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校与家庭和谐互动教育策略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教育,家校,家庭
  • 发布时间:2015-08-10 13:04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由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方面组成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是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接受各种教育活动;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设施对受教育者进行的各种教育影响活动;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主要由家庭成员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教育。三者既是一个整体,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显而易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最直接、最可控的教育平台,与学生成长最为密切。有机整合利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资源,构建和谐互动机制,将极大的促进受教育者健康成长。在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中,家校互动合作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当今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世界性研究课题。2001年,我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明确要求,要“通过家庭访问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客观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处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因此,必须通过建立互动合作机制,搭建互动合作平台,才能有效整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资源,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最大效能,促进受教育者最大程度的健康成长。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善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1 确立学校与家庭共同认知的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从宏观上看,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从微观上看,由于办学理念的差异,教育教学措施的不同,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教育需求的变化,学校确定的教育目标有所差异,其高低远近的目标各有不同;另一方面,受制于家长对教育目标认知能力的差异,家长期望学生成才的标准也各不一样。因此,学校有责任确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目标,并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摒弃“学而优则仕”等偏见,确立正确的现代人才观,最大限度地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在确定教育目标的内容及方式上,应最大范围的尊重专家意见,邀请家长参与,从学校教育理念、办学目标、教育教学目标等多方面与家长形成共识。同时,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和教育思想。尤其是当代社会对教育的期望之高、要求之多,在历史上也前所未有。只有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认知的教育目标,大家才会共同为之努力,避免因预期目标不一致造成教育力量和效果上的相互抵消。

  2 构建学校与家庭密切联系的九大互动平台

  搭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交流沟通平台,是推进学校和家庭教育密切联系、和谐互动的有效载体。当前,开家长会、打电话、家访是目前各个学校教师最常用的交流沟通方式。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传统的交流沟通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也不能最大化发挥学校和家庭和谐互动教育的作用,综合应用互动平台作为整合学校和家庭教育资源的载体,成为必要,也成为可能。初步梳理,笔者以为可建立如下九种互动平台。

  (一)召开家长会。大多数教师主要采取集中会议方式,向家长会通报学校教育教学情况,以及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其形式较为单一,显得程式化,沟通交流效果不明显。对此,要坚持多元形式的家长会。一方面,应考虑家长的不同,有的放矢开展交流活动。例如,有的家庭是父母在照顾孩子,有的可能是爷爷奶奶、保姆或者亲戚朋友在照顾孩子,对不同的家长对象,应分类开展沟通交流活动,做到心与心的沟通,达到良好效果。另一方面,要坚持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一些家长会,创造有组织的亲子活动情景。例如,在教师的引导下,让不同家长和学生之间开展交流讨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目的。

  (二)办家长学校。办家长学校是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强化学校与家庭互动的有效形式。应采取请教育专家办讲座、专题辅导、家长教育子女经验交流会等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全面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更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促使孩子健康成长。近年来,开县妇联、县教委、县关工委积极开展示范家长学校创建活动,加强家长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发挥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素质的重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进行家庭访问。走进学生家庭,教师才能与家长、学生倾心交流;进行实地调查,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使学校教育更有针对性、实效性。要确保家访取得实效,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明确家访目的。要通过家访解决家教或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避免为家访而家访。二是准备充分。家访前,要对家长情况作全面了解,梳理谈话要点,做到有的放矢。三是注意谈话策略。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要避免告状式家访,让学生产生戒备心理,也不能漫无边际闲聊,让家长感受不到教师的良苦用心。要通过交心谈心,达成共识。四是及时总结。家访结束后,及时梳理家访记录,以此为依据,与家长互通情况,了解学生进步情况,不断修正教育教学措施。

  (四)邀请家长考察。通过举办学校教育开放周、开放性课堂、开放性班队等活动,邀请家长参观考察学校,参与听课评课,参与庆典活动,让家长全面了解当前的课程设置、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对学校、老师有感性认识,更加有效的配合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如2007年安徽芜湖市镜湖小学邀请家长们到学校一起探索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新举措,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监督评议,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有效促进了家校联系。

  (五)设立短信平台。当前,通讯运营商开发了“校讯通”、“家校通”等各种手机短信平台,将手机短信、电脑和互联网结合,面向中小学生家长提供家校互动的专门服务。通过手机短信,老师将孩子在学校的健康状况、学习成绩、日常表现、考勤情况、每周和期末评语、学校的动态和通知等直接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上。使家长及时、方便、快捷、全面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并作出相应的互动措施。家长也可以上行短信与学校老师进行互动、查询学生的各项情况。促进家长与老师的互动交流,提高教育质量。这种互动平台变得更加便捷,使家长和学校沟通零距离,有效做到了教育互动。

  (六)建设网上平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因特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当前,不少中小学校都建立有自己的网站,应将家校沟通平台作为网站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采取建立QQ群、论坛、教师信箱等方式,家长、教师学生互动,交流心得,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七)日常电话交流。这是家校交流互动最常见的方式。当然,尽管十分便捷,但无法取代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效果。

  (八)传统信函交流。可以通过致家长的公开信、编制互动教育简报等方式宣传学校,提出要求,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采取问卷形式,诚请家长为学校教育教学进言献策,收集反馈信息;采取书信方式,与家长一对一进行沟通交流。

  (九)举办专题论坛。邀请教育专家、家长代表,举办学校与家庭互动教育的专门论坛,从更高和更深的层次研究家校互动课题,推进家校高质量和谐互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 建立学校与家庭和谐互动教育的长效机制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全国妇联、教育部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都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从教育教学实践看,也必须推进家校教育互动。要建立学校与家庭和谐互动教育的长效机制,笔者认为应着力做好“四个专门”:

  (一)组建专门机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组建专门班子,落实具体人员,负责家长学校、专门论坛、网站及信息平台等家校互动教育平台的组织管理,为家校互动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学校要明确责任领导抓好相关具体工作,确保家校互动工作有人管,有人问。建立健全家校教育互动工作的管理组织,如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等,具体开展教育互动活动。

  (二)建立专门制度。一是建立工作评价制度。着重评价教师对教育互动平台的使用及效果,评价家长对教育互动活动的配合支持程度,建立评价指标,实施全面考核。二是建立家长监督机制。赋予家长的知情权、建议权、参与权和监督、评价权,推进学校主导下的家校教育互动。三是规范家长学校等教育互动平台的管理,促进其更好的服务于学校与家庭教育最大效能的发挥。

  (三)开展专门研究。家校互动合作教育历来受到广泛的重视,国家及地方政府也有明确要求,但其理论研究还并不深入,实践效果并不明显。基于此,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展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对推进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无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培养专门人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都是一个系统工程,有极强的专业性,找准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点,有机整合学校与家庭教育资源,仅靠教师及家长还有很大难度。因此,培养这方面的骨干人才,特别是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可以有效促进家校教育互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包英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