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儿童,高效课堂,减负
  • 发布时间:2015-08-10 15:1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主动为学生创造空间,使学生能够自己发现、研究、探索知识。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减轻学生负担呢?

  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前提

  学生负担主要是指心理负担和学习负担。学习负担在大多数是由作业过多、学习吃力、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等原因造成的。长期下去,又会造成心理负担。心理上的负担往往会使人精神压抑、思维迟钝、情绪低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十分不利,因此,必须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首先要消除师生间的隔阂,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共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肯定、赞扬的语气去对待学生正确的做法和行为,以谅解、引导的语言去对待学生错误的做法和行为,以鼓励、期望的态度去激励学生,以赞许的点头、信赖的眼神、积极的工作去感动学生。如此下来,师生之间会慢慢形成融洽的、和谐的关系,教师才更容易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也会更加乐意去学习和探索知识。其次,教师还必须掌握双困生的心理状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常常受到同学的嘲笑和老师的批评。教师对待这些学生一定要因材施教,降低学习难度,多表扬少批评,增强学习自信心,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保证

  高效课堂就是追求效果、效益、有序的教学,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为达到这个目标,不但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做指导,还要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让学生的负担真正减下来。

  (一)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探究者。教师应该转变以往的旧教学理念,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少渔”。教学的重点必须转移,学会学习比掌握专门知识更为重要。学会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提出问题,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分析与解决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展,自主探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这样既能激发兴趣、提高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为高效课堂构建新动力

  创新精致课堂教学方式,让课堂变得精彩精练:①精彩的导入——高效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充满了疑问和期待,为实现课堂高效奠定基础;②精讲精练——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课堂教学要做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力避以讲代思、以讲代练。在重点内容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中、在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的形成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与表达,及时反馈与调控,提高讲的针对性与练的有效性。③精彩的学习过程——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高效课堂不仅关注教师讲得多么精彩,更加关注学生学得多么主动,使课堂教学充分体现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④精练的总结反思——高效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课堂进入尾声,适时的总结、反思是高效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样高效精致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兴趣盎然参与学习中,在课堂上就能掌握教学的三维目标,在课外只要加以复习巩固,从而大大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我。

  3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新路

  计算机是现化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传统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对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学校的教师尝到了应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甜头,深切地认识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条新路。

  4 形成课堂作业当堂反馈与课外作业弹性机制,是减轻学生学业的捷径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桑代克曾经说过:“学习一个新东西,必须经过多次有意义有目的的练习,而非机械简单的重复,才能把这样东西巩固下来。”传统的教学,学生所做的作业都是老师统一布置的,很多作业内容都是机械重复,枯燥乏味,这样的形式显然是不科学的,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个性。没了新鲜感,学生对作业产生厌烦,甚至抵触不完成作业。课堂作业要掌握适度原则。所谓适度,就是要有一定的量,但又不能超量。没有一定的量,就不可能有一定的反复与强化,达不到巩固、熟练的目的,不利于新知的“内化”与技能的形成。而超量的作业,反复次数过多,课堂作业时间不允许,学生完不成作业,就会影响当堂反馈。在每一堂都预留5-10分钟对课堂作业当堂反馈,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互相批改作业,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等,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还能减轻课外的作业负担。教师还根据课堂作业反馈的情况科学地设计课外弹性作业,也就是说,设计作业是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知识规律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等安排作业,合理组织练习,努力克服无效作业。

  总之,教师要与时俱进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采用确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厌学变为乐学,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又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师生教与学共赢!

  程振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