速度慢,如果大量使用农家肥,会导致过多的肥料无法被有限的藻类吸收利用。此时水草长势较弱,根系不发达,也无法吸收过多的肥料,从而导致肥料蓄积,池塘氨氮含量超标。更为严重的是,目前许多河蟹养殖朋友,不注重水质的检测,使用农家肥肥水后紧接着就投放青虾苗和蟹苗,殊不知,过高的氨氮会严重降低苗种早期的成活率。尤其是一些使用生石灰消毒的塘口,如果换水不彻底,导致池塘水体pH过高(8.8以上),氨氮与pH值二者协同作用,将会对青虾、河蟹造成致命的打击。

  2.亚硝酸盐超标

  农家肥投放到池塘后,大分子的营养物质需要被分解成小分子的物质才能被藻类吸收利用,而这个分解过程需要消耗氧气。但是在低温期,由于藻类少、水草长势弱,水体水生植物光合产氧能力不强,因此很容易导致水体亚硝酸盐含量超标。

  二、水色过浓(发黑或发绿)

  使用农家肥后,水体中的鞭毛藻类(如裸藻、隐藻等)易繁殖,尤其过量使用农家肥,极易导致鞭毛藻类的大规模爆发,水色变浓。如果裸藻过多,水色浓绿;而隐藻过多,水色则发褐发黑。

  三、温度升高后水体易生虫

  由于农家肥溶解性差,一些不溶性物质就会沉积池底,久而久之池底就会越积越多,温度回升后,不溶物质极易在池底腐败、发酵,造成底黑、底臭,枝角类(沙虫)极易过度繁殖。

  四、极易带入有害菌或有害物质

  如果农家肥没有经过发酵处理,其所含的一些有毒有害的代谢产物(如羟胺类)及一些致病菌就会被带入养殖水体,造成青虾、河蟹中毒或感染致病菌,引起河蟹溃疡、烂肢等。

  因此,农家肥的使用要科学,建议做好以下几点来降低其副作用的影响:

  1.使用农家肥后,加强水质检测。尤其是放苗之前一定要检测水质,以防氨氮、亚硝酸盐超标对青虾、河蟹产生毒害,影响其放苗成活率。

  2.农家肥使用前,一定要发酵完全。这样不仅降低了不溶物质的比例,同时也会消除农家肥中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及致病菌。生产上建议以EM菌(生力菌)发酵农家肥为最佳,这样就大幅度增加了农家肥的利用率。

  3.农家肥用量不可过大,用后要注重氧气的补充,尤其是蜕壳期,农家肥的使用一定要慎重。长期使用农家肥的池塘,还要注意底质环境的改良。

  4.低温期农家肥可配合全价全溶有机肥(藻得力)使用,这样即可利用全溶有机肥快速培育水色,促进藻类繁殖,同时利用农家肥使水色维持的时间更长久。温度升高后,要以全价全溶有机肥为主,少用或不用农家肥。

  随着河蟹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大,新型的、溶解完全、营养更全面的、使用更安全、更有针对性的肥料会逐渐取代农家肥,但不可否认,农家肥仍然是河蟹养殖上重要的补充肥料。

  厦门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李志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