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初探
- 来源:学问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政治,兴趣,情境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8-10 12:48
政治是一门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感知生活、活跃思维的学科,政治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爱上政治、喜欢政治,让学生做到“乐学、善学、勤学”,全力促进教学相长。
1 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在情景交融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是激发学习兴趣。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政治感悟、文化底蕴,综合利用素材,巧设问题情境,运用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故事,生动活泼的奇闻趣事等通过电化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让学生感受每节课的新鲜,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创造,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全身心的投入到政治学习中。
二是创设愉悦情境。政治学习重在激发情趣、明白事理、指导行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愉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去感受、去体会,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如笔者在教学“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时,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品激情表演,体会保护家园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让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三是运用电化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新鲜感、新颖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优化方法、创新形式,在巧妙设疑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一是鼓励学生质疑。学问学问,有问才有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不能被动的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善于质疑和提问,不仅使学生的情感能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会增强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讲解过程中,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启发、点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教材的内容。
二是鼓励合作学习。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针对学生不同的生活经历、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生来提高学习的效率,营造群体的氛围,增强团队的精神,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促进个人的进步。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如“政治理论研究小组”、“法律问题探究小组”、“人生问题研究小组”、“道德问题研究小组”等。在学习“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内容时,我以轿车进入家庭为例进行教学,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学生对这个例子的反映明显不同,此时,我就引导要建立正确的消费观、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等知识。
三是优化教育方法。政治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不断优化教学方式,熟练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并运于教学过程之中,把学生带入政治情景之中,通过情感创造、渲染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全力促进教学相长。如,笔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价值判断,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标准,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全体同学一起讨论解决问题,并从课本知识中寻求解决的办法。
3 联系实际,注重实践,在放大效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是结合实际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的原则,向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现实社会及生活中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善于将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政治抽象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引进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材料、新观点,新问题,引进社会生活中的轶闻趣事,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用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是渗透德育教育。政治课程的教育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法规、政治常识、经济常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中政治课是德育的园地,教师要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去引导和影响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教师要通过启发式的教学,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了解掌握政治知识,使学生愿意主动地认识和接受事情的本质,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意识,给学生创造一个表达思想、锻炼语言能力的平台,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在教学《爱在屋檐下》下一课时,我在课前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如何学会与父母沟通交流?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或违法的事情我们应如何做?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通过努力找答案,然后再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深入讲解,把握与父母沟通交流要领,换位思考,使学生懂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等道理。
三是开展实践活动。教师要配合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课外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不断增强其社会活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如,笔者在讲解《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时,笔者要求学回家咨询父母或亲朋好友在消费过程中是否买过假货、被商场强制消费、在消费中是否得到尊重的经历,走访了解商场是否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相关制度和行为,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环境及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学生为解决实际问题,就会自觉地引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姚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